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探索的时代,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进入新世纪,面对“要绿水青山还是金山银山”的问题,闽西老区的两座贫困山城——武平和长汀县开启了殊途同归的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武平:开林改先河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武平,山深林密,山清水秀。上世纪90年代,由于集体山林产权不明,林业逐渐陷入“五难”困境:乱砍滥伐难制止、林火扑救难动员、造林育林难投入、林业产业难发展、望着青山难收益,真可谓“绿水青山枉自多”。 时代呼唤“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01年6月,万安捷文村率先试点,以“山要平均分、山要群众自己分”为原则,将集体山林均分到户。年底,村民李桂林拿到全国第一本新林权证。“我当时分了259亩林地。我想,山是我的了,我有权力管了。” 次年,捷文村的试点经验在全县推开。自此,林改一发而不可收拾,从武平走向全省、全国,迄今全国确权集体林地27亿亩,发放林权证逾亿本。 林改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国农村的又一次伟大革命,武平当之无愧地成为“全国林改第一县”。 长汀:治水土流失 当“林火扑救难动员”成为武平林业发展的“五难”之一时,相邻的长汀却面临另一种尴尬:山丘红壤裸露,稀稀拉拉长着“老头松”,号称“火焰山”,能烤熟鸡蛋,却烧不起大火。 历史上长汀由于过度开发,成为全国最严重的水土流失区之一。1985年,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146.2万亩,占全县面积的31.5%,不少地方“山光、水浊、田瘦、人穷”。 2000年起,福建省政府正式实施长汀水土流失治理项目,每年扶持1000万元。 封山育林,禁伐天然林,补贴引导农民以煤、沼、电代柴,“反弹琵琶”种草先行,发展草牧沼果生态种养……前所未有的治理行动,在长汀展开。 当地群众也纷纷投身治山治水。2010年,失去双臂和左眼的三洲镇戴坊村村民兰林金在千亩荒山上种下水土保持树种油茶,既治理了荒山,也为自己创造了绿色财富。 经过10多年努力,长汀百万亩濯濯童山披上绿装,森林覆盖率由1986年的59.8%提高到79.8%,水土流失率下降为8.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7个重点水土流失乡镇农民纯收入达到或超过全县平均水平。 从荒山到绿洲到美丽家园,长汀提供了一个生态治理样本。 |
相关阅读:
- [ 08-07]闽西共享体育设施提升群众健康获得感 国民体质检测合格率达91%
- [ 07-30]《闽西古村落研究》首发获各界点赞
- [ 07-28]红星耀古田——全国广播媒体人大走访”走进闽西
- [ 07-24]闽西干部群众热议《将改革进行到底》
- [ 07-20]《闽西中央苏区:红色审判机构起源地》陈列室开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