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昌县是省级贫困县,该县县委书记江建华总想着把精准扶贫工作做得更周到:如何让贫困户有事做?如何不让贫困户因病返贫?如何让贫困户的孩子顺利完成学业?
东南网4月27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吴恩儿 通讯员 吴启荣 文/图)
江建华在大棚里和贫困户一起查看吊瓜的生长情况。
背景资料
顺昌县面积1985平方公里,辖1个街道7个镇4个乡,户籍人口24万。顺昌地处武夷山脉南麓,闽江上游金溪、富屯溪交汇处,境内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是杉木生长繁衍最佳地区,素有“林海粮仓果乡”之美誉,被评为“中国竹子之乡”“中国杉木之乡”“中国竹荪之乡”“中国航天育种高科技应用农业示范基地”等。
顺昌是省级贫困县。2016年以来,顺昌县主动作为,积极探索脱贫长效机制。2016年,全县脱贫824户2765人,占贫困人口56.63%,其中国定标准脱贫606户1947人,省定标准脱贫218户818人。今年,顺昌县进一步实施八条精准扶贫措施,以确保剩余的759户2188人贫困人口到今年底全面脱贫。这八条精准扶贫措施包括:搬迁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兜底扶贫、结对帮扶、村财增收等。
4月19日上午,小雨。8:03,顺昌县委书记江建华带着分管扶贫工作的县委常委詹旭斌、县扶贫办副主任郑宝荣等,来到元坑镇调研。
江建华一行来到位于元坑镇福峰村的佳园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于2010年3月注册,以种植销售菜心、西红柿等果蔬为主,带动5户贫困户就业。踩着雨后泥泞的田垄,江建华来到了大棚。大棚里,社员们正在忙着采摘西红柿。“书记,尝尝我们刚采摘的西红柿。我们的西红柿无公害,连皮都能吃。”合作社监事吴高辉发出邀请。
“好啊。”江建华说着,俯身从筐里挑了一个颜色较深的西红柿,用手擦了擦,送到嘴里,“甜!真是甜!”
“你们合作社进行了有益尝试,还有没有进一步计划?”江建华问道。福峰村是重点贫困村。如何扶贫?村两委没少下心思。村里向农户流转了50亩土地建起大棚,光这一项,福峰村得到县里55万元补助。大棚建好后,福峰村将它们交给合作社,再由合作社出租给农户。贫困户除了免费承租大棚生产外,还可以在合作社帮工,每天工钱100元。如此,贫困户能得到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合作社的这种尝试,如果没有县里的支持,就开展不起来。”吴高辉说,“我们打算多吸收一些贫困户,甚至元坑镇范围内的贫困户愿意来,我们也欢迎!”
在另一个大棚里,贫困户叶木兰正在给吊瓜授粉。叶木兰不仅向合作社免费承租了钢构大棚1.38亩生产,同时还在合作社打工。江建华很关心叶木兰的身体健康:“听说你之前身体不太好,今年身体会不会舒服些?去年住院治疗的费用报销了吗?”
为了降低贫困户因病返贫的风险,顺昌县出资为贫困户统一投保贫困户综合保障保险,对各类基本医疗保险和救助资金补助后仍有困难的贫困人口给予补充救助,最高补助3万元。去年,叶木兰因病住院7天,除去新农合报销的费用外,她还要自付2338.39元。而这部分费用,因为有了贫困户综合保障保险,叶木兰也不用自己支付了,她高兴地说:“感谢书记!现在的身体舒服多了。”
“听说你家女儿书读得很好,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江建华对叶木兰说,“昨天上午,我们开了常委会,明确从下个学期起,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就学的帮扶力度。你家女儿下半年上高一,可以得到每学年5000元的生活补助。”
江建华转头对身边的干部说:“扶贫做得越细越好,就业、子女读书、看病等各方面都要注意到,都要帮扶到位。”
随后,江建华又走访了几户贫困户,详细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了解精准扶贫措施的落实情况。
书记感言
做细做实扶贫工作
脱贫攻坚越往后越难,如何啃下“硬骨头”?一定要敢于担当,创新突破,建立精准扶贫、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
贫困户的困难,我们不能简单地看成是他个人的困难,而是应该看成是我们的困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为他们的脱贫想办法。对贫困户的帮扶,我们应该考虑得更细、考虑得更远。对于他们的帮助,怎么细心都不为过。
顺昌县的精准扶贫已经有了明确的思路,总结出了搬迁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兜底扶贫、结对帮扶、村财增收等八条精准扶贫措施。现在就是如何落实八条精准扶贫措施,做细做实脱贫攻坚工作。
——江建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