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6月1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侃 吴毓健)每年的“6·18”,省科协都会促成一批国内知名院士专家与我省企事业单位的对接与合作。自2008年以来,这种对接“升级”为开展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截至去年底,全省已经建设174家省级院士工作站。今年“6·18”期间,我省又将有23家省级院士工作站授牌成立——
高端智力资源 助力转型升级
“一家做面包的企业能有啥科技含量?”
说起麦都,这个泉州人都知道的烘焙企业,似乎与“高科技”不沾边儿,但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与江南大学合作研发的天然酵母粉相关技术,填补了国内长久以来在此领域的技术空白,可以说是烘焙行业的‘革命’。”麦都食品董事长李志斌告诉记者。
如今,由中国发酵工程方面唯一的院士、江南大学伦世仪教授领衔的院士工作站就设在这家晋江企业。
故事还得从7年前说起。2010年前后,李志斌去日本学习考察时,发现有种面包,不加防腐剂、保鲜剂却能让面包保存90天,且口感美味犹如新鲜。那是他第一次听说“天然酵母”。
多年从事烘焙行业,让李志斌意识到这是个巨大商机,回国后便立即引领企业投入研发。经一年多的反复试验,企业从果实、谷物中提取出了天然酵母。经科技部门鉴定,达到行业先进水平,麦都成为国内首家拥有此技术和国家发明专利的食品公司。
但新问题又出现了。“相比过去使用的干酵母,天然酵母发酵力偏弱,不利于工业化。”
这时,企业想到了借助“外力”。在国内发酵工程领域,最权威的高校就是江南大学。2013年前后,李志斌开始主动对接这所高校,并寻求技术合作可能。
2015年,在省科协牵头下,麦都与江南大学共建的“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伦世仪院士领衔的研发团队正式入驻,很快双方启动了旨在提高天然酵母粉发酵力的冷冻面团发酵技术研发。
“如果说第一代天然酵母还需添加干酵母来提升发酵力,那么第二代产品已经能实现一次成型,发酵力、柔软性、抗冻力都有很大提升。”李志斌表示。
这一项目本月就能交成果,之后便能投入量产。现在,市场上的天然酵母粉均为德国、日本等国进口,价格昂贵,而麦都研发的产品价格仅为进口的1/4,极具市场竞争力。
“目前我们有面包加工和生物技术两个团队和麦都开展合作。”在院士工作站团队成员,江南大学校长陈坚教授看来,双方的合作将推动天然酵母技术在国内的应用。
“过去,我们请院士,人家可来可不来。有了院士工作站,双方合作就发生了质变,形成了长效机制。”现在,李志斌希望凭借“院士工作站”这一利器,让企业坐稳产业链上游,完成新一轮转型升级。“我们已经就第三代天然酵母的科研签署协议,基于此技术未来将拓展功能性食品市场。”
在我省,受益于院士工作站的企业还有不少。
福建顺昌虹润精密仪器有限公司和上海理工大学庄松林院士团队通过院士工作站平台开展科技项目合作,针对多功能彩色无纸记录装置、阀门自动、手动无扰动操作控制方法及装置等多个科技项目产品进行合作,已获多项国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与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合作为企业年增产值2800万元,利税600万元。
“通过产学研合作,能很好地将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与企业的产业化和市场开拓优势相结合,形成厚实的新技术研发转化能力;同时,虹润作为在自动化仪表领域的领军企业,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科研和实训平台。”庄松林院士对院士工作站这一合作形式颇为认可。
省科协院士办主任沙中然认为,院士工作站是我省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院士专家创新、创造、创业的重要载体。“它将‘院士行’拓展为驻站工作,将单向服务拓展为双向互动,将短期服务拓展为长期合作,无疑为我省企业的科技创新增添了一台新引擎”。
多样合作形式 助推科技创新
导管室里,20多名医务人员紧张忙碌:先在患者胸膛开一个小口,只见怦怦跳动的心脏上,膨大的室壁瘤如一颗不定时炸弹;再在远离心脏的脖颈处切一个小口,由静脉血管插入一根导管直抵心脏,为“拆弹”架桥铺路。两个入口,各有导丝穿刺心脏,沿着导丝各置入一个“锚”,收紧,双锚左右夹击,膨大的瘤子被折叠夹闭……
要在跳动的心脏上完成这一系列精妙操作,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厦门市心脏中心)的多学科合作团队经受住严峻考验。就在今年3月,该院在亚太地区首次通过“折叠减容术”,成功为3名室壁瘤患者拆除“炸弹”,今年6月又再次完成5例该项手术。
“这一手术方式在国际上属于顶级的室壁瘤治疗办法,此前仅欧洲开展了100多例。另外,去年我院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合作基金项目’的资助,实现了我省在心血管病临床研究领域上又一‘零的突破’。在技术创新和科研攻关的过程中,院士团队的远程技术指导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白鹏飞介绍说。
2014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成功获批厦门市第一批院士专家工作站,签约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在此基础上,2015年6月获批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
工作站成立以来,在院士团队的指导及协助下,医院还成功施行福建省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为不能实施外科手术的极高危瓣膜病患者带来福音。值得一提的是,在葛均波院士的多方协助下,医院常态化派遣心内、心外科及麻醉团队远赴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培训学习,由国外专家协助进行手术器械及技术培训。
近年来,通过院士的智库指导,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不断突破技术壁垒,“体外装载降落伞装置治疗左室室壁瘤”“左心耳封堵治疗房颤”“室间隔消融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等多项临床新技术项目填补了省内空白。
同时,在葛院士的大力倡导下,医院成立了我省首家胸痛中心,并启动“全市覆盖区域协同胸痛急救网络”,迄今已服务近万名胸痛患者,并通过及时手术挽救了1200余名急性心梗危重患者。如今,“厦门模式”的胸痛急救网络建设已成为全国区域协同胸痛急救的典范。2016年,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获批成为全国仅有的4家胸痛中心认证中心之一,承担华东区域胸痛中心建设的培训、推进和认证重任。2017年,厦门市胸痛中心联盟正式成立。
“我们与院士团队的合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师带徒等多种形式,包括开展手术演示、病例讨论、教学查房、科研攻关、远程会诊等,还组建小团队到院士所在医院进修学习、学术交流等等,目的就在于发挥院士专家‘带技术、带团队、带项目、带学风’的传帮带作用。”白鹏飞说。
如今,院士工作站对于提升我省公共医疗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与于金明、孙颖浩、夏照帆院士在放射治疗学等3个不同专业领域开展相关合作,提升患者肿瘤治愈率和五年生存率,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携手周良辅、段树民院士团队推动神经内科、外科的建设与发展,显著提升临床及科研实力……
“和医院共建院士工作站,合作形式可以是多样化,但一定要立足于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而不是开几个刀那么简单。”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外科领军人物周良辅院士如是说。
院士工作站助推我省医疗领域科研实力的提升只是一个“缩影”。
截至去年底,我省174家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进站院士155名,携团队专家1066名,带领建站单位科技人员1610名,合作开展项目551项,涵盖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十几个我省重点、新兴和主导产业以及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
据了解,目前我省已认定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大致有咨询服务型、技术协作型、委托研究型、合作研发型、共建研发基地型、技术入股型和人才培养型等7类。“院士专家工作站通过引进一名院士,带进一个团队,聚集一批人才,同时为建站单位培养一批急需的技术骨干,为企业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多数建站单位还注重发挥院士专家在战略咨询方面的作用,为企业或产业科技发展战略把关定向,为研发路线诊断把脉,取得显著成效。”沙中然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