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时政 > 正文

福鼎赤溪村:扶贫第一村,致富再奋进

2017-09-02 08:53:42 黄琳斌 郑璜 吴美章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房小奇  
分享到:

影像

在省级扶贫县古田县杉洋村,村里的孩子们在建好的休闲引月广场内嬉戏。杉洋村被选为古田县第一批“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启动了引月广场、人行道、农贸市场和防洪堤等建设项目,总投资1300多万元。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 摄

实践

一个备受习近平总书记关注,因脱贫成功而全国闻名的少数民族村,在摆脱贫困之后,积蓄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从“中国扶贫第一村”迈向“中国自强第一村”

福鼎赤溪:脱贫之后再奋进

福建日报记者 黄琳斌 郑璜 吴美章 通讯员 蔡雪玲

2016年2月1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网演播室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对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村民深情寄语:

“我在宁德讲过,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弱鸟先飞,你们做到了。你们的实践也印证了我们现在的方针,就是扶贫工作要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希望赤溪村再接再厉,在现有取得很好成绩的基础上,自强不息,继续努力……”

从就地扶贫到造福工程、搬迁扶贫,再到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赤溪村实现了从穷山村到小康村的华丽转身。

“总书记的激励,是对我们的充分肯定,更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站在新起点,村党总支书记杜家住对赤溪村未来充满信心,“一年半过去了,我们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咐,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又取得新的进展。”

挪穷窝——搬进小康村

初秋的赤溪水碧山青,鸟鸣声声,处处生机勃勃。徜徉在中心村,只见水泥村道宽阔整洁,村民的楼房鳞次栉比,主村道——长安新街上的特产店、农家乐、民宿一家挨着一家……

上世纪80年代,这里的村民住的还是简易茅草房,吃的是“地瓜苦菜是主粮,一碗盐水做成汤”。

翻天覆地的变化背后,是大刀阔斧、大胆创新的手段。既然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那么就整村搬迁。在上级的关心支持下,赤溪村一步一个脚印,挪穷窝,拔穷根,甩掉贫困的帽子。

来自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更是让赤溪村的干部和村民铆足了劲。2016年,成为赤溪村最繁忙的一年,一共有四五十个项目在建,涵盖了旅游集散中心、夜景灯光工程、自来水厂改扩建等。

走进今年8月初才投入使用的村文化中心,村民们读报的读报,下棋的下棋,很是热闹。

正在闲坐的李先如老人说:“过去住在山上,连饭都吃不饱,哪有心思玩?这几年生活好了,大家就想有个娱乐的地方。这个地方很好,我天天都来。”

开山门——通往“金银山”

挪了穷窝,如何致富?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路,仍是制约赤溪加快发展的最大瓶颈。

2002年,连接太姥山和赤溪村的蒋太公路修通。游客游完太姥山的奇峰,可以到赤溪体验秀水。

2015年,宁德市拍板,从沈海高速公路霞浦段杨家溪出口直接修一条通往赤溪的公路,把太姥山、九鲤溪及其下游的杨家溪三大景区连成一体。现在,赤溪村有3条公路直达太姥山、磻溪集镇和高速公路。

如今,赤溪村拥有“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等金字招牌,有3家旅游公司。去年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

向前看——奏响“变奏曲”

赤溪村富了,赤溪村出名了。

村干部仍保持着清醒头脑。脱贫之后,该怎么继续前进?

寻找新路径,奏响“变奏曲”,村党总支是主心骨,村干部是“领头羊”。

村主任吴贻国牵头带动5位村民合伙注册了乡源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进行林下养鸡和菌菇、中草药种植。

看到村干部带头干,村民的创业热情更火热。

去年至今,村里新注册的合作社就有6家。更让人欣喜的是,不少村民回乡谋求发展。90后杜赢成为第一个回乡创业的大学生。他成立经营的赤溪茶业有限公司已经有100多亩茶叶基地。

杜赢说:“‘中国扶贫第一村’是一个时代的符号,那是祖辈、父辈的起点。我们的梦想是,未来的赤溪成为‘中国自强第一村’。”

福鼎市管阳镇广化村贫困户汪承连(左)收到挂钩干部送来的茶叶萎凋机,激动不已。 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 摄

在光泽县腾农菌业公司车间,建档立卡贫困户正在包装海鲜菇。该县信用联社通过“扶贫再贷款+企业+贫困户”模式,助力贫困户就业。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 摄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