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厦门湾:纵横岛内外,崛起在东南
2017-09-02 09:00:26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房小奇 |
分享到:
|
回放 滴水穿石,功成不必在我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探索与实践·发展篇(摘要)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始终提倡“经济大合唱”,针对加快福建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思想理念,做出了一系列开创性实践。 “功成不必在我。”习近平同志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新官上任不烧“三把火”,以“滴水穿石”的实干精神,为闽东摆脱贫困、振兴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988年6月底,习近平调任宁德地委书记。当时,闽东相当落后,面对群众渴望改变的眼神,习近平没有急着烧“三把火”,而是扎实调研、务实谋划,并形成了《弱鸟如何先飞——闽东九县调查随感》等思考文章。 从实际出发,习近平认为:当时闽东老百姓连温饱都成问题,区情、区力根本不具备跨越式发展、大规模开发的条件,不能一味地谋求超常规发展,而应当把“摆脱贫困”作为工作主线,为下一步实现跨越发展打基础、创条件、蓄能量。 弱鸟如何先飞?习近平特别推崇“滴水穿石”的精神:“一滴滴水对准一块石头,目标一致,矢志不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滴下去——这才造就出滴水穿石的神奇!”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高瞻远瞩,极为重视战略规划对推动区域发展的引领作用。甘做铺垫工作,甘抓未成之事,他先后为厦门、福州绘制发展蓝图。 在厦门工作期间,习近平领导制定了《1985—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这是全国经济特区中最早编制的一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为加快厦门经济特区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其他地区制定区域性发展战略,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在福州工作期间,习近平领导制定了《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3820”工程),科学谋划了福州3年、8年、20年的发展蓝图。在此指引下,上世纪90年代,福州实现历史性大发展,GDP接连跨过100亿元、200亿元、400亿元大关,1995年突破500亿元,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习近平重视科技、关怀人才,着力培育引领发展的创新动力。在宁德,他关心帮助“大黄鱼之父”刘家富展开科技攻关,解决大黄鱼人工养殖技术难题;在福州,他扶持一批科技英才创业创新,推动一批高新企业成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担任福建省省长期间,习近平在全国率先谋划和推进生态省建设,领导编制《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在21世纪初以最严标准刮起“环保风暴”,让“绿色”成为福建发展最明亮的底色;“五次调研、四次批示”,给力南方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之一长汀县从“火焰山”蝶变为“花果山”。 2014年,福建成为全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2016年,福建成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的水、空气、森林覆盖率等生态指标持续领先全国,“清新福建”成为金字招牌。 “我们要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两个字,代表人民的利益,为人民谋利益。”习近平在福建省政府2000年第一次党组(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依然激荡人心。在福建工作期间,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直是习近平坚定的立场和情怀。 影像 福州新港货运航线遍及世界各地。福建日报记者 游庆辉 摄 泉州市泉港区锦秀湖公园内,每天都有大量的健身者来锻炼。福建日报记者 游庆辉 摄 三创园创客大街是晋江市重点打造的“双创空间”,集孵化办公、展示交流、辅导培训、创新服务、生活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 福建日报记者 林双伟 摄 厦门地铁驶过跨海大桥。福建日报记者 施辰静 摄 实践 纵横岛内外 崛起在东南 “跨岛发展”是2002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的习近平视察厦门时提出的战略构想。 事实证明,跨岛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力推动了厦门的城市化进程。厦门初步形成了城市空间跨岛拓展,产业结构跨岛升级,公共服务跨岛覆盖,生态文明跨岛建设的发展态势,“一岛一带多中心”的城市框架初步形成,发展的系统性、协调性进一步提高,在我国的东南一隅,进一步崛起为重要的发展极。 高瞻远瞩 令人仰止 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的习近平来厦调研。同年6月14日,习近平在调研后的省市领导座谈会上提出,拓展中心城市发展空间,扩大经济发展腹地,已成为厦门城市建设发展中十分紧迫的问题。 会议明确提出,厦门应坚持“四个结合”,加快由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生态城市转变。 一要坚持提升本岛与拓展海湾相结合,不断增强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以厦门本岛为中心,在本岛以外的大陆沿海建设不同功能的组团,逐步形成层次分明、规模适度、功能合理的市域城镇体系,促进内外一体、城乡一体,共同发展进步; 二要坚持城市转型与经济转型相结合,切实提升城市竞争力。全面启动海湾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岛内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同时积极推动岛外开发性基础设施建设,为新增长点创造发展空间; 三要坚持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相结合,切实把厦门广大农村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摆上重要位置,按照“一环数片、众星拱月”的城市发展战略,合理分布城市人口和生产力,切实加快岛外工业区和中心镇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四要坚持把突显城市特色与保护海湾生态相结合,发挥“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优势,构筑城市宏观绿化大框架,努力创建“国际花园城市”。 历史不会忘记这个时刻。回首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提出的这一构想,其高瞻远瞩令人仰止。 厦门市政协特邀研究员朱奖怀记得,当时,厦门主要的经济、商业和工业全都局限在岛内,岛内的发展基本饱和,岛外的发展却明显滞后。厦门市统计局公开的数据显示,2002年,厦门的GDP仅648.33亿元,城市建成区仅94平方公里。 15年过去,厦门城市建成区拓展到335平方公里,增长3.6倍,其中,岛外由30平方公里拓展到225平方公里,占全市增量的81%。岛外的集美新城、海沧新城均初步形成了集聚态势,环东海域东部新城、翔安南部新城、马銮湾新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近5年来,岛外累计完成投资5647.3亿元,占全市投资比重68%。 厦门“一岛一带多中心”的城市框架已经初步形成。“一岛”即厦门本岛;“一带”即环湾城市带,串联漳州开发区、漳州角美、漳州龙海、厦门海沧、厦门集美、厦门同安、厦门翔安、金门、泉州南安等区域;“多中心”即厦门岛市级中心、东部市级中心和海沧、集美、同安、翔安四个区级中心。 挥毫泼墨 高歌猛进 跨岛战略的实施是个快马加鞭的过程。 2003年5月22日,厦门行政区从7个改为6个。时任厦门市民政局副局长的黄高裳评价说,调整行政区划是为适应海湾型城市总体建设的需要,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经济大发展。 同年7月15日,厦门海湾型城市建设框架标志性工程海湾大道集美段动工。同年12月26日,厦门城市总体规划重新调整,规划范围由560平方公里扩至1565平方公里。 2005年6月22日,厦门火炬高新区从1平方公里扩大到13.75平方公里,新辟了火炬(翔安)产业区、同集园和信息光电园等园区;2005年7月18日,厦门市委九届十次全体会议上明确,大力推进工业发展的载体建设,重点推进火炬翔安产业区、软件园二期、同安工业集中区、海沧泊位等重点区域和项目的开发建设;2006年7月22日,厦门环东海域综合整治建设首期工程开工,清淤吹填、道路建设、跨海大桥三大工程同步启动。 2010年,厦门“四大新城”的接连开工把跨岛发展推向了新的高潮。同年1月9日,集美新城百亿工程项目下达开工令,同年2月25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岛内外一体化建设动员大会暨集美新城奠基仪式在杏林湾畔举行;相隔一个月,海沧湾奠基暨启动项目开工仪式举行;同年4月29日,翔安新城奠基,十大配套项目同时启动;同年6月20日,第二届海峡论坛传出消息,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两天后,环东海域同安滨海新城奠基,十大启动项目全面开工。 一连串大手笔把厦门的跨岛发展战略推向纵深。2010年9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来厦考察时再为厦门跨岛发展鼓劲,他指示,厦门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深化各项改革,以更宽的视野扩大对外开放,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2016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厦门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厦门市委书记裴金佳在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今后5年,厦门将加快推进跨岛发展,岛外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全面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开发环东海域东部新城、翔安南部新城、马銮湾新城,完善集美新城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尽快形成新的发展极。 世纪凯歌 提前奏响 15年过去,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为厦门制定的跨岛发展战略硕果累累。 岛内外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跨岛发展进程的主要标志。“厦门的建设速度比规划提早了10年。”厦门规划专家林荫新说。 目前,集美大桥、杏林大桥、翔安隧道相继通车,形成“四桥一隧”30车道快速进出岛通道,厦成、厦安高速等进一步拓宽了厦门交通网,轨道交通、翔安新机场、“两环八射”城市快速路系统、海沧新港区等建设加快,规划的5条贯通岛内外的地铁线路中,1号线已建成试通车,2—4号线建设正全面铺开。 厦门把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相结合,形成了相互配套、相互促进的跨岛发展格局。 来自厦门市政府的报告显示,2012年,厦门的产业结构是0.9∶48.8∶50.3,2016年,已经调整优化到0.6∶41.2∶58.2。 工业产业向岛外布局,形成了火炬翔安产业区、海沧生物医药港、集美软件园三期、环东海域浪漫休闲产业带等园区载体,联芯、天马微电子、电气硝子等重大产业项目落户岛外。 现代产业集群初显雏形,建成了光电、软件、生物医药、电力电器、钨材料、视听通信等6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平板显示、金融服务、旅游会展、软件信息、航运物流等5条产业链产值均突破千亿元,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2016年,全市规上高新技术企业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9.4%,全市高新技术企业1225家,超全省半数。 平台载体初具规模。火炬高新区“一区多园”基本建成,包括岛外46平方公里的同安、翔安两个高新技术产业基地,8平方公里的丙洲、美峰两个现代服务业基地和软件园三期等产业基地建设。 岛外服务业也得以发展。杏林湾商务运营中心、泰地海西中心建成投用,方特梦幻王国和灵玲国际马戏城分别入驻同安和集美。 现代农业魅力四射。特色农业产业和高科技种苗业加快发展,45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近65万农户就业,实现产值534亿元。拥有国家级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9家、中国最美乡村5个,年接待游客470万人次。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建设海湾型生态城市”的指示,厦门走的是一条内涵集约化的发展道路,力争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厦门跨岛发展的凯歌提前奏响,后续高潮令人期待。
反响 继往开来 砥砺前行 福建日报长篇通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探索与实践·发展篇》8月23日刊发后,在广大干部群众中产生了热烈反响。如何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的战略精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来自福建基层一线的干部群众立足工作实际和本职岗位,纷纷献言。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在福州、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到福州改革开放的窗口——马尾调研和指导工作,推动了马尾大发展。在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提出的“3820”工程、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发展战略中,马尾是重要组成部分。他在马尾提出的“马尾的事、特事特办、马上就办”的要求,始终激励和鞭策着马尾每一位干部。在多区叠加的战略机遇期,我们要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谋划的战略精髓,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马尾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建设新福州、新福建贡献力量。 ——福州市马尾区委、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委书记赵学峰 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工作的重视,让我们深受鼓舞。近年来,福州科技工作成绩斐然,福州高新区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福州新区成为国家首批28家双创示范基地之一。今年初,福州市出台了“创新发展十项政策”49条措施,包括推动创新创业发展的“双创七条”,进一步掀起了创新创业的热潮,推动全市创业创新示范中心和众创空间的快速发展,完善了创业投融资环境,提升了创新创业的服务水平。今后,我们将以建设创新型省会城市为抓手,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积极开展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各类创新载体和创新平台的建设,加快科技与金融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福州市科技局局长任义文 坚持绿色发展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关心下,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我省国家级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典范。他“五次调研、四次批示”,推动长汀县从“火焰山”蝶变为“花果山”,让老区人民过上了更加美好的生活。作为基层党员,我十分感动。我们南坑村老百姓也告别了“种田填饱肚,打柴割草换油盐,养只家猪等过年”的穷日子,实现了初步小康。今后,南坑村将进一步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特色种养等产业,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长汀县策武镇南坑村党支部书记沈腾香 推进旧城改造,补民生短板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倾力推动苍霞社区等一批棚屋区改造,大力改善百姓居住条件,让我们看了很暖心。苍霞新城是福州市第一批启动的棚屋区改造项目。2012年,苍霞新城又启动了老旧小区整治。2016年底,以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修复为契机,下杭路至隆平路(苍霞周边)又启动了新一轮景观综合整治,今年5月完成改造,居住环境越来越好了。作为社区干部,我们将继续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首位,不断提高为民服务水平。 ——福州市台江区苍霞新城社区党委书记梁赟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