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9个乡镇全面推进50个农村幸福院建设。幸福院建在家门口,既照顾了农村老人“故土难离”的思想,又提供了“生活有靠”的保障。作为我省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它以老有所乐、空巢变暖巢的特点,托起了养老幸福梦
利用旧学校改造而成的西洋村幸福院,老人在跳舞。吕裕康 摄
东南网6月8日讯 (福建日报 魏农 朱玲)6月5日,南平市松溪县溪东乡西洋村,“空巢老人”邱维进和往常一样,吃过早饭,直奔村里的幸福院。幸福院热闹依旧,一群妇女在跳广场舞,棋牌室里早就摆开了阵仗,见邱维进来了,大伙儿纷纷热情招呼他,有滋有味的一天开始了。
松溪位于武夷山东南麓,闽北浙南交界处,是福建省2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16.87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龄人口26734人,占人口总数的15.8%;空巢和独居老人1595人,占老龄人口的5.96%。
子女外出务工或经商,使留守、空巢、独居老人大量增加。农村养老,成为老人忧心、子女揪心、政府担心的社会问题。
为了让空巢老人安度晚年,集日间照料、休闲娱乐、精神慰藉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农村幸福院,在松溪县应运而生。这个县农村建设的50个幸福院,餐厅、日间休息室、健身房、棋牌室等功能室和活动场所一应俱全。
作为西洋村的空巢老人,邱维进原本可以住进乡里的敬老院。可老人不愿离开熟悉的乡村和乡亲,宁可和村里其他留守老人一样,待在冷清的家中看电视打发时间。直至村里的幸福院建成,老人们才算彻底告别了寂寞。
渭田镇巨口村不少老人爱好书法,幸福院里特设的书画室成日里翰墨飘香。竹贤村幸福院建好后,村主任陈家明索性将自家办的卫生所也迁了进去,当起老人们的“家庭医生”。在这里,老人们互助互娱,其乐融融。年纪小的照顾更年长的,会做饭的自荐当厨师,腿脚灵便的做保洁员,识字多的给大家读报纸……家住巨口村的杨芳朝,三个子女均在厦门,一年难得回来一趟。老人怕耽误孩子们赚钱,即使生了病也不敢告知。现在有了幸福院,想孩子时,老两口开电脑视频通话。和老伙计们玩迟了,自备饭菜,一人交3元加工费,热热闹闹地吃餐饭。见父母过得开心,又有老人们相互照应,子女也放心了。
幸福院建哪里
当初得知松溪跻身全省农村幸福院建设试点县行列,欣喜之余,南平市、松溪县两级民政部门深感肩上担子沉重。对经济基础“先天不足”的松溪来说,要按照“有固定场地、有设施设备、有服务内容、有人员队伍、有管理制度、有筹资渠道”的“六有”要求,在9个乡镇全面推进50个农村幸福院建设,注定是场艰难的战役。
幸福院建哪里,才能实现资金省、建成快、有保障、能运转?
除了省下派干部村和美丽乡村外,那些留守老人多且居住集中,想建、有能力建,还有闲置的校舍、厂房仓库、庙堂、村委会办公场所等可整合和改造利用资源的村,首先被筛选了出来。
得知县里在选点建幸福院,溪东乡溪东村老年协会会长董光辉喜出望外。村里没有专门的老人活动场所,就连协会都是“寄居”在村庙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屋里。大家早就想建老人活动中心了,苦于资金不足,计划一再搁浅。
担心没有闲置场所可利用的溪东村入不了县民政局的“法眼”,董光辉他们一直在积极奔走。村里的优势还是很抢眼的,村庙边上有块200多平方米的空地,门前的回龙塘面积逾2000平方米,修了栈道,建了凉亭,是村里老人赏景、垂钓的好去处。左侧的新村小区在建中,足足要盖105幢楼,并规划配套了农民公园。果然,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县民政局分配了一个名额给溪东村。
试点村或嫁接,或改建,或新建,将这些闲置场所建成了风俗迥异的幸福院。利用旧学校改造而成的西洋村幸福院,青砖为墙,琉璃作瓦,竹林掩映下古韵十足。东边村幸福院设在旧村部,紧邻村文化广场,光老人的户外活动面积就有800平方米之大。溪东村的农村幸福院与毗邻庙堂的风格浑然一体,加上门前那座建于乾隆年间的回龙古塔及景观大鱼塘,构成了当地一大景观。
钱从哪里来
每个幸福院,省上仅补助20万元,不足部分要地方自筹。松溪是福建省2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建设的钱从哪里来?这20万元若搞“平均分配”,条件好的村给多了也是浪费,条件差的恐怕建不成。
为此,松溪县民政局局长李兆成有了大胆的想法:全县统筹、专账管理、报账核销。即补助多寡与村的人口数量、建设规模、基础条件挂钩。项目到村,资金不直接进村,各建设点按工程进度报账。电视机、电脑、健身器材等大宗物品由政府统一采购,质量有保证,团购也省钱。其余建设资金筹措则采取敲“叮叮糖”策略,村里自筹、社会捐助、单位帮扶,能筹一点是一点。
溪东村老人幸福院就是这么建起来的。尽管县里给了30万元补助,可还有50多万元的资金缺口。一个多月里,董光辉光是往县城就跑了不下三十趟,找交情好的企业家朋友和机关单位“化缘”。项目动建时正值农忙,可村民热情高涨,出钱又出力。幸福院所在的柯田自然村常住人口700多人,几乎全村上阵投工投劳,就连年逾七十的老人也不甘落后。半年后,一幢建筑面积达294平方米的二层新楼拔地而起。
得知村里建幸福院缺钱,溪东乡周墩村异地创业的、外出务工的、在家务农的踊跃捐款,钱多钱少都是心意,去年才来村里办厂的江西老板也慷慨解囊,村里一下就筹了近十万元。
有赖于“松溪模式”的有益探索,50个建设点不仅如期投运,还远远超过了省上标准。建筑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至少可容纳50名老人。
后续怎么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县民政局制订了服务内容、日常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督促村里组建志愿者服务队,联系县医院、司法局、团县委等部门,不定期在幸福院开展志愿活动。
据初步估算,一家幸福院的水电和人工管理年支出约4000元。乡、村两级立了“军令状”,幸福院交由村老年人协会管理,村里每年拨付的经费不能低于3000元,乡镇和县里的挂点单位再帮衬一下。这样一来,后续管理经费就有着落了。
自身有“造血”功能的幸福院,小日子过得更滋润了。
因为“村计生协会关爱老人活动中心”这个身份,溪东村的老年协会每年还能领2000元补贴。此外,村庙的庙会一年有九天,活动伙食也是由协会操办。所得收入扣除村庙与幸福院的开支外,略有节余。此次建幸福院,协会就将积攒多年的7万多元全拿了出来。“我们还要不断完善幸福院的设施,等钱存够一笔就添一样。”董光辉不无自豪地说。
幸福院建在家门口,既照顾了农村老人“故土难离”的思想,又提供了“生活有靠”的保障,因此,松溪县农村幸福院成为福建省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这一养老模式,以老有所乐、空巢变暖巢的特点,托起了养老幸福梦。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活用巧用政策,利用有限资金,盘活闲置资源,高标准建设幸福院?松溪走出了一条新路子,近两年来,省内同行竞相前来学习农村养老的“松溪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