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 正文

2017年福建省高考试卷评析出炉啦!看看老师们怎么说!

2017-06-08 23:48:0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2017年高考英语科试题特点分析

2017年普通高考英语试卷(全国Ⅰ卷)依据《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进行命题。试卷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紧扣考试大纲,以考查学生英语学科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保持了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凸显高考思想性和育人功能

语言是知识与文化的载体,也是思维方式的体现。今年高考英语试卷中,所用语篇材料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时代性强,充分体现了高考命题的思想性和育人功能。文本题材涉及故事、科普、人文、社会现象和文化活动,体裁涵盖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

语篇的选取突出考虑了提供正能量的信息。在试卷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阅读理解分别选取了太平洋科技中心、野生动物保护、国际爵士乐日、太阳能蒸馏器、户外野营等话题的文章来设置相关题目,引导考生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关注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体悟和谐发展之道。同时,通过科学知识的阅读,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文章的D篇介绍了如何自制便携式太阳能蒸馏器在野外获取饮用水;科普文章的选用有利于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科技创新在人类生活和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

写作部分第二节设置了考生教外国朋友学习汉语的情境,要求考生写封邮件告知外国朋友下次上课计划,内容包括学习唐诗和了解唐朝的历史。情境设置真实,任务要求符合学生能力水平,又自然融入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能够引导学生在使用外语了解世界的同时,注重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明成果,运用中国元素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

二、加强关键能力考查,体现英语学科素养考查要求

今年高考英语试卷内容选材丰富,考查要求深入浅出,试卷公平性和科学性并举。试题命制基于英语学科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及核心价值的考查目标,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考查,试题设计精心,科学规范。

英语试题坚持能力立意的价值取向,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积极促进了学生英语学科素养培养。在全面考查考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听力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基础上,突出了基础性、综合性考查,加强了应用性和创新性考查。

试卷既考查理解英语口语和书面英语的能力,也考查运用相关词汇和语法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听力部分两节通过十段录音材料和二十个问题考查考生理解英语口语的能力;阅读理解部分“四选一”和“七选五”两种选择题题型相结合,既考查理解文章具体信息的能力,又考查理解篇章及结构的能力;完形填空、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相辅相成,全面考查考生准确运用英语词汇、语法知识的能力;写作任务情境设置紧贴生活实际,侧重考查考生使用书面英语进行表达的能力。各种题型搭配科学合理,基本覆盖了考生应该掌握的必备语言知识和各语言技能包含的具体语言能力。

高考英语对语言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和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都是在语篇层次进行,今年试卷采用了8个阅读语篇,阅读理解部分5个,语言知识运用部分2个,写作部分1个,体现出对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视。

三、试卷内容设计科学结构合理,试题区分度进一步提高

分析今年高考英语命题的语篇和材料选择、题目类型搭配以及考查要点设置可以发现,试卷着力将试卷难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试卷所选语篇和材料难度水平呈阶梯式分布,题目类型多样且难易搭配合理,考查要点覆盖面广,各难度层级试题数量比例合适,能够很好的区分不同能力水平的考生。

总体而言,今年英语试题与去年相比难度略大。听力语速比去年稍快,个别题目考生理解有障碍影响做答。阅读理解的词汇要求较高,其中阅读理解D篇为科普类的文章,由于考生的文化背景知识缺乏,理解与做答有一定的困难。阅读七选五的选项与文本在逻辑联系方面没有像议论文和说明文那样清晰,因而,考生较容易失分。完形填

比去年略容易些,文本内容更加简单,考生容易把握住文章的脉络与中心思想。

语法填空题和短文改错题的难度与去年基本持平,选材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语法填空题的语境是关于盐与脂肪摄取的误区,要求学生根据文本语境正确掌握被动语态、比较级、非限定性定语从句、不定式、动名词、固定短语以及构词法等语法项目。短文改错要求修改同学作文中的十处语言错误。文本描述了作者暑假学习驾驶的经历。文章中的错误设计涉及连词、形容词、介词、数词、冠词、副词等误用,以及时态、祈使句等错误使用,考查了考生基础语言知识在语篇中的综合运用能力。

书面表达题延续了书信的写作,要求给英国朋友Leslie写邮件,告知下次汉语课的时间地点、学习内容和准备要求。考生对设题的话题较为熟悉,有利于考查不同层次考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设题文字简练,写作要求明确。

评析教师:

姚瑞兰:福建省普通教育研究室 高级教师

王焕蒲: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高级教师

坚持立德树人,关注学科素养——2017年福建高考思想政治试题(全国Ⅰ卷)述评

2017年普通高考文综思想政治试题(全国Ⅰ卷),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具有鲜明的思想教育、价值引领的学科特色。试题反映高考内容改革精神,通过适当的试题立意、素材选择、情景建构和问题设置,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关键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发挥了引导中学教学的积极作用。试题科学合理,公平规范,难度适当,符合教育测量要求,较好地体现高考的选拔功能。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价值导向和育人功能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中学德育课程的特有使命。高考命题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把立德树人教育方针落到实处,体现高考基本立场。

1.紧密结合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体现国家意志。今年高考试题结合重大时事,围绕党和国家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设计,涉及到依法治国、绿色发展、精准扶贫、供给侧改革、户籍制度、创新创业、一国两制等方面政策,引导学生关心社会、重视时事,正确理解中央精神和重大决策,体现国家意识、法治意识和学科的思想性和时代性。

2.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今年高考试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背景材料,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如第40题以2017年中央电视台热播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为素材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把文化具象化,让学生在阅读和回答试题过程中感受体验文化,引导他们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认识其时代价值,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在一致性,增强文化自信,提高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觉性。

3.展现发展理念,展示发展成就,增强中国道路自信。试题注重反映中国发展理念,重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融入,如第13题体现的共建共享理念,第15、38题体现的协调发展理念,第21题体现的创新发展理念,第20、22题体现的绿色发展理念,第18、20题反映的开放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试题还强化发展成就的展现,如第18题和19题的外交成就和科技成就呈现,引导学生增强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认同和自信,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二、加强关键能力考查,体现学科素养考查要求

试题仍然坚持能力立意的价值取向,注重发掘时代主题,精选题材,构建问题情境,优化问题设计,强化了学科基本能力和思维方法的考查,较好地实现了考查目标,积极促进了学生学科素养的培育。

1.坚持能力立意,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试题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运用,要求从不同角度审视社会现象、问题,认识事物特点、成因或本质,论证阐释观点,辨别是非正误,探究解决问题。一是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如第12题、14题和第20-23题中强调对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知识、GDP知识、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知识的理解,第39题突出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的知识。二是重视对事物的成因、影响的分析,如选择题中的多数题目都是从前溯依据、原因和后推影响、作用,第39题要求说明全国人大法律解释的意义、40题第(1)问要求说明《中国诗词大会》成功的原因,考查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是突出阐释、论证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实际问题情境下,分析和发现问题,阐释事物,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第38题要求从材料中发现问题并提出应对办法,第39题要求阐释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法律解释的理由,第40(3)题要求就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出建议。

2.注重思维品质,强调思维方法的考查。试题运用文字、图形等多种形式,要求学生以独立思考为前提,以学科知识为起点,充分挖掘材料信息,融合学科思想方法,对事物进行判断推理,分别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方法和辩证思维方法等的考查,引导学生关注思维过程,提升思维品质。如第12题,以曲线图的形式,要求从价格变化去推导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关系,考查学生从条件去推导结果的思维能力。又如第38题,以近年来我国消费品市场总量过剩结构不佳的现状为背景,要求考生通过阅读素材,概括提炼出我国消费品供给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运用矛盾分析法思考我国生产企业的应对策略。

三、试题形式在总体稳定基础上,力求有所创新

今年的试题与往年相比,在考核目标、考试内容、题型结构、难易程度等方面保持基本一致。试题仍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为目标,围绕学科四个必修模块内容进行设计;各模块选择题题量不变,《经济生活》4题、《政治生活》3题、《文化生活》1题和《生活与哲学》4题;主观题总题量不变,各模块1题,开放题1题;试题的总体难度比较稳定,考生基本能够适应。

但在具体试题的设计上有所变化,克服题型的模式化。一是主观题构题形式上有所调整,原第38题拆分为2大题,即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各1题,但总体阅读量变化不大。此一调整对多数考生影响不大,但可能有个别考生在答题时因思维定势,可能造成答案错位。二是选择题题干的选材上,更加突出了素材的综合性,如第18、19题,材料融合了多个时事内容,要求从它们的共性出发进行判断。

总体而言,今年的试题比较平衡,具有突出价值引领、结合时事政治、重视学科素养、坚持稳中求新的命题特点。命题的这些基本特征启示高三教学复习要坚持学科立德树人的大方向,在深入分析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加强基本知识的深入解读和适当拓展,强化课本知识与时事政治的联系,优化课堂教学与课外训练,着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刘文川: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特级教师

谢可奇:福州第一中学 高级教师

2017年福建省高考历史试卷评析

2017年普通高考文综历史试卷(全国Ⅰ卷)坚持“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助力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战略要求。以服务选拔为导向,以提高试题质量为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试题学科特点突出,通过考查内容的精心选择与考查形式的创新,落实了《考试大纲》的原则,注重主干基础知识考查,又强调学科素养和关键思维能力的培养。试题呈现以下五个特点:

一、弘扬核心价值观,突出思想性

在几千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2017年高考历史试题通过选取典型素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如第30题,讲述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扩大民主基础的努力,体现了民主、平等的核心价值观。再如第47题,通过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挂剑于墓”的行为,强调了儒者重“信”的理念,重申了诚信的积极意义。饱含了传统文化中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弘扬优秀和先进的文化,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些典型试题,有助于学生科学总结历史经验,进而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关注时政热点,彰显时代性

今年历史卷依旧将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作为背景材料引入试题,突出反映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考查考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历史理解和评价。如第42题、46题结合近期国家的大政方针,在试题中蕴含对“一带一路”“全球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时政热点的理解;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时代背景下,第45题改变近年来均考中国古代改革的惯例,考查了20世纪80年代的工资改革;针对近年来全球民族主义抬头的现象,第41题考查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崛起和欧洲民族主义对亚洲的影响;针对近年日本政府通过修宪否定战后东亚国际秩序的企图,第46题考查了开罗会议中美共同构建战后东亚秩序的构想等,彰显以史鉴今的学科特点。

三、侧重主干知识,体现基础性

近年历史高考在考查内容上,重点突出,强调学科主干知识,主题鲜明。强调对重要事物和概念的准确理解,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2017年高考历史试题保持这个惯例,依据高校人才选拔需求和国家课程标准,通过科学设计试题内容与形式,着重考查学生对通用性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试题设计切实把学科主干知识作为能力考查的主要载体,考生作答都必须结合所学,如第24题以分封制为依托,第30题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均以主干知识为考查内容。基础性还体现在突出考查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外各阶段政治、经济以及主流思想的时代特征及其相互联系,如第42题考查14-17世纪中外历史阶段特征和相互联系。

四、强调核心素养,凸显创新性

今年高考历史命题在保证试卷难度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力求有所创新突破,不断推进高考考试内容改革。试题整体设计进一步明确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内容,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素养和宽阔的视野,能够在知识积累、素质养成和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试题设计更加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和体系,如第41题提供了法国大革命和近代中国对于民族主义的阐述,要求考生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运用知识深入思考,综合考查了概括、说明、比较、评价等学科方法。增强试题情境的挖掘度和设问的开放性,又如第42题列举了14-17世纪中西方若干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领域的重要史实,要求考生提取信息并形成论题,进行论述。该题要求的关键能力,包括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个层级;考查的学科素养,囊括了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考查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五、注重思维过程方法,强化导向性

历史试卷充分体现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对考查历史思维过程与方法的重视,如第26题要求考生对历史事实和历史叙述这两种不同史学概念的理解和辨别程度,题干以表格形式提供了官修史书中关于唐代初期唐军与薛举泾州之战的四种不同叙述,要求学生确认能够被认定为历史事实的部分。又如第33题、41题、42题运用了“计量史学”“比较史学”“概念化史学”等方法分析和说明历史问题。

今年文综试卷题量和结构有明显变化,非选择题部分由于政治学科增加了第40题,使得历史学科大题的排序变更为41题和42题,且由于要求学生完卷的总题量增加,历史学科答题时间不足,对于以上变化考生普遍感到意外和不适。

纵观全卷,试题符合今年考纲中提出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尤其突出了对“核心素养”的考查。试题稳中有变,进一步创新题型设计,难度略大于去年,有较好的区分度,较好体现了历史学科的人文价值和思想教育功能,有利于高校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引导基础教育教学。

方颖:福州教育研究院 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马萍:福州第三中学 特级教师

以德为先,核心价值与核心素养相渗透——2017年高考地理试题总体评价和教学启示

2017年普通高考文综地理试卷(全国Ⅰ卷)以稳为主,稳中求进,在题型、风格、呈现形式等方面延续了以往特点,但难度较去年有所提高。试卷中自然地理的比重大于人文地理。试题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地理学科关键能力的综合考查为主线,通过优选考试内容,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突出地理思维品质,实现高考地理试题的育人价值、选拔功能和引导教学作用。试题主要有以下特点:

1、 突出价值观引领,增强考试的育人功能

沿着“一带一路”选取典型案例,彰显我国合作共赢、共享,共同发展的国际合作理念,力求用新思维、新途径去看待到非洲投资问题,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冷静理性看待现实世界,使地理试题试卷不仅成为选拔的有效手段,也成为育人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如36题从剑麻纤维的产需矛盾,基洛萨兴建农场的有利条件、农产品加工给当地带来的利益以实现中非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国际合作理念。

地理试题始终贯穿人地关系的主线,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传递和弘扬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之美,引导考生树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如43题。

试题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考生分析其中蕴含的地理原理,使优秀传统文化具体化,培养学生用地理思维看问题的敏感性。如43题以“我国许多传统古村落开发成旅游观光地” 为载体,考查背后蕴含的地理特征、地理过程、地理可持续发展途径等。

二、强调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增强基础性

地理试题注重对基本概念、原理等主干知识的理解及其应用能力的考查。试卷考查的主干知识有:自然带、工业区位、流域的水循环、农业生长条件、区际联系、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中的生态建设等。如6~8题呈现了经过模式化的闭合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未发生变化的背景,将水量平衡限定在降水与蒸发两者的关系上,重点考查学生对水量平衡原理的理解,纠正简单使用蒸发量来评价区域干旱程度的误区。37题,以山地苔原带阴阳坡植被多样性差异为切入点,考查植被多样性差异的原因。

三、注重真实问题的解决,体现思维能力的考查

高考地理试题依据高校人才选拔需求,强化关键能力的考查,拓宽试题素材范围,构建实际问题情境,不断创新能力考查方式方法,突出高考的选拔功能。

1.注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综合性。高考地理试题的设计注重用整体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如37题给出“苔原带内部分异规律在某山峰南北坡体现不同”这一特殊地理现象,引导考生通过采用地理学中的要素关系分析方法(综合研究)和区域对比方法,最终实现了对这一现象形成机制的判定。展示了地理研究过程中的科学思考过程,要求考生能应用材料提供的地理规律分析具体的地理问题。由表及里地引导考生运用所学知识逐步地探究人与自然环境间是如何“互动”的,深化了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2.创新设问的思路和形式,鼓励创新思维。设问是实现考查功能的关键一环。地理试题注重对试题设问思路和形式的探索和创新设计,在延续往年风格相对稳定的基础上,36、37题试题设问思路和形式有较大的创新,表现在:第一,设问的限定条件较多,如36题(1)(2)的限制条件分别是“根据剑麻生长的条件和用途”、(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37(2)(3)(4)的限制条件分别是“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分析与阴坡相比”“说明从2300米到2600米”;第二,每个小题有多个设问,答题思路要及时转向。如37(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四、突显核心素养的考查,体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理念

地理试题历来注重培养学生整合地理知识、探求并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科特色得到更加鲜明的体现,对学生素养的培育也起到积极导向作用。

1.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立意。区域认知是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之一,突出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与联系,36题(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对比,选择基洛萨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重点考查考生将基洛萨与地图上的不同区域进行比较,从众多要素中找出主要从交通、港口、与首都位置的关系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进一步引导中学地理教学对于区域认知这一核心素养的落实。

地理学要揭示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因此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全国I卷36题从剑麻纤维的产需矛盾,基洛萨兴建农场的有利条件、农产品加工的原因及给当地带来的利益等多个角度设问,从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等多要素进行分析,考查综合思维能力。

2.体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高考地理试题一直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问题,在素材和情境的基础上,自然地延伸出问题,启发考生运用学科知识和思想方法进行思考。如1~3题“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情境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贴近考生生活实际,有利于调动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思考和作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引导中学地理教学要教会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生活现象,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地理学的视角和观点看待、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素养。

2017年高考地理试题对中学教学的三点启示:

1.立足基本概念和原理,抓主干。基本概念与原理是思维能力发展的前提条件,是解决具体问题的基础,立足基本概念和原理不仅是地理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生活质量的保障。主干知识是考查的重点,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建构学生完善的知识体系是教学的重点。

2.注重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是构成地理核心素养的四大要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地理试题均是取材于真实的地理案例,而这些真实问题的解决,需要基于某区域的背景,通过多角度、多要素的分析,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才能解决。因此教学中要注重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置新颖的问题情境,落实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是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试题必然要创新问题情境,设计新的问题,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日常教学中要遵循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要对教材中进行二次开发,设置新情境和开放性的新问题,灵活运用基本概念、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叶回玉: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高级教师

吴 刚:福州第一中学 高级教师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关注学科素养考查 ------2017年高考物理(全国Ⅰ卷)试题特点分析

2017年普通高考物理(全国I卷)试题坚持立德树人,突出高考的育人功能和选拔功能,引导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进一步深化考试内容改革,落实物理考试大纲修订的考核要求。试卷在突出基础性、注重综合性、加强应用性、体现创新性等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试题难度与2016年高考物理(全国I卷)相当。

一、坚持立德树人,突出物理学科的育人功能

试题在考查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突出物理学科的育人功能,发挥高考的积极导向作用。在试题情境的设计中,注意结合当代中国的重大科技成果,展示我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如第17题是以我国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人造太阳”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氘核聚变反应和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的理解和运用。试题契合能源问题解决的重大时代命题,展示出我国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的坚实步伐,增强考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考生勇攀科技高峰。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应用能力的考查

试题注重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与科研进展、生产实践、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设置新颖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物理问题,关注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躬身实践的能力。比如,第18题以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中隔离振动噪声的有效措施为素材,考查学生对电磁感应规律的理解。

三、关注探究性和开放性,考查考生的创新意识

实验试题通过设计新颖的实验情境,以问题为导向,要求学生将物理实验知识、方法和技能与新的情境相结合完成实验,在较高的层次上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比如,第22题利用“滴水计时器”研究物体的运动,考查考生对实验方法的迁移能力。第23题研究小灯泡的伏安特性,第(3)问的解决需要考生利用实验曲线和理论方程的联立求解,体现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思想。

四、增强基础性和综合性,考查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试题加强对基本概念和规律、基本方法的考查,增强考试内容的基础性,引导学生夯实学科基础。比如,第15题乒乓球发球机为情境,考查平抛运动规律的理解,第34(2)题要求学生利用对称性确定反射点等。同时,试题立足物理学科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增强考试内容的综合性,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物理学科的概念、规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第25题以带电油滴处在真空中的匀强电场中,通过改变匀强电场的大小和方向的油滴运动为情境,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五、控制新增内容的难度,较好落实考试大纲修订内容

2017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完善考核目标和考查内容,将动量、近代物理等知识列为必考内容。今年高考物理试题的设计密切联系大纲修订的初衷,通过科学设计试卷蓝图,多角度考查修订内容,引导学生认识自然和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完善认知结构,为学生进入高校的学习打好基础。

考虑到动量、近代物理的内容首次纳入到必考范畴,学生复习备考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今年的高考物理试题中,适度控制新增内容的综合度和难度,确保考试大纲修订平稳落地。试卷中新修订内容的考查采用选择题的形式,重点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降低物理过程和数学运算的复杂性。比如,第14题以模型火箭点火升空为情境,着重考查考生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陈 松 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高级教师

林 杰 福州第三中学 正高级教师 特级教师

凸显学科特色 科学选拔人才——2017年福建省高考化学试题特点分析

一、坚持立徳树人,传承优秀科技文化

1.呈现中国成就,传递爱国情怀。通过试题素材、考核知识点以及情景设置等角度,着力引导考生关注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历史文献和顶级科研论文的合适资料,以中国古代科技文明、我国科学家最新研究成果编制试题,体现中国传统科技文化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引导青年学生热爱化学,为国奉献。例如,第8题以我国古代由砷矿提取三氧化二砷技术为背景,考查物质的基本分离操作方法。

2.渗透研究过程,激发科学精神。第9题以3个分子式均为C6H6的化合物展开设问,这三种物质结构是19世纪中后期三位化学家提出的苯的三种结构。包括由库勒提出的凯库勒式,由杜瓦提出具有双环结构的杜瓦苯,拉敦保格提出来的三棱柱结构。由于凯库勒结构比较符合苯的化学性质,一直沿用至今。该道试题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尊重物质化学性质的事实和证据,不迷信已有的研究成果,养成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健全考查体系,科学选拔优秀人才

1.落实大纲修订思路,考查必备知识内容。今年高考化学试题的设计贯彻考试大纲修订的指导思想,通过科学设计试卷结构,落实考查目标和考查要求。首先是落实考查化学学科的必备知识和方法。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既有自己的科学体系,又有与之适应的学习方法。中学化学中的基本理论体现在化学反应原理和物质结构理论两个层面,以两大理论为指导,学习常见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反应和应用。必备知识内容,包括熟悉最为基本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反应以及相互转化规律,化学反应原理和物质结构知识的精髓,基本化学实验操作方法和实验设计思想。试卷在考查必备知识的同时,还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例如第13题以电解质溶液中的各种化学平衡为题材,呈现平衡数据关系图,加大考查学生运用平衡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2.呈现真实化学问题,考查应用实践能力。化学是一门中心科学,与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等联系紧密,是这些科学的基础;化学又是一门创造新物质的科学,通过日益发展的合成技术,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农药、化肥、医药和种类繁多的新材料等等。今年高考化学试题命制正是从化学科学这一特点出发,牢牢把握化学应用性在学习化学中的有力杠杆作用,广泛联系实际创设化学应用情景,引领学生正确认识化学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学科的价值。例如,试题所运用实际情景主要有新材料制备、废物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技术、有机新物质合成、无机化工生产以及新技术性能源等,要求学生将化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现象,解决工业生产的问题。

3.创新试题情境素材,探索创新意识考查。在化学学科领域,创新思维的能力形式包括合成新物质、阐释反应机理或新的结构理论、发现新的合成方法以及应用新的分析测试技术等。今年的高考化学对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推理实验现象、设计合成路线、阐释结构与性质的规律等三个方面。例如,第36题“设计用环戊烷和2-丁炔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要求考生利用逆合成分析方法解析目标有机物,将其分解为题目提供的简单有机物,结合已学知识和题目给出的反应信息,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合成路线。

三、展现学科价值,渗透绿色化学思想

化学是一门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学科,并且与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相融合产生了诸多的交叉学科;化学又是一门创造新物质的科学,通过化工生产和日益发展的合成技术,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农药、化肥、医药和种类繁多的新材料等等。化学知识和理论是实施化工生产、环境保护和新材料、新物质合成制备的技术储备和理论支撑。试卷设计了化学与生活的试题,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正确地认识化学的价值和功能,例如,第7题的常见生活用品、第11题的金属电化学防腐、第27题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第35题的非线性光学材料、第36题有机光电材料中间体等等。

四、加强难度调控,积极引导教学

从卷面上看,今年化学试卷的部分试题情景较新,例如,第8题《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的叙述、第13题中的图表、第26题中的实验装置原理、第35题中紫色对应的辐射波长等等;部分试题设问方式较灵活,例如,第27题中过氧键数目的分析、第28题利用物质的量分数进行计算等等。故考生在读取题给有效信息分析、解决问题时有一定难度,预计今年化学试卷的整体难度较去年略有增大。

今年试题中呈现的一些命题手法对中学教学有一定的启示,须引起足够重视。例如,将与数学计算有关内容的考查重点放在化学原理以及化学概念上;对于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重点放在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和物料关系上;对于晶体的相关计算放在晶胞的组成、化学式的推断以及数量的转换关系上,等等。

陈 熙 福州第一中学 高级教师

陈启新 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特级教师

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2017年理综全国Ⅰ卷生物试题特点

2017年普通高考理综生物试卷(全国Ⅰ卷)遵循《考试说明》的要求,注重考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凸显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的功能,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选拔性、原创性、规范性等方面的特点。

一、关注生态学的观点,体现立德树人

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愈加受到人们的重视,如“森林遭到严重砍伐、野生动物大量灭绝、盲目捕捞使渔业资源受到破坏、大量使用农药使农作物及人体健康受到损害” 等问题,被环境专家定义为严重威胁自然生态环境的十大问题。针对“盲目捕捞使渔业资源受到破坏”这一类问题,第5题以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呈S型增长家畜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为素材,让考生判断“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开始捕获家畜的合适时机是什么”。这一试题向考生传达的生态学观点是,无论是草原上家畜的捕获,还是渔业资源的捕捞,要持续地获得最大捕获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都应使种群的数量保持在K/2的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种群增长率最大。试卷中生态学方面的试题也向考生和社会传达了在对待地球资源的问题上,人类不能只求索取,无原则地索取最终受到损失的还是人类自身,为了全人类的自身利益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要具有保护全球环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侧重考查主干知识,凸显生命观念

2017年试题的设计在围绕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生物技术与实践和现代生物科技等展开的同时,对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关键能力、核心价值也进行了考查。要求考生在较好地理解生物学概念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并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命世界、解释生命现象。

试题不但从一般层面考查考生对生物学基本知识的理解与综合运用能力,也尝试考查考生对生命过程进行深度、全面思考的能力,这种设计理念不但有利于区分和选拔考生,也是今年生物高考的一个亮点。例如,试题突出考查了生物学知识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第4题考查考生对过敏反应、血糖调节及神经调节的理解;第31题以某种疾病导致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和正常人大量饮水等情境,考查考生对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及作用的理解。又如试题侧重考查了遗传变异的核心主干知识,考查考生运用遗传变异、减数分裂的原理解决具体情境的问题。例如,第6题要求考生对遗传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判断;又如32题要求考生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对某种羊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进行推理分析,得出子一代表现型及比例、判断基因型的种类,并要求完善基因位置判断的遗传实验方案。

三、考查考生对生命过程进行理性思考的能力

生物科学的核心素养是考生未来走向社会进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生命现象和规律的探究能力,以及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则是高考生物学科所定义的关键能力,是生物高考中高一层次的要求。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挥离不开考生对生物学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面对纷繁复杂的生命过程是否能够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是衡量考生生物学科素养水平的一个指标。如第30(1)题其答案的设计即有所创新,关于“密闭小室中的植物在光下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这一问题,考生需要分析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大于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量,使密闭小室中CO2浓度降低,光合速率也随之降低,才能得出正确答案。第30(2)题对于“密闭在无O2小室中的植物在光下有氧呼吸增加的原因”这一问题,考生需要考虑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释放的O2使密闭小室中O2增加,而O2与有机物分解产生的还原氢发生作用形成水是有氧呼吸的一个环节,所以当O2增多时,有氧呼吸会增加。

四、体现学科特色、重视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

在实验与探究能力方面,《考试说明》要求考生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和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环节。今年的实验试题对考生提出了较高的能力要求,如第29题要求考生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设计实验,确定某种新病毒的类型是DNA病毒还是RNA病毒,试题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及预期结果和结论,这要求考生具备较高的实验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考生可以借鉴科学史相关经典实验的思想方法进行迁移应用,完成实验设计。此外第2题要求考生依据考纲要求的实验原理进行迁移,判断细胞结构与成分的检测或鉴定等实验方法的可行性。第3题要求考生对植物激素与叶绿素含量关系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这对中学的实验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教学建议:

1.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明确生物学科的知识内容和能力要求,深刻理解概念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为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2.重视实验教学,认真完成考试说明要求的实验,理解实验的原理方法并能迁移运用,避免单纯的讲实验、背实验;充分挖掘科学史经典实验内容,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实验思想方法;通过适当的训练,使学生具备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和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环节。

3.习题训练要适当、科学,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与表达能力。深入研究考试说明的题型示例和历年高考试题的特点,合理选择习题进行训练,并通过讲评、反馈等方式,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林建春: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中学高级教师

刘东杰:福州第三中学 中学高级教师

稿件综合自新福建App。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