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经济> 正文
分享到:

蕉城:崛起中的临港新兴产业城

2017-09-22 09:01:2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房小奇  我来说两句
近年来,作为宁德市中心城区,蕉城区铆足劲头,抢抓发展黄金期,攻坚克难,交出了一份不俗的成绩单,综合实力跻身于宁德全市第一方阵。

崛起的新兴产业——宁德新能源产业集群全景。 刘忠忠 摄

东南网9月2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向娟 吴旭涛 通讯员 郑雨桐 颜凑)

日前,衢宁铁路(福建段)5标上行线岭后特大桥跨201省道连续梁中跨完成最后一环混凝土浇筑,顺利合龙,成为衢宁铁路全线首座合龙的连续梁,比原计划7个月工期提早1个月完成。如此快的建设速度,是宁德市蕉城区抢抓时机、加快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作为宁德市中心城区,蕉城区铆足劲头,抢抓发展黄金期,攻坚克难,交出了一份不俗的成绩单,综合实力跻身于宁德全市第一方阵。2016年,蕉城GDP总量首次突破30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首次突破20亿元,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今年初以来,蕉城区经济实现发展速度与质量的同步提升。1至8月,全区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6.19亿元,增幅位居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4.88亿元,增幅位居全市第二;财政总收入17.19亿元,增幅位居全市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63亿元,增幅位居全市第一。

站在新的起点,在“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的战略指引下,蕉城区以港口为引擎、产业为支撑、城市为基石,向“港城一体、产城联动、宜业宜居”的新蕉城阔步前行。

中国最大仿古福船停泊三都澳海洋牧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吕雷 摄

培育新动能,打造产业新引擎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必须将“激活”“育新”“改旧”有机结合。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时,更要发力新产业的培育。对于蕉城而言,临港产业无疑是培育新动能的最佳选择。近年来,蕉城全力打造新能源、冶金新材料两个千亿产业集群和食品加工业百亿产业集群,突出抓好新能源锂离子电池、中铝铜冶炼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进一步发挥产能增长的主力军作用。

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蕉城区持续做好各种要素保障,着力构建产业承载平台,打造漳湾临港工业园区、三屿围垦园区和三都澳大黄鱼产业园区。同时,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投融资机制同步建立、对外招商引资同步推动、项目落地开工同步实施、保障政策措施同步落实的“五个同步”,推进蕉城临港产业集聚发展。

今年2月,在宁德市锂电新能源产业链招商会议上,蕉城成功签约“年产120万套新能源动力电池耐热箱体总成生产项目”“宁德晟硕科技新能源配套项目”等7个项目,涉及新能源产业链的上下游。这些新能源项目近期已集中开工,计划总投资约21.6亿元,将有力带动新能源上下游配套产业在本地集聚,对于打造新能源产业千亿集群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要牢牢把握年初提出的‘稳中求进、进字当先’工作总基调,持续抓产业、攻项目、补短板,不断提升蕉城在全市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蕉城区委书记毛祚松表示。

基于这一理念,蕉城的工业产业发展迅速,显现出规模效应。2016年,新能源、冶金新材料、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6%,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107.4%,其中新能源产业更是一枝独秀,成为宁德工业发展的新标杆。

去年,中铝铜冶炼基地项目开工建设,铜精矿保税仓库建成运营,俊杰瓷业、富发水产、金贝尔等3家企业获评“2016福建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同时,新增限额以上贸易企业30家,其产值对GDP的贡献率达45%,挑起了稳增长的大梁……

省级重点项目宁德官昌水库建设全力推进。 陈奇灏 摄

项目带动,助力产业发展提速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蕉城区重视发挥项目的带动作用,提高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区委区政府着力增强干部抓项目、服务项目的行动自觉。

衢宁铁路北接沪昆、九景衢铁路,南连宁德市天然深水良港——三都澳港区,将打通闽东北对外快速联系的通道,对宁德实现以路带港、港城联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衢宁铁路项目推进过程中,蕉城不断完善领导机制、分工机制、协调机制、督查机制,把衢宁铁路建设作为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工程来抓,攻坚克难,做好各项征迁和服务保障工作。

“项目建设事关全局、事关长远,是发展的重要载体。”毛祚松说,“我们落实责任、加强管理、配齐要素、跟进服务、强化督查,全力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去年,蕉城76个区级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9.8亿元,23个项目顺利开工建设,21个项目实现竣工或部分竣工。

由于重点项目多,时间紧、任务重,为此,蕉城完善“责任、机制、人员”三个配套,严格落实责任,按照“包项目、定目标、定时间、定责任”,各套班子齐上阵,人人身上有担子,形成合力共同抓,推动工作项目化。

在项目建设中,经常也会遇到用地、资金、审批三大难题。如何做好相应的精准服务?蕉城区开展项目征迁专项攻坚行动,去年完成征地收海约1.5万亩,还积极争取金融机构贷款、申报国家专项建设基金、盘活国有资产,推广运用PPP模式。同时,成立区项目审批服务队,抽调各部门专业人员当“服务员”,加强对全区项目前期工作的指导、帮办和督促,促进审批提速、服务提效。

蕉城区第一实验学校 李锟 摄

城乡统筹,补齐民生事业短板

经济发展了,如何补齐民生短板,提升百姓的幸福感?

蕉城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集中力量办成一批民生实事,解决一批民生问题。对于民生事业中的薄弱环节,蕉城区认真谋划,想办法、找对策,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持续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我们紧盯薄弱点、对接百姓需求,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加快补齐教育、卫生与健康、养老、城乡民生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短板,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均衡性,让群众更有获得感。”蕉城区区长郭文胜说。

近日,记者在金马大桥建设现场见到,工人们正在桥面紧张有序地施工。这座大桥横跨东湖塘,长1080米、宽59.5米,是连接东湖塘南北两岸的重要通道。

除了金马大桥外,蕉城还有许多道路正在如火如荼建设当中,交通路网不断升级,四横五纵的城市主干道网络已建成,国省干道改造升级和农村公路网建设工程顺利实施。

据介绍,去年,蕉城投入19.6亿元用于民生工程建设,涵盖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医疗保险、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147套,竣工850套;新增城镇就业469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85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综合参保率96.6%,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

同时,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宁德五中新校区一期、第一实验学校一期、第二实验学校一期建成投入使用;分级诊疗机制逐步建立,累计建设“海云工程”项目点148个;被省卫计委推荐参评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海上枫桥”和“三条主线”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经验做法被全省推广……

打通“肠梗阻”

福建日报记者 李向娟 通讯员 颜凑

“以前,明明距离很近,却要绕一大圈,多走两三里路,上班时遇堵车,就担心迟到。现在,一条大道把我家与单位直接连上了,没几分钟就到单位了。”自从宁德蕉城区闽东路中段7月底建成通车后,市民黄先生体验到了畅通无阻带来的幸福感。

近日,记者在闽东路中段十字路口见到,道路畅通;车辆按信号灯,有序行驶。

闽东路中段东起宁川路、西至蕉城南路,总长490米、宽36米,是宁德中心城区东西走向的主干道。以前,该区域车开不进、采光差、不通风,存在诸多隐患。早在几年前,闽东路两端已建设通车,但中段道成了“肠梗阻”,东西来往车辆不得不在城区兜圈子。

为此,宁德市、蕉城区两级政府将闽东路中段建设列入重点工程项目之一,全力打通“肠梗阻”,以完善城区道路交通网络,改善宜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宁德市、蕉城区领导多次察看现场,共同寻求良策。在道路改造的征迁工作中,蕉城区借鉴福州、厦门等地经验,落实“热心、细心、耐心、真心、公心”的“五心”工作法,依法依规依程序,做到宣传发动到位、征求意见到位、规定程序到位、公开透明到位,赢得多数被征收人的理解与支持。

“政府替我们考虑得很周到,补偿和安置保障也让我们挺满意。”下宅园社区征迁户刘成忠说,不久,他将搬进已选定的安置房。

扶贫有一套

福建日报记者 吴旭涛 通讯员 郑雨桐

过去,蕉城七都镇三屿村没有主导产业,村集体经济很薄弱,村民大多依靠海域捕捞和农业种植为生。随着城区的扩大,三屿村的一部分海域和土地被征用。虽说有海域补偿款,但村民如何脱贫致富依然是个问题。

2016年3月,三屿村创新扶贫模式,由村主任翁书旅牵头、村民入股成立福建纳物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打造一个网上特价商城,即以较低的价格争取到厂家产品,并由厂家直接给消费者发货,再补贴一定金额作为纳物公司的收益。上线一年多时间,三屿村的纳物电商平台如今一天的订单数可达300多单,每月销售额达30多万元。

围绕纳物平台,三屿村成立脱贫基金会。由村集体出资4万元入股纳物,每年把入股的分红纳入基金会,在镇纪委和村纪检小组的监督下,由村集体统筹使用。

对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村民,由脱贫基金会直接给予补助,帮助解决他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可从事轻微劳动的贫困村民和计生家庭人员,则由村里安排基本村务工作,给他们发工资;针对正常劳动力,由纳物对其进行电子商务培训,合格后聘用为纳物员工,解决其就业问题。

当脱贫基金会的资金解决村里的扶贫难题后,则将其转为村集体的收入。2016年,三屿村的村民人均收入达1.2多元。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