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时政 > 正文

省委省政府工作检查:转型升级只有进行时

2017-04-22 07:16:0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陈晖  
分享到:

省委省政府工作检查:记者手记

转型升级只有进行时

福建日报记者 兰锋 严顺龙

21日,省委省政府工作检查组走进晋江国际鞋纺城。这座国际性专业市场,融合了展示交易、行业咨询、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多种业态,成为晋江鞋纺产业转型升级的一大亮点。

推动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是关键所在。作为我省经济大市,泉州在产业转型升级中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路子。

作为鞋服之都,泉州曾经有数以千计的鞋服类品牌。在行业发展进程中,以安踏、361度等为代表的企业,把创新融入发展血液,从技术创新、品牌拓展、渠道变革等领域多次率先转型变革,最终成长为行业大树。反观一些企业,效益好的时候,转型升级没动力,效益差的时候,转型升级没能力,最终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举步维艰,甚至销声匿迹。

企业创新谋变,产业转型升级,让泉州实体经济在新旧动能转化过程中,不断接续发展,生命常青。

眼光求远,瞄准未来市场方向。如安溪中科植物工厂在光生物这一全新领域抢先布局,整合自主开发的设备系统,在十万级净化车间内进行优质安全蔬菜生产,全面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80亿元。

起点求高,掌握最前沿的科技。如晋江晋华集成电路存储器项目,生产具有国际半导体主流技术能力和掌握核心知识产权的存储器,项目纳入了国家“十三五”集成电路产业重大生产力布局。

步子求稳,立足产业发展实际。如晋江鞋纺产业,几十年来一步一个脚印,让这一传统产业从分散作坊生产到规模企业生产,再到品牌化国际化,不断换代升级,始终在国内同行中掌握话语权。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省委九届十四次、十五次、十六次全会从不同角度对实施创新驱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作了全面部署,要求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迈上中高端。在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我省规上工业企业中好的存量不断扩大,基本盘的稳定性日益增强,经济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转型升级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早点转、加快转,才能在发展大潮中先人一步,才能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

扩链·补链·强链

福建日报记者 林世雄 潘抒捷

20日,省委省政府工作检查组来到天马微项目点检查。这家企业是平板显示产业链的龙头,主要生产液晶显示面板,不仅高端显示、触控、虚拟现实等技术水平全球顶尖,而且实现产品首发与批量供货,打破了中高端显示领域的国际垄断。得益于此,其与宸鸿、戴尔等本土上下游企业共同形成了平板显示千亿产业链。

事实上,不只是高端制造业,厦门在现代服务业乃至战略性新兴产业,亦有此类“同频共振”。当地规模超千亿元的产业链现有5条,除了平板显示,还有金融服务、旅游会展、航运物流、软件和信息服务等。

千亿产业链背后,离不开厦门市委、市政府坚持“链”“群”齐抓的思路和做法。当地梳理相关产业链,制定实施发展规划,重点推进龙头大项目,补足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和缺失环节,既提升了产业集群化程度,也提高了产业的价值链与效益链。

抓住龙头项目,以此吸引上下游相关企业,一旦有了产业集群的雏形,便可吸引更多的配套企业,进入自我强化的良性循环,从而产生滚雪球式的集聚效应。简单地说,当产业内的各类企业集聚于一定区域内,企业彼此间业务互动的时间与成本将大幅降低,将享受到分工细化带来的高效率。此外,不同产业链群之间,也会有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协同效应,最终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着眼于未来,厦门发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以此增强发展的潜力与后劲。如今,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等保持着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而此次检查的另一个项目点联发华美空间文创园,通过对旧厂房改造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仅去年园区就实现营收5.6亿元,税收超千万元,带动效益达50亿元。今年预计营收超8亿元,带动效益超百亿元,成效明显。

应当说,厦门的扩链、补链、强链意识很强。各区认真梳理产业链群,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缺失环节与薄弱环节有意识地引进带动力大、辐射力强的关键项目,完善了上下游配套,有望形成新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项目引进后,绝不能“不冷不热、不急不忙、不痛不痒”。唯有用饿虎扑食的劲头狠抓项目落地、动工和投产,才能促进产业尽早蝶变,形成先发优势,最终转化为领先优势。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