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走进建宁县濉溪镇高峰村,鹅卵石垒成的农家小院干净整洁,村前的溪水清澈见底,放眼望去满是绿色,空气中弥漫着花香,吸引各地游客前来。
村里的漂流吸引了众多游客 守护青山,过生态生活 路旁卧着石头,山上攀着石头,水田种着石头,竹林长着石头……高峰村处处是石头,田少效益差,人称“石头村”。 “上世纪80年代,金铙山被列入省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保护山上的自然资源, 坪岗上、朱家坳、苦竹坪等高山偏远自然村的村民从1000多米的山上陆续搬到山下。”村主任聂有华介绍。 在村民林华办的农家乐,游客们正开心地体验打糍粑的乐趣。厨房里,林华和妻子忙着做游客的午餐。“以前烧柴,现在厨房全部改用电器,又快又干净。”林华的妻子说。 “这周边的山,绝大部分林地被划入生态公益林,山上的一草一木都不能砍。”林华说。 不仅老土灶、柴草堆不见了,村里绿化也越来越好。自然环境美了,家家户户的环保观念也跟上了。 在高峰,靠种地致富,很难!村民聂小周是当年最早搬迁到这里的移民户,那时他才13岁。聂小周的家原来在高山上的朱家坳,田却在山下。每逢秋收,得花上两个多小时,走6公里的山路,将谷子挑回家。 回忆起当年的艰苦,聂小周说:“这里的水田,种地效益差。真是一个斗笠一块田,一件蓑衣一块田!若是牵一头黄牛来耕田,都转不开身!” 田里只长石头,山上不能砍柴,如何生活? 聂有华说,搬下山后,山上农田退耕还林,人均耕地只有0.6亩,而且面积小、 石头多。五年前,村民人均年收入只有9754元。为了村民生计着想,省里出台生态补偿政策,凡是林地被划入生态公益林的,都可获得补助。 “回头想想,当时的选择是对的。”聂有华说,现在,县里开展禁柴改燃,村里人过得可是生态生活。不仅生活环境好了,每家每年还有1000元左右的燃气补助费哩。 |
更多>>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