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排队领取自己喜欢的儿童节礼物。 东南网6月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卞军凯文/图)儿童节当天,莆田市荔城区博爱学校的孩子们收到了珍贵的礼物——莆田市、荔城区两级总工会送来了1000多册图书和一批崭新的书包。作为一所外来工子弟学校,博爱学校的600多位学生几乎全部来自外省,远离家乡故土。如今,随着学校服务措施的日益完善和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爱心帮扶,让同学们在异乡的校园也感受到幸福的温暖—— 五湖四海来求学 “加油!加油……”昨日下午,在位于莆田市荔城区新度镇南梧塘村的博爱学校塑胶跑道上,一场接力比赛在这里上演。阳光下,一位满头扎着小辫的女生正在飞奔。她叫米克拉伊,今年9岁,来自新疆阿勒泰,是博爱学校的二年级学生。“下午还有少先队入队仪式,我爸爸妈妈都来参加了。”顺着米克拉伊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对年轻的夫妻正朝女儿这边翘首张望。 “米克拉伊是回家路途最远的孩子,路上要花5天时间。其他同学绝大多数和她一样来自省外。”博爱学校校长邓祖前介绍说,学校创办于2006年,是一所为解决外来工子女读书问题而创办的民办小学,学生主要来自贵州、四川、重庆、河南、安徽、宁夏等地。“全校600多名学生,来自20多个省、市、自治区。虽然是村里的小学,却拥有五湖四海的生源。”邓祖前笑着说。 为外来工子女举办的学校,收费十分低廉,但学校仍然尽可能地把有限的资金全部用在校园建设上。“刚办学的时候,连操场都没有,一片泥巴空地当操场,后来又升级到水泥地面、塑胶跑道,一步步提升学校的硬件设施,力所能及地给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邓祖前说,随着学校硬件设施的完善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渐渐形成了口碑效应,每年开学时都有大量外来工子女前来报名,学校连续几年都处于饱和状态。 “我就是听了同事的介绍,把儿子送来的。”茅梅珍和丈夫来自宁夏固原,夫妻俩在新度镇一家鞋厂打工,儿子是博爱学校一年级学生。茅梅珍说,虽是“外乡人”,但儿子在学校里却过得很快乐。“性格开朗活泼,经常回家对我们说,今天老师又表扬和鼓励他了,成绩也越来越好,最好的时候能排进班级前三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