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时政 > 正文

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探索与实践·扶贫篇

2017-08-25 06:12:40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林晨 王祥楠  
分享到:

党支部站“前台” 坦洋当上领头羊

《摆脱贫困·加强脱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提出:“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相对集中的生产活动、社会活动减少了,但这不是一盘散沙……更需要一种凝聚力,把大家、把千百户农民吸引到一起,发展商品生产。”凝聚力从哪里来?

时任福安县社口镇坦洋村党支部书记刘智勇回忆——

别看现在的坦洋村名气这么大,当年,我们一样穷得拆房卖瓦呢。

1982年,村里只有集体的70亩茶山和群众零零星星的“篱笆茶”。那时我父亲刘少如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就带着村里的党员干部带头在“祖宗山”上开荒种茶,群众纷纷跟了上来,集体和个人茶园迅速发展到600多亩。

在商品经济海洋中发展集体经济,需要胆识和公心。当年我父亲到省城,要到60万元贷款,个别干部觉得这钱烫手,干亏了怎么办?我父亲却充满信心:“钱,不是装在个人口袋里,群众会支持的。”他站在刚办起的村茶厂门口,立下“军令状”,“干好了睡棉被,干亏了睡稻秆!”

党员干部带头加班加点。最长的一次,七昼夜机器不停人不歇,个个累得像喝醉似的,走路跌跌撞撞,但没有一个人拿过加班费。

到年终,算盘“噼里啪啦”响,干部群众都笑咧嘴:村集体、群众收入各二三十万元,上交国家税收十多万元。

这些事,后来我父亲都在1989年2月到宁德地委机关给干部作改革形势报告时讲了。当时的地委书记习近平夸他:“改革要担风险,创业要有带头人。” 这对他、对坦洋,都是非常大的肯定。

1988年7月,习近平刚到任宁德地委书记不久,就到村里调研。那年初,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我记得习书记来的那天,穿着深蓝色短袖,个子很高,裤子上还有补丁。没想到,这么年轻的地委领导,却穿得这么朴素。我本来准备了材料向习书记汇报,习书记说“不用念材料,我来问,你来答就好”。他最关注的是两个问题:一是怎么更好发挥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另一个是怎么增加村集体收入?

为了解茶园情况,他沿着山路,爬上村后山一处山头,鞋子上都沾满了泥巴。习书记提出,坦洋村要大力发展特色茶产业,党员干部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他说,农民要想脱贫致富,必须有个好支部;农村奔小康,党组织要真正能站到“前台”,真正能居于“第一线”。我听了一直记在心上。

在习书记的鼓励下,村两委更有底气了,我们提出“谁种谁所有”,鼓励村民垦荒种茶,使荒芜多年的“祖宗山”“宗祠山”变成了茶山。短短数年,全村茶叶种植面积增至3000多亩。

坦洋村后来成了习书记的农村党建联系点,他又来过几次。

一次是鼓励我们,“闽东学‘三洋’(福安社口镇坦洋村、福鼎叠石乡竹洋村、古田鹤塘镇西洋村),坦洋要当领头羊”,不断放大“坦洋工夫”的品牌效应,因地制宜,壮大茶叶经济。

他对我们说,农村党组织,可是脱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经济搞上去了,党员的理想信念、先锋模范作用,都只能强化,不能削弱。

还有一次是习书记即将调往福州的1990年5月4日下午,他又一次来到村里,与干部群众一起座谈。他说:“喝过坦洋工夫茶,人走情常在。你们有到福州城来,就来串串门、拉拉家常吧。”

那几年,坦洋村发展很快,1991年成为省级“文明村”,党支部跨入“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行列,村资产超过300万元,是名副其实的闽东明星村了。

如今,每次在电视上听习近平总书记说到共产党人应不忘初心时,我都会想起他走在茶园山路上的背影,觉得非常亲切、温暖。

农业产业化,“首贫县”变小康县

《摆脱贫困·弱鸟如何先飞》写道:“闽东主要靠农业吃饭,我们穷在‘农’上,也只能富在‘农’上。小农经济是富不起来的,小农业也是没有多大前途的。我们要的是抓大农业。”在全省奔小康中,习近平多次指出,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要有一个过程,而农业产业化不仅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必由之路,而且是脱贫奔小康的重要途径,一定要把农业产业化同奔小康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时任省委小康办综合组组长赖诗双回忆——

1995年10月,福建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新的战略目标:1997年基本实现小康。

基本小康,有一个明确的衡量标准,就是80%以上农户、80%以上的村、80%以上的乡镇达到小康标准。

时任省委副书记习近平认为,奔小康的前提是发展生产力,这是物质基础,农民收入是核心。他到各地开展调查研究时,经常鼓励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推进农村奔小康。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寿宁县的“半县花菇半县茶”。

寿宁县当时号称全省“首贫县”。该县大安乡溪乾村因有村民“夫妇同穿一条裤”,又被称为全省“首贫村”。

习近平对寿宁县脱贫工作一直很关心,在福建工作期间他多次到寿宁县调研检查脱贫工作。早在闽东工作时,他就提出,寿宁的特色是山,经济发展就是要唱好“山歌”,把山开发出来,还要持之以恒,认准路子走到底。

1996年8月上旬,习近平到闽东调研指导奔小康和灾后工作,又去了寿宁,看了几个村子。其中一个是清源乡旸尾村(现为阳尾村)。这个村农业开发主要有两大产业,一个是茶叶,另一个是花菇。那时寿宁县发展花菇才两三年,市场好,一公斤鲜菇可以卖七八十元。旸尾村七成以上村民种花菇。

习近平进入菇棚查看。菇农拿出菇筒介绍说,花菇是新品种,叶面比香菇厚,上面有自然裂开的像爆米花似的纹路,很漂亮,价钱好。他看了说“这很好”。

之后,习近平在新的村委会议室召开座谈会,来了很多村民。会议室里坐不下,他们就站在门外。

县里介绍说,菇农人均增收近千元,花菇成为村民致富的新路子,也成为县里财政收入的支柱产业之一,县里着力打造“半县花菇半县茶”产业格局。

习近平听了很高兴,说茶叶、菇是寿宁的特色产业,要把它们作为优势产业、农民增收的重点项目抓好。对如何增加农民收入,他又从一地多用、一年多熟、季节差、品种优势、品种特色化、加工增值、品牌建设等七个方面谈了意见。

也在那次,习近平第三次去了下党乡。他对乡干部说,“半县花菇半县茶”是寿宁的路子,下党的路在哪里呢?“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他希望下党多抓几个骨干产业,不断地增收,不断地奔小康。

1997年2月,在习近平的推动下,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意见》,确定了我省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目标、主导产业发展方向、扶持措施等。这离中央提出发展农业产业化没多久,在全国也是比较早出台的贯彻意见。

1997年下半年,习近平又提出发展“现代农业”的新理念,要求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新一轮创业。

各地涌现出一大批农业产业化典型。比如永春芦柑、平和蜜柚、天宝香蕉、安溪茶叶、连城地瓜干、福清烤鳗、宁德大黄鱼、古田食用菌、沙县板鸭等,现在还很有名气,当时都已发展到相当规模,有的产值超过亿元,成为这些地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

寿宁县的“半县花菇半县茶”也从小到大、从劣到优发展起来了。在1997年底,全县一举脱贫,当年全县茶、菇实现产值7亿多元,农民人均收入2700多元,比1994年增长1500元。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