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县丁屋岭美食节上,评委在品尝当地客家美食。 政企合力塑品牌 “这些年来,长汀客家菜缺少统一的品牌,各类连锁企业的崛起基本是自发形成,在外的长汀籍美食从业人员更多的是靠自己打拼,政府和行业协会未能与众多餐饮企业形成合力。”不少长汀籍美食行家和业内人士反思长汀客家菜的起起落落,他们认为,这导致长汀客家菜没能像沙县小吃一样做成强势品牌。 此外,长汀客家美食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工作也存有不少空白。据当地一些美食从业人员介绍,早在明清时期,就曾有少数长汀客家人奔赴海外从事餐饮生产经营活动。但相关资料的缺失,也让这段“出海史”无从佐证。 事实上,长汀县并非没有对客家美食大力支持。“1998年前后,县里还专门到福州开了新闻发布会,推介长汀客家美食。”俞琦斌告诉记者,长汀县对客家菜产业的扶持可追溯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并在上世纪末达到一个高潮。 1987年底,长汀出版了当时全国县级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客家菜谱《长汀传统美食》。随后,当地又出版了《长汀客家菜谱》。参与这两部菜谱编写的长汀人黄马金老先生介绍说,这两本书汇集多达200余种各类菜肴的菜谱,还穿插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典故,堪称客家菜的活字典。 2003年8月,福建省烹饪协会对长汀的34种小吃授予“福建名小吃”称号。同年11月,当地6种小吃被授予“中华名小吃”称号。2005年前后,长汀又相继被省烹协和中国烹饪协会授予“福建美食名城”“中国客家菜之乡”的称号。 “诸多荣誉的获得,离不开政府和当地餐饮企业的共同努力。”俞琦斌说,这些荣誉称号再次催热了长汀客家菜,当地一大批新派客家菜连锁企业也由此崛起。 然而,受制于种种因素,长汀政企合力塑美食品牌的传统一度偃旗息鼓。从2011年开始,县烹饪协会甚至出现无人组织、运转失常的情况。正是在这一时期,宁化客家美食在当地政府帮扶下开始崛起,并在省内客家美食版块里占据重要位置。 所幸的是,长汀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开始加速追赶。2016年3月,长汀县美食烹饪协会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全县48家餐饮龙头企业加入其中成为团体会员单位;2016年4月,由长汀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和副县长等领衔的长汀县美食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立。 小组成立之后,头件事便是打出组合拳,提升长汀客家菜知名度和影响力。“我们一方面积极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参加各类美食文化活动,并借此充分挖掘民间客家美食,丰富客家美食文化内涵,探索新的运营模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丘思百说,目前,长汀美食办和县烹协还牵头组建了“汀州味道”餐饮公司,先期启动两家旗舰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