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福建的农田多为山垄田,加上温度高、湿度大,导致稻瘟病易发,同样的优质米品种,在福建高温季节种植,品质很难达标。
沙县稻田彩绘“中国梦”。 林雄 摄 东南网5月10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张颖)减少低端供给,拓展中高端供给,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2017年年初,稻米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措施落地。政府在执行托底政策13年后,首次调低各类稻谷的最低收购价,其主要目的是刺激优质品种的种植。种业改革已经迫在眉睫,作为全国水稻育种的重要力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团队正在适应这一趋势,以绿色、高效为目标,以分子技术辅助育种,努力培育更多优质的种子品系。 4月中旬,首届中国(三亚)国际水稻论坛在海南三亚举行。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语境下,专家们一致认为,针对民众实现温饱后逐步开始追求品质,如何种出安全、优质、受市场欢迎的大米正成为中国农业的新课题。 |
更多>>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