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师资队伍,专业支持覆盖乡镇 每周六一到8点半,古田县城关好世界农贸市场的郑小清就将猪肉摊关张,回家换完衣服,9点准时出现在绿洲公益家长学校的课堂上。作为3个孩子的母亲,她告诉记者:“周末早上是肉摊生意最旺的时候,但是我觉得孩子比赚钱更重要。” 通过学习,这位妈妈反思了自己在两个女儿家庭教育上的误区和短板,改进了儿子的家庭教育。正在上大学的大女儿跟妈妈的关系曾经冷漠疏远,通过专业的指导和妈妈的努力,如今已经改善很多。“以前即使没有生活费了也不会主动打电话要,现在网购衣服都会在微信上让我给她参谋,我真挺开心。”说到激动处,这位妈妈有点哽咽。 绿洲公益家长学校是古田县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公益学习平台,每半年开办一期,每期24课时,分幼儿家长班、小学家长班、中学家长班,分别由家教中心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学校以“集中讲座+分组讨论+专题沙龙”方式授课,已经举办到第六期,惠及家长1000余人。 每天晚上,老师们进入比白天还要忙碌的状态,在QQ群为家长分享教育小理念,回复家长的留言,经常深夜才能休息。作为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她们发挥专业优势,给予家长专业化指导,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跟踪和辅导服务。 目前,家教中心有江承杏、卢柳清、龙华和张晓卿4位专职教师,统领全县0-3岁、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全学段的家庭教育专业指导工作。 依托中华家庭教育网的专业化平台,家教中心还组建了一支100人的家庭教育指导师队伍。他们是古田县家庭教育指导学习的中坚力量:通过QQ群为家长分享教育小理念,每周组织网络学习,每月进行一次提升家长家教能力的课程辅导,每月给家长发放一份家庭教育知识指导菜单,给每位家长出一道“家长作业”,组织开展家长读书会、亲子运动会等等。 在全县域推动家庭教育,实现大面积的专业引领,100人远远不够。自2013年1月开始,家教中心举办了四期家庭教育讲师培训班,培训讲师606人。这些讲师多为一线教师,普遍分布在每所学校(幼儿园)。目前他们已经基本能够承担本辖区内中小学(社区家长学校)相关专题的家庭教育讲座,还能够针对性地开展更多接地气的家庭教育活动。 上月,大桥中心幼儿园小班段家长开展了主题为“尊重”的读书交流会,每人从别人的案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分析自己的家庭,反思今后的改进方向。这样的读书分享交流会在各个乡镇中心校并不鲜见。从开始时定期集中“逼着”学,到如今常态化自觉学,广大家长的认识不断提升,家校合作也更加顺畅。 激活志愿队伍,公益服务成效明显 “别太忽视孩子的感受了。今后在家庭教育上再遇到什么难题,欢迎随时过来交流。”近日,一对父母从家长聊天室走出来,家庭教育指导师张晓卿再三嘱咐。近几个月,她一直在跟踪指导这个家庭。曾经高压式的家庭教育扭曲了亲子关系,通过沟通交流和专业分析,张晓卿找到了症结所在,随即加以指导如何缓和修复关系。 2014年5月,家教中心创建了家长聊天室,志愿者每周三下午定期为广大家长答疑解惑。2014年11月又创建个案咨询室,指导师每周五下午定期为需要单独指导的家长提供咨询。 这支237人的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由指导师、教师及热心家庭教育的社会各界人士组成。张小琴曾是绿洲公益家长学校的一名学员,刚一毕业,她就提出要当志愿者。“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她开设的《如何培养孩子的财商》可火了,孩子家长都很欢迎。”吴明说。 去年开始,家教中心还开设了亲子夏令营等拓展性活动,跳脱集中培训讲知识的局限,做到研究不止于学校、服务不止于讲座,陪伴父母察觉家庭教育的不足并加以改变,获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 从2012年至今,古田县共组织家庭教育讲座等活动695场次,受益家长近15万人次。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却也是最容易犯错的老师。在家庭教育之路上,充满了‘无证驾驶的司机’。这些年我们接触了太多懊悔的家长,痛恨自己在家庭教育上的错误。”正是看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5年前吴明义无反顾地走上这条路。 家庭教育是慢工出细活,推广家庭教育也是系统工程。“我们的孩子是果实,社会教育是树叶,学校教育是树枝,家长教育是树干,家长自我成长是树根。我们做的就是从微小的环境开始滋养,做好培根教育,才能成就丰美的果实。”吴明说。 |
相关阅读:
- [ 04-24]归还鹅卵石 见证家庭教育之美
- [ 04-12]常州天宁开展“幸福种子”家庭教育公益课堂
- [ 04-11]严苛家庭教育有了升级版?
- [ 03-23]厦门举行家庭教育五年规划(2016—2020年)发布会
- [ 03-18]到2020年 厦门将基本建成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