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自贸试验区平潭片区挂牌两年多来,推出10批次115项创新举措,其中51项为全国首创——
创新+融合,拓出平潭新路径
东南网5月19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王凤山)5月18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平潭片区惠民利民改革创新成果推介会在福州举行。据介绍,平潭片区挂牌两年多来,围绕“两窗、一岛、三区”的战略定位,已落实178项重点试验任务,累计推出10批次115项创新举措,其中51项为全国首创,43项创新举措被列入福建自贸试验区前四批70项复制推广的创新成果。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平潭片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善营商环境,激发了市场活力,片区注册企业“井喷式”增长。据统计,自挂牌以来至今年4月底,片区注册企业5718家,注册资本2556.02亿元。其中,内资5179家,注册资本2065.45亿元;外资539家,注册资本490.57亿元。
创新举措加速度
拥有“实验区、自贸试验区、国际旅游岛”,平潭对标国际,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再迈大步。在投资环境上,实行投资改革“四个一”、商事主体名称自主申报、采信台湾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结果、台企台胞征信查询、综合执法体制……创新了一大批可复制推广的新经验,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去年以来,“海峡号”航次补助款从申请到落实程序大幅度删减。“原来需要走19个程序,现在只需要2个程序。”福建海峡高速客滚航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原来最多需要61个工作日,如今只需由实验区财政金融局下达资金至相关单位,再由其按时拨付。
这得益于平潭推行的“三减二化一提升”做法,即减前置、减环节、减时间,标准化、模块化,提升政府机关效能。去年来,“三减二化一提升”在全区铺开,区直三办两部九局对3646项行政权力事项、281项公共服务事项、4635项责任事项的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与再造。约80%一般性审批事项形成标准化模块,授权一线部门现场即办,余下20%较复杂的事项再提交领导审批,彻底减少一般性文件往来和层层审签。
“三减二化一提升”只是平潭机制体制改革创新一个生动实践。
平潭正全力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化建设。组建“智慧岛”管理服务中心,按照“全岛一张网、全岛一平台、全岛一中心、全岛一号通”的思路,整合法人、自然人、地理信息、经济信息、房地产、地市基础设施等六大领域数据基础,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当前,已率先实现省级下放及区级服务管理事项从行政服务中心进一步下沉到社区,为百姓提供便捷服务;在此基础上,将逐步打造覆盖全岛自然人、法人的全社会诚信体系,探索实行公共资源与自然人和法人信用等级相挂钩的差异化分配政策。
两年多来,平潭片区在投资、贸易、金融、监管等领域先行先试,屡屡出新。改革创新带来一系列政府职能的转变,不仅改善了营商环境,还惠及全区百姓。
在试验任务层面,平潭片区将215项重点试验任务纳入动态台账,实行分类式管理机制,到目前已落实178项。在制度创新层面,平潭走在前列。在2016年6月开展的福建自贸试验区评优活动中,平潭片区的投资体制改革“四个一”、企业设立“快车道”审批机制等5项入选“十大创新举措”,旅行社及旅游业务对台开放、设立台资及外资医疗机构等7项入选“十大开放措施”。
“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我们将继续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为福建乃至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平潭片区相关负责人说。
对台融合再突破
5月9日,平潭两岸快件中心正式启用。该中心是全省首个集海运快件和跨境电商保税备货、直邮购物监管功能于一体的物流中心,同时兼具保税仓库功能。该中心的启用,是平潭在货物的仓储、物流以及海关通关效率上取得的新突破,将优化和提升跨境电商投资环境和服务效率,促进两岸经贸往来。
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平潭全力推进两岸通道建设、经济建设、文化交流、社会融合,在两岸交流合作中不断取得新突破。
陈振龙是澳前台湾小镇台湾建莹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来岚创业前,陈振龙本想通过申请3C认证,将台湾小家电引入大陆市场,但遇到诸多困难。2015年3月,平潭试点采信台湾认证和检验检测结果开始实施后,对台湾小家电、台湾白酒等产品采信台湾认证结果,摆在陈振龙面前的“门槛”没了,经营顺畅了。
平潭积极推进两岸通关合作。两岸海关电子信息交换系统已正式上线,初步实现了两岸ECFA项下原产地证书信息的互联互换;两岸海关自2016年10月1日起实施AEO互认试点。两岸检验检疫电子证书互换与核查系统正式启用,实现与台湾关贸网的双向数据互通和实时传输;全国首创试点采信台湾认证认可和检验检疫结果,累计采信进口小家电139批次、2.92万台,货值136.86万美元;白酒1611批次,货值1867.6万美元。
此外,平潭探索“一区两标、包容共存、融合发展、两岸共赢”,在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领域试行大陆标准和台湾标准在平潭岛内包容共存、互认互通、逐步融合、实现共赢。
在资格资质方面,采认旅游、医疗、教育、建筑业等行业管理标准,已有50多家台湾相关机构、250多名台湾执业人员取得区内执业资格。在社区管理方面,与台湾24个里签订了交流合作协议,已在4个村(社区)开展聘请台湾村里长担任执行主任试点,帮助引进台湾村级义工队伍组建、村容村貌改造等方面经验做法,提升村居管理水平。在青年创业方面,着力打造台湾创业园、澳前台湾小镇和北港文创村等三大基地,全区已有台资企业800多家,台胞从业人员近千人。
自贸创新,推动两岸金融融合发展,亮点频现。如,台企台胞征信查询试点破解了台胞购房、创业贷款难题;海峡股权交易中心设立台资企业交易板块,为台企实际融资21亿元;岚台同业往来账户、闽台银团贷款、两岸跨境直贷等业务,为台企台胞提供了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