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赤湖东城村陈国林大葱收购点,工人正在加工、包装。 农民在赌,中间商也在赌 “3月15日,上车价两毛。大葱滞销,欢迎来搞,新鲜度好。” 魏文是深土镇的蔬菜经销商,今年他的广告词诙谐有趣,但收购价跌入谷底,令人怎么也笑不起来。2011年开始,他便为某蔬菜商情网提供实时报价,当地主产的大葱是主要报价对象。即便如此,在本季大葱上市之前,魏文也没有摸准今年的行情。 过去几年间,农产品市场大小年现象在大葱身上得到了极致体现。 2012年,葱价大涨,终端市场上“10元钱只能买两把大葱”。2015年,大葱深陷滞销危机,漳浦数万亩“快开花的大葱”险些烂在地里,种植户只求“有人帮忙清场”。2016年,在经历了前一年的滞销困境后,漳浦大葱行情旋即逆转,创下了近10年间的最高价。高峰时,每公斤田间收购价近6元。 大葱价格大起大落,原因十分简单:市场需求量趋向稳定,但供给端却深受气候异常、南方多省份开始大规模种植大葱、外贸订单波动等因素影响。“其中,气候因素占据着主导地位。”魏文说,2016年那轮“向钱葱”的最大动力,便是2015年年底那场寒潮,直接导致北方大葱主产区产量锐减,错峰上市的漳浦大葱优势显著。 气候因素导致大葱市场显现出巨大的不确定性。而这直接导致葱农习惯于赌,而非理性决策。“万一来年气候异常呢?”蓝允明是漳浦县经作站副站长,这是他在走访基层、劝导农民“调品种、理结构”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他注意到一个怪象,无论行情如何起伏,漳浦的大葱种植规模常年保持稳定。 葱农不肯向现实妥协的另一基础在于,高价年份的利润可以抵消多个年份的亏损。“大葱每亩成本3000元左右。一名种植大户表示,去年葱价暴涨,其利润达到上百万元。今年虽然葱价低迷,但预估亏损不过30万元左右。一年赚的钱就能抵消近3年的亏损。”漳浦经作站站长庄文彬说,这给寄望于赌的农民更多底气。不可否认,作为赤湖等乡镇的支柱产业,大葱与平和蜜柚一样,确实“让不少农民开上了汽车”“怎么能说不种就不种”。 在产季开始前,今年的大葱行情始终是个未知数。如今,暖冬姗姗走过,本季大葱行情几乎是两年前的翻版。 上市采收前的一个月,由于市场不明朗,加上上个产季带来的高价预期,漳浦大葱曾出现了短暂的高价位。“期价最高时,中间商以每亩超过万元的价格,提前向农户承包大葱。不仅农民在赌,中间商也在赌。”38岁的陈国林从事大葱经销近20年,在赤湖镇东城村自有近百亩大葱种植基地。2月底,他在受访时表示,去年12月中旬漳浦大葱上市后,价格便一路走低,当时距离大葱产季结束不足一个月,但田里还有近三分之二大葱未采收,“1月的田间收购价能达到每公斤2元,如今不足0.4元,早期以高价承包的中间商首先成为亏损者。后期,大葱在广东的批发价只有每公斤2元左右,农户每亩亏损近20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