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数字媒体馆 福建日报记者 王敏霞 摄
东南网9月2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益清 通讯员 吴清远)金秋的安溪硕果累累,处处洋溢着激情与喜悦的气氛。
走进安溪,项目建设在茶乡响鼓重槌地进行着:10个省重大项目和133个省“五个一批”开工项目计划投资215亿元。新引进101个项目中,有12个超5亿元、41个超亿元,其中产业项目占比超60%。第二季度,开工项目数位列全省第七;上半年,新开工项目数位居泉州市第一、新增产业项目签约数位列泉州市第三,呈现出体量大、结构优、落地快等特点。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是该县招商选资成果的一次大展示,也是项目建设的一次大检阅。循着数字轨迹,安溪的发展路径清晰可见。
如此骄人的成绩何以取得?
安溪县委书记高向荣、县长刘林霜认为,近几年,安溪牢牢抓住项目“牛鼻子”,以项目论英雄,将项目作为干部培养的“试金石”,坚持挂图作战机制,倒排工期、倒逼进度,坚持问题导 向,大、好项目纷至沓来,招商选资、项目攻坚迎来收获季。
三安中科生物植物工厂 刘伯怡 刘益清 摄
故事一
由“分散”到“精准”
4月28日,包括安溪县卫浴新城在内的47个重点项目集中开(竣)工,总投资34.82亿元。这是安溪招商引资花繁果硕的一个缩影。
今年初以来,安溪已开展4次集中开(竣)工活动,共开工78个项目、总投资113亿元。
这些大项目开(竣)工绝非偶然。今年初以来,安溪县认真贯彻我省“五个一批”和泉州市“项目攻坚年”活动部署要求,一开年就全力冲刺,项目攻坚、招商引资成效凸显。
6月,高向荣率龙头茶企,赴俄罗斯和越南推介铁观音,为设立营销中心和茶文化推广中心“布局谋篇”;同月,刘林霜带队赴上海、苏州拜会企业,洽谈合作事宜。
据统计,上半年,县、乡领导带队外出招商31场次,新引进项目70个、总投资88亿元;意向洽谈项目81个、总投资154亿元。
随着招商引资集结号的吹响,今年初以来,该县出台了《“项目攻坚年”“大招商招大商”活动方案》《招商引资奖励实施暂行规定》两大政策举措,建立招商选资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机制,发出招商奖励200万元,提拔重用项目、招商一线干部6名,约谈项目、招商工作滞后的乡镇、部门干部12人次。
同时,分三大区域开展招商竞赛,每月在公务大楼显示屏晒招商排行榜。
“天天有客商、周周有项目、月月有活动、季季有签约。”如今,翻看安溪招商引资“奔跑群”,每天都有招商人员的实时“战报”。
一个大、好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大、好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项目引进只是开始,落地开花才是关键。
“进展情况”“需要解决问题”……每月,县主要领导都要对项目逐个“会诊”,实实在在看进度、一针见血谈问题、“对症施药”议破解。
为让招引项目快速落地生根,该县树立“让利于民,和谐征迁”的理念,在取得民意“最大公约数”的基础上选择安置地,并刚性约束建设期限;同时,打通安置房与商品房的转换通道,适度购买商品房进行安置,让利取信于民,有效破解土地瓶颈。
项目建设,资金是关键,筹资是难点。怎么办?答案是多方借力,做实资金拼盘。通过借力政策、银行、财团及社会资本,解决大开发、大建设的投入问题。比如,在全县率先成立2025产业发展基金,募集30亿元银团基金,扶持高新产业发展。比如,牵线银企对接,今年初以来增信增贷41亿元,位列泉州市第一。
“现在投资创业蔚然成风,这是天时;安溪独特的区位优势,造就了地利;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工作氛围,构成了人和。善用三者,招商工作不仅开门红,还将赢得满堂红。”刘林霜分析说。
信息产业园 刘伯怡 刘益清 摄
故事二
变“求量”为“求质”
走出去,向市场要活力;请进来,为发展蓄动力。
安溪2025产业园首批企业入驻签约,全国水产业商会会员单位集体入驻南方水产城,中国非遗大数据中心揭牌,企通宝泉州分公司落户安溪,海尔福建生产基地落地,印尼国有PPI公司投资超1.5亿美元创立中尼贸易有限公司……
像这样含金量十足的大项目大批落地,正是安溪县招商思路变化的成果体现。随着招商选资触角延伸,该县坚持面向高端、面向新兴,依托园区、以链招商;依托商会、以情招商;依托企业、以商招商,不断接续发展后劲。
被誉为“安溪光谷”的湖头光电园,在全省同类产业园中起步最晚,但发展速度最快、产业链最为完整,如今正在快速形成产业集群,洼地效应凸显。
“晶安负责生产晶片,信达负责组装,天电负责封装。”湖头光电产业园管委会主任陈俊滨说,通过链式招商,产业链上下游无缝对接,整单业务在园区内可一条龙完成。
“通过链式招商,县委、县政府主动为企业寻找生存发展空间。”刘林霜说,以2025产业园为例,从提供模具生产的红品模型,提供零配件精密加工的国泰达明,到终端生产具体产品的海尔,每一家入驻企业都能在产业链条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合作共赢。
在安溪南翼新城,同样涌动着一股新兴产业潮——
EC产业园内,吉林动画学院、惠普聚贤携手打造华东南最大的VR创作基地。新落户的中国经济信息社,将把园区产业从数据储存拓展至数据应用的蓝海。
“飞地经济”模式——湖里园、思明园,是我省区域经济合作的成功案例和同城化战略的生动实践。目前,已成功引进10多个成长性好、支撑力强的项目。“所有进驻安溪的项目必须是低碳环保、无污染的优质项目。”刘林霜说。
安溪2025产业园不久前正式开建,海尔生产基地、国泰达明精密仪器等一批“高大上”项目成为园区首期招募的新成员……
“以前放进篮子都是菜,现在未入篮子先挑拣,招商引资变身招商选资。一字之变,折射出的是招商理念上的升华。”高向荣说。
近年来,安溪县不断在招商选资中求新谋变,着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由政策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变“求量”为“求质”,不断提升招引项目的含金量。
思路一变天地宽。截至8月底,共谋划生成项目47个,总投资约297.25亿元;完成招商签约项目38个,总投资约145.4亿元。
中流击水三千里,扬帆破浪正当时。大思路、大手笔、严纪律、硬作风,站在活力发展与美好未来的全新时空坐标之上,安溪必将演绎新的精彩、续写新的华章。
弘桥智谷电商物流 刘伯怡 刘益清 摄_
故事三
从“引资”转“引智”
三年前,在台湾工作的博士后研究导师谢斌晖接到晶安光电“求贤帖”,综合比较后,毅然带领团队加入。“从‘不愿来’到‘我要来’,再到‘留下来’,湖头光电产业园完善的产业链和人才配套服务吸引了我。”谢斌晖坦言。
三年后的今天,在该团队的努力下,晶安光电的蓝宝石衬底品质大幅提升,产量从30万片提升到200万片,成本降低一半以上。
这是该县利用“政策杠杆”,吸引人才的一个缩影。
安溪县委书记、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高向荣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是强县之基、跨越之本、小康之要,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
招商引资不仅是种下“一棵树”,更要栽下“一片林”。项目引进来,如果没有人才支撑,则犹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为破解这一瓶颈,安溪在‘引资’时,同步谋划‘引智’,力求让人才和项目、资本精准对接、同频共振,激发‘以才引才、以才聚才’的链式效应和‘核裂变’效应。”高向荣说。
走进安溪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史思泉的办公室,只见案头摆放着一本厚厚的《安溪县落实泉州市人才“港湾计划”配套政策汇编》。该汇编涵盖了人才“引、育、用”的方方面面。
“要爱才如命、惜才如金、唯才是举,提升人才在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通过事业、待遇和感情留人,把县域变成一块吸引人才的‘磁石’。”在日前召开的安溪县人才工作半年务虚会上,史思泉一针见血地指出“破藩”方向——当好企业和人才的“红娘”。
如何让优秀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一箩筐’干货政策,从人才认定、人才津补贴、住房保障、创业扶持、科研经费资助以及家属就业、子女就学等方面,为人才引进、落地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史思泉如数家珍。
同时,该县还注重人才聚集平台的搭建,设立人才基金、创业基金等,出台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的奖励补助办法,推行对优秀人才一季一联系、一年一体检、一年一疗养、一年一慰问等服务。目前,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省级专家服务基地1个、市人才工作联系点2个,并指导八马茶业、晶安光电和中科生物申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此外,还建立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月协商、季小结、年度总结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该县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的理念,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出台《高层次人才认定管理服务办法》,成立高层次人才发展服务中心,每年投入人才工作经费超过5000万元,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功以才成,业由才兴。安溪人认为,不仅要为人才提供实现梦想的“梦工厂”,还要谋划更大的“造梦空间”,真正实现“头雁高飞,雁自成行”。
安溪县县委组织部人才办主任陈亚图介绍,按照“引进一个人,带来一批人;扶持一个项目,壮大一个产业”的引才理念,该县全面贯彻落实泉州人才“港湾计划”,聚焦新兴产业用才需求,精准发力,通过“产业+人才”,筑高产业、以业引才,情缘带动、以才引才,借力商会、牵线引才;通过“平台+基地”,建立人才飞地,构筑“候鸟栖地”,打造众创基地,引进集聚新兴产业人才3.8万人。
即使如此,安溪依然求贤若渴,上半年,该县又发布了20多项人才新政,形成“1+N”人才政策体系。
人才的集聚、创新的迸发,折射着安溪最真实的吸引力,积累起山区县最强大的发展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才沃土拥产业大树。人才,作为活水之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正如扬起的巨帆,在“东风”的劲吹下,必将加快推动安溪这艘巨轮远航。
海佳彩亮光电科技LED显示屏生产线 刘伯怡 刘益清 摄
故事四
从“引见”到“包办”
走进安溪县公务大楼,大厅巨大的LED屏格外醒目:完成时限、责任人、完成情况等,一目了然。“自从项目进度晒出来,我每周关注挂钩项目的排名,走路都变快了。”大坪乡人大主席肖铭煌说。
时间就是效率,进度就是效益。如今,安溪每一个项目落地、开工、投产等每一个环节,都伴随着各条战线的同志们忙碌的身影。
在资本青睐安溪的同时,安溪也在为资本的落地做好服务工作。为了确保项目引进来、留得住、能见效,实行“五个一”工作机制,全程跟踪服务。红色代办员、上门服务、绿色通道、疑难会商……完全免去投资者的后顾之忧。
“为了项目顺利落地,安溪短时间就解决了7000亩规划用地,开辟绿色通道,落实项目审批。‘保姆’式服务,让我们吃了颗定心丸。”落户安溪南方水产城的万寿谷食品公司负责人彭长才说。
“只要政策无禁止,我们全力给优惠。”刘林霜介绍,入驻南方水产城的企业除了可享受“安溪减负十条措施”外,还可在税收奖励、厂房建设补助等方面获得扶持。
“进一个门,找一个人,跑一次腿,即可办完所有事。”这是印尼PPI贸易公司有关负责人在安溪办事的最大感受。
“全县涉及823个审批服务事项被‘请进’县行政服务中心,331个审批服务事项入驻分中心。”安溪县行政服务中心主任蔡财强介绍,在项目审批时,确立“三个原则”(主官不审批,所有审批事项进驻中心,审批时限全部压缩至7个工作日以内),创新“五个一”工作机制(一窗受理、一码通行、一事一审、一网通办、一站会商)。
据了解,围绕“放管服”改革,安溪县做好“减法”,累计下放行政审批权108项;做好“加法”,把该管的事情管好、管住;做好“乘法”,真正做到让企业和群众“点菜”选服务、政府“端菜”送服务,以最大限度为企业“松绑”、为群众“解绊”、为市场“腾位”,让企业和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如今,事不过夜的工作作风在安溪蔚然成风,每个人都用行动履行“人人都是投资环境”,打通发展“任督二脉”,安溪已然成为服务“高地”、引资“洼地”、兴业“福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