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6月1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薛希惠 魏桂莲 通讯员 张丽勍)今年53岁的邱泽华是宁化县泉上镇豪亨村人,小时候的一场交通事故导致左腿高位截肢,从此只能依靠拐杖行走。
1992年,邱泽华走出大山,到一家印刷企业打工。由于工作认真,成为一名管理人员。然而,工厂关闭,他只能回到家中。不久,他成了家,有了女儿。日子刚安稳,不幸又接踵而至,他患上多种重疾。为治病,他欠下近20万元的债务。
2014年底,他被县里定为精准扶贫户;2015年初,县里扶贫干部和村两委干部为他规划了创业路。在扶贫资金和贴息贷款支持下,2016年,他建起宏胜香菇种植基地。
经一年多努力打拼,如今,邱泽华不仅自己一家脱了贫,还帮助部分贫困村民增加收入。
邱泽华:自己种的菇特别香
“再过几天,新的菌棒就要进场,要赶快把菇棚清理干净,抓紧消毒。”5月30日,记者来到宁化县泉上镇泉永村宏胜香菇种植基地,只见基地负责人邱泽华拄着拐杖,一边和工人一起整理菇架,一边叮嘱注意事项。
今年53岁的邱泽华是泉上镇豪亨村人,别看他只有一条腿,行动离不开拐杖,但他却是带领泉永村贫困村民脱贫的“菇老板”。
命运多舛 生活艰难
“他从小就聪明、懂事、有礼貌。”60多岁的村民肖凤大婶说,邱泽华小时候原本是个健康、快乐的孩子,8岁那年的一天,放学回家路上遭遇交通事故,左腿被碾成粉碎性骨折,高位截肢后,从此脸上失去笑容。
“小小年纪就靠拐杖行走,不能和同学们一起玩耍,还经常被小伙伴欺负,那种心理打击很难承受。”回忆童年,邱泽华轻声叹气。
初中毕业后,由于身有残疾,又没有一技之长,在家种不了地,出门找工作难,邱泽华只能靠父母养活自己。
“直到1992年,我才鼓足勇气走出大山,在三明梅列区一家印刷厂找了份工作。一年内,我拖着一条腿,在每个基础岗位都做了一遍,由于肯吃苦、态度认真,得到老板赏识。一年后,我成为管理人员。” 邱泽华说。
1998年,工厂关闭,邱泽华回到豪亨村,不久成了家。他的妻子患有轻微脑疾,要长期服药,对这个务农家庭来说,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第二年,女儿降生,健康可爱,虽然生活艰辛,但一家人的日子还算过得安稳。”邱泽华说。
“我们家深陷困境,是从2008年开始,到第二年,已欠下近20万元债务。”2008年,邱泽华突发心脏病,连续做了心脏搭桥手术、人工二尖瓣手术。第二年,他又突发脑溢血,因抢救及时,才保住一条命。接着,他又被查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
为了支付医药费,邱泽华把家里能卖的东西都卖了,还欠下巨额外债。每个月,他和妻子的药费合计就要2000多元,邱家一下子成为特困家庭。
抓住机会 尝试种菇
2010年,一名颜姓朋友看到邱泽华在困境中苦苦挣扎,又得知他曾经在企业从事管理工作,便想帮他一把,一起合作做点事。
“现在不少人种植食用菌,我们一起搞个木屑厂,生产木屑提供给他们。客户都有了,就是差人管厂子,如果你愿意,我出钱,你管理,收益四六分成。”朋友说。
听了这个建议,邱泽华没有多想就答应了。“前面这40多年,经历了那么多磨难,连鬼门关都闯了几回,还有什么好怕的?朋友看准了市场,认为没有风险,才找我合作。”他十分感激。
两人说干就干,租下场地,买来锯木、粉碎木材的机器,生产出来的木屑,专门供应明溪、建宁、南平等地的香菇、木耳种植大户,作为菌袋基质。
邱泽华十分努力,每天除了安排好厂里的工作,还四处奔波跑业务,木屑厂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然而,生意红火的同时,“三角债”问题也来了。“一年内能结账的已经不错了,有的客户一拖就是两三年。几年下来,小厂的业务虽然揽了不少,却是负债经营。”
欠账多了,邱泽华又开始四处讨账,这样的经历竟催生了他后来从事菌菇种植的想法。
“有时候,在欠账的菌菇厂一蹲就是好几天,没事就看着工人们控制棚里的温度、湿度等。闻着特有的香味,我觉得是一种享受,就慢慢对种植菌菇产生了兴趣。”邱泽华笑着说,“本来是为了讨账,经常在种植户的大棚里耗着,借着这种机会,仔细看、认真学,几年下来,基本掌握了菌菇种植的技术。”
2014年,邱泽华的一名朋友在明溪夏坊乡发展食用菌种植业,请他去帮忙。他想,这正是一个好机会,可以检验一下自己学到的技术。
“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有不小差别,我发现还有不少东西要学习。下班后,别人去休闲玩乐,我捧着书待在菌菇棚里继续琢磨。几个月后,我就能独立处理棚内任何工作,每一个程序都操作自如,甚至可以顶替农技人员。”邱泽华自豪地说。
辛苦创业 奋力前行
“那些年,看到不少人种菌菇致了富,我很眼馋。我也相信自己的技术和能力,但建大棚、购设备都需要资金,没钱什么都做不了。”邱泽华早就有了自己创业的想法,但只能埋在心里,直到2016年,梦想变成了现实。
2014年底,邱泽华被县里核定为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2015年初,县里扶贫干部和村委干部多次入户了解情况后,认为邱泽华完全能够自己创业。于是,他们协调相关部门,帮助申请扶贫资金和贴息贷款。
2016年2月,邱泽华在相邻的泉永村大坪山建起宏胜香菇种植基地,此后在镇、村帮助下,又流转了周边5亩土地,共投资20多万元,建起了3个温室大棚。同年5月,他从明溪夏坊乡购回7万袋菌棒,开始种植香菇。
邱泽华一家人忙不过来,于是他把村里的贫困户请来帮忙,共有7名贫困户在菇棚打工。怎样判断菌菇长势、怎样控制菇棚的温度和湿度,包括采菇、分拣、烘干、包装,邱泽华手把手一一教会他们。“大家都是苦过来的,过去乡亲们帮了我很多,现在我有这么一个项目,也需要人手,叫他们来帮忙,可以让他们增加收入。”邱泽华说。
“男工要干力气活,每天工资120元,女工80元。最多的时候,每天有10多名乡亲来这里做工。”邱泽华说,菌菇长成有一定周期,但支付工资等开销不小,这时镇扶贫办又支持贴息贷款3万元,让他减轻了压力。
“自己种的菇特别香。”邱泽华自豪地说,“去年销路不错,鲜菇、干菇基本卖到宁化,还有销往三明、永安、长汀、厦门等地。”去年一年,邱泽华纯收入达8万多元。
邱泽华告诉记者,他看好市场前景,今年打算在种植6万袋香菇的基础上,增种2万袋木耳。镇里非常关心支持他的每一次发展,打算给他提供5万元贴息贷款。这样,他就可以从建宁买进质量更好的菌棒。“回首这么多年走过的路,虽历尽坎坷,但只要不放弃努力,我们一家人就一定能过上美好的生活!”说这话时,拄着拐杖的邱泽华挺直了腰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