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乡旅游方兴未艾。 东南网5日4日讯 (福建日报 魏剑生 魏永青 文\图)一根毛竹,十年前只为竹农换来一杯水酒钱,十年后却能点竹成金,成为县域经济的一根支柱。这样的故事就发生在“中国竹子之乡”建瓯市。近年来,建瓯通过加大力度发展低碳型竹产业,独辟一条“以竹代木”的生态保护路径。 近日,一个集中展示建瓯竹乡风采和笋竹产业特色的竹产业展馆在建瓯电商产业园开馆。展馆面积约1000平方米,以“生态竹林、美丽竹乡、绿色发展”为主题,将打造成建瓯竹产业的文化名片。 翻开建瓯的“竹名片”,各种享誉全国的“最”扑面而来:拥有全国最大的竹林面积、蓄积量、年采伐量、毛竹鲜笋量;最早被林业部命名为“中国竹子之乡”;最先荣获“国家火炬计划笋竹科技特色产业基地”“中国竹炭产业基地”“国家级竹制品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国家有机笋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县)”“国家笋竹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等称号…… 一连串的“最”衔接起来,串起了从资源培育到加工再到商贸的竹产业链条,也娓娓道出“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福建,福建竹子看建瓯”的全新演绎。 “吃干榨尽”谋高效 建瓯有竹林面积130.9万亩,毛竹立竹数2.2亿株,年产竹材3570万根、鲜笋30万吨,均居全国县级榜首。虽然坐拥丰富的竹林资源,但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毛竹在建瓯派不上大用场,经济效益很低。“毛竹砍下来被拉到城里做建筑工地的脚手架,100公斤毛竹也只卖十几元,基本上是吃资源饭。”建瓯市东峰镇湍下村村民郭学婢回忆。 “再也不能守着金山受穷!”建瓯市确定了科技兴竹、兴竹强市的战略思路,打响以低产竹林改造、丰产高效竹林基地建设、发展笋竹加工流通、做强做大竹产业促进“中国笋竹城”建设为主题的竹产业开发“四大战役”。仅去年,就筹集资金1000万元用于竹林优化改造建设项目。随着竹林丰产技术的深入推广,竹产业的高效益为广大农民所分享,在毛竹主产区,毛竹林收益占当地农民总收入的70%以上。 追求高附加值,唯有精深加工。建瓯市不断推动加工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使得竹产业的链条不断延伸。从原来卖原竹到吸纳外地竹资源,从用竹竿加工到全竹利用,从物理利用到生化利用,从单纯加工到链式经营,四次跨越实现了全竹高效利用,让每一根毛竹都被“吃干榨尽”。 建瓯竹产业发展势如破竹。目前全市笋竹加工企业已达369家,其中两家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2家被评为中国竹业龙头企业。全市有12项笋竹产品获得“福建名牌产品”称号,13项笋竹产品商标获评“福建省著名商标”,“建瓯笋干”获评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 “竹加工产值由1999年的2.62亿元提升到2016年的116.6亿元,竹业产值占闽北竹产业产值的40.4%,占全省的20%,全国县级地方名列第二,产品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瓯市林业局局长张裕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