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仙游县石苍乡济川村是莆田市唯一获得中国传统村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两大荣誉称号的村庄。这里保存的明清及民国历史建筑达6万平方米,在国内古村落中属罕见。在众多文物古迹的背后,这座古村其实弥漫着千年不散的书香气息。为了复兴家乡千年的文化脉络,让千年优秀耕读传统流芳百世,从济川村中走出的年轻一辈组建了文化保育团队,筹印先祖传记。他们希望用自己的微薄之力,通过研究明代乡贤林爱云的生平及功绩,挖掘起治学、治家之道,复兴耕读文化,重新焕发济川这一历史文化名村的生机和活力。
济川全景
东南网7月20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张颖 实习生 吴英秀)6月,林思代表团队在火堆公益众筹平台上发起“一起拯救深山千年古村文化”的众筹项目,为济川村的明代乡贤林爱云编撰一部传记。这一提议得到了村里乡亲们的大力支持,目前筹款目标已提前完成,获得了300多人次的支持和帮助。
作为济川走出的年轻人,林思说起自己的家乡非常自豪。因为济川村是莆田市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从古至今,这个小小村落人才辈出,留下“古有一门三状元,今有清华三连冠”的佳话。
济川村的莆田第二大水库——金钟水库
千年耕读传佳话,却走向空心化
济川地处仙游、永泰交界,是仙游对外交流的要冲,千年古道至今尚存。由于济川位于山间平地,既封闭又开放的特点,自汉代来古村落的格局未有大的改变。
村中古民居的建筑布局、建造工艺、装饰艺术等,都是闽中南山地民居的典型代表。还有三古宫、三古亭、三古桥、三古寨、三古井等宋明清文物古迹,其中省级文保1处,县级文保4处,其他待申报文物50余处。除了建筑,村里还保存着“为有楚歌杂吴谣”的十音乐队和木偶戏班子,民俗文化资源丰富。
这座深山古村尽管远离城关,却是声名远播。宋代,村中曾有过“一门三状元”的传奇,使得科第文化兴盛一时。时至今日,济川人读书求学的氛围依旧浓厚。1985-1987年,小村连续三年有3人考入清华大学,被传为佳话。
目前在莆田一家保险公司做培训师的林思,念初中时离开的济川。林思发现,鼎盛时期有3000多人口的济川,现在能看到的只有老人和为数不多的小孩,空心化越来越严重。
“济川是生我养我的故乡,虽然前几年获得了国家历史文化名村的荣誉,但是也无法改变空巢化的趋势。”林思觉得痛心而又焦灼。
济川村的自然风光
老人身先士卒,青年接过传承火炬
“不要空心,我们要原来的文化老家”,这样的信念在林思和他的小伙伴心里扎下根,这是源自一位同样来自济川的老乡林仕杜的启发。
林仕杜曾是福州市农业局干部。1987年退休后,他全身心投入济川的宣传开发工作,引荐大家到济川观光,在福州举办济川风光书画作品展,争取社会各界对济川的支持。他甚至不顾年事已高,不畏严寒酷暑,对济川各个景点进行详细的勘察和考证,编写了《济川风光》一书。这位2011年去世的老人将对家乡的热忱和热爱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得淋漓尽致。
随着入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外部资源的引入对于济川硬件修复和完善大有助益,软件建设的缺失却是最薄弱的环节。
乡建过程中,文化建设最难。“去年经过对自己家乡文化的脉络梳理,我们发现重拾文化对于济川而言,很急迫。”一群年轻的济川人开始将决心化为行动。
筹印先祖传记,存续一缕书香
林思认为,在复兴乡村的进程中,文化的凝聚力最为重要。
查阅历史后,他们发现济川作为一个千年历史文化名村,在历史溯源上有明显的分水岭,村里至今保留着众多的古宋桥、宋井等遗迹,然而宋明两个朝代中间却像断片一样,没有留下过多历史痕迹。
他们将文化复兴的突破口放在了一位传奇的先贤身上——明代的林爱云。作为济川村中兴的历史人物,林爱云在整个县城都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
林思介绍说,虽然终身未仕,但林爱云生平重教崇文,在身后曾得万历皇帝下旨追授官职。他在仙游县重修宗祠、重义疏财,深受众人爱戴,去世时,送葬队伍长达8公里。
仙游城关至今仍有一条小胡同济川巷,聚集了济川自唐代以后历代移居县城的济川林氏后裔。位于济川巷1号的“仙溪林氏大宗祠”,建于宋政和三年(1113年),历经460多年的沧桑。明代万历年间,林爱云对“名宦祠”进行大规模翻建,竣工后改名为“忠孝祠”。如今它已成为福建省涉台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莆仙明清古建筑艺术博物馆,为福建八大祠堂之一。
“绝大多数的济川人都是爱云公后裔,却很少有人了解他忠、孝、仁、义的品格。”林思认为,作为济川历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林爱云代表着古济川人的耕读文化和严格治学传统,他留下的家风家训激励着济川人继续保持优良的传统。
编撰爱云公传记,对梳理济川人才辈出的治学、治家特点,对传承民风、学风具有积极意义。
济川人自发组成了一支文化保育团队。从筹印传记开始,他们希望通过梳理一个千年历史文化名村的文化脉络,让古村存续一缕书香,希望团结村民共同保护济川千年民俗文化传统,并且通过民俗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等振兴济川,让千年耕读文化传承下去。
济川村里的古建筑
一起帮帮我们,保住千年古村
由于有关林爱云的历史记载非常零散,收集整理工作量不小。林思透露,筹到资金后,他们将着手收集莆仙各地关于爱云公的民间传说,亲自考察爱云修祠、建寺的地方,并考证相关史料。他们还将邀请当地作家、艺术家根据传记内容写诗、作画。“我们计划用工笔画的形式,根据整理的文字资料来还原当时的场景。”林思说道。
根据他们掌握的历史资料,林爱云曾经有一位安溪籍学生名为李先著,曾经官至云南布政使。“我们想在安溪寻找李先著的后人,搜集相关资料,但苦于没有线索。”林思说,“爱云公的后裔仅有一支留在济川,其他走出济川的后裔下落不明。为了还原爱云公的经历,我们需要更多的帮助,包括史料的收集,提供学生和后裔的线索等等。”
史海浩瀚,他们需要史料收集的支持;想重现历史,书籍工笔画需要对接专业人才;济川村历史上多出进士,自古就有中进士立旗杆的传统,目前这些旗杆散落乡间,他们想重新树立需要大资金,下一步的筹款也需要更专业的指导。
“我们奔跑,我们呐喊,我们希望大家一起帮帮我们,保住这样的千年文化古村。”林思呼吁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