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推动石墨烯产业化 “这几年,在一系列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的推动下,依托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院所,福建的石墨烯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一批在业内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尤其是石墨烯浆料、粉体的制备技术处于先进水平。”省石墨烯办有关负责人表示。 石墨烯粉体的层数越少,品质越高。成立于2010年的厦门凯纳是国内首家石墨烯企业,其利用机械玻璃法率先在国内推出1-3层的石墨烯粉体,且实现了量产,能满足众多行业对石墨烯原料的需求。如今,企业正向下游应用端的导电材料、轮胎橡胶、防腐蚀涂层等领域挺进。 而2012年成立的厦门烯成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则是国内石墨烯产业中最早实现盈利的企业。 烯成总经理刘长江告诉记者,依托厦门大学特聘教授蔡伟伟等5位毕业于中科院物理所的博士,该公司成为国内首家从事石墨烯制备设备及石墨烯产品应用开发研究的企业。如今,其石墨烯制备设备在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企业中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 如今,烯成公司也将视线瞄准于消费品市场。今年“6·18”,该企业带来了新推出的“石墨烯净化宝”,利用石墨烯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2630㎡/g)的特性,可吸附家居及办公场所的甲醛等有害物质。“去年第四季度推出这一产品以来,销售额已经超过1000万元,未来可望实现5000万元到1亿元的年产值。” 采访中,各方普遍认为,当前我省石墨烯产业还存在上下游“脱节”的现象。 “从原材料到最终的产业化要在了解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改性试验。但如今,大量的终端产品研发都是科研院所和石墨烯原材料企业单枪匹马在做。”刘长江说。方崇卿也表示:“以锂电池导电液这项技术为例,这是凯纳发起并经过不断测试,证明可以成熟应用到锂电池中的。如果没有试出稳定的性能,下游企业是不愿意碰这项新技术的。”显然,在他们看来,上下游企业间的协同创新机制亟待建立。 甘秋洋则表示,石墨烯是基础原材料,虽被誉为“工业味精”,但在不同领域的应用需要大量的科研和改良,需要下游行业的参与。“必须依靠产业界的推动,不能只是政府、投资机构一头热,更不能游离在工业体系之外,而现实是企业都不愿意为‘概念’买单。” 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石墨烯工程与产业研究院院长田中群分析:“石墨烯的应用必须要从末端市场需求,也就是‘用’出发,倒逼原料、材料、器件的研发,形成具有目标导向、高效创新的产业链。这是新材料产业的规律。” 据了解,我省各地在推动石墨烯产业链上下游衔接方面已经开始了有益尝试。 厦门烯成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与厦门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合作建设石墨烯新材料专业孵化器,建立企业牵头、政府引导的协同创新机制,计划通过3-5年实现在孵企业年产值过亿元,带动相关人才、企业、技术的集聚,进而更好地推动石墨烯产业化。 晋江市通过政府主导设立、专业公司运营的方式成立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让石墨烯与当地传统产业有效结合。“产业院搭建平台,把技术、资本、市场这些要素整合在一起,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另外,我们让企业参与到研发中,让技术研发一开始就与市场需求对接,一改过去新技术‘先做后卖’的理念。”院长肖炳烜表示。 |
相关阅读:
- [ 06-19]“石墨烯产业馆”成本届6·18亮点
- [ 06-18]首届福建省石墨烯高峰论坛在福州开幕
- [ 06-18]石墨烯也能做跑鞋?华人华侨馆里的红点设计大奖
- [ 06-13]今年6·18首设石墨烯创新发展主题展
- [ 06-12]第十五届“6·18”开幕在即 首设“石墨烯创新发展主题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