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 正文

南平因水而兴 水美为绿色发展“点睛”

2017-09-23 07:38:5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南平谋划实施“水美城市”项目建设,以水为脉、以水为魂、以水为媒,通过岸上岸下共同治理,让水与城相互交融,拓宽城市空间、改善宜居环境、带动产业发展

东南网9月2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赵锦飞 通讯员 李典利 魏剑生 王柳珍)

近日,十二届省人大代表到南平开展“水美城市规划与建设”专题调研视察,充分肯定了当地做法。“水美城市”是南平首创,涵盖流域治理、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等方方面面,以水为脉、以水为魂、以水为媒,通过岸上岸下共同治理,让水与城相互交融,从而拓宽城市空间、改善宜居环境、带动产业发展,实现水美城美生活美。

南平共谋划实施“水美城市”项目12个,计划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水补山,以山带水,打造绿色发展新名片、新优势。

建设宜居新城

水安为先,是“水美城市”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

南平10个县(市、区)中心城区都依山傍水,少则一条多则三条河流穿城而过,全市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176条,多年人均水资源量为8900立方米。水资源丰富,防洪排涝等设施建设不容忽视,但南平各地还普遍存在防洪标准不高、易淹没、易内涝等城市建设短板。由此,市里把“水美城市”建设纳入补齐民生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的重要内容,与流域治理、城市改造相结合。如建阳市将麻阳溪左岸约5公里防洪堤及生态护岸纳入“水美城市”子项目,建瓯市“水美城市”项目包括总长10公里的“闽江防洪工程南平段(建瓯)三期”。

松溪县水利局水利工程重点办主任杨佳丽说,松溪自古就有“百里松荫碧长溪”美誉,但因防洪标准不高,堤防未闭合。因此,松溪的“水美城市”建设项目将闽江防洪工程南平段四期(松溪)项目纳入其中,新建防洪堤14公里,届时城区防洪标准将大大提高,8万人将临水而安。

“去年,松溪县整治了12公里河道,清理我们村存在八九年之久的堆砂场,改造成1万多平方米的休闲娱乐公园,岸绿水美,人水和谐,1900多村民提早享受了‘水美城市’的福利。离公园不远的水道上,正在建设长近300米的景观坝。”河东乡长巷村村主任王爱玉道出村民的心声。

对松溪县来说,“水美城市”项目总投资20.66亿元,是松溪迄今为止最大的水利项目。这么大手笔,钱从何而来?松溪县副县长陈向镇说,为尽快补齐民生短板,松溪县创新融资方式,引进省水投集团等3家联合体,采用PPP模式建设,缓解政府财政支出,优化项目风险分配。得益于思路创新,项目从谋划到开建才用了7个多月。

南平市政府领导介绍说,“水美城市”首先是水利建设,南平12个“水美城市”项目都以水系综合治理为纽带,将黄金水道打造成“城市会客厅”,改善市民生活环境和条件。这些项目充分运用市场化、公司化融资模式,11个项目采取PPP模式建设,1个项目与国家政策性银行开展融资合作。顶层设计给力,全市“水美城市”项目总投资300亿元,今年均可全面开建,锻造了“水美城市”建设的“南平速度”。目前,南平市正开展“工作落实月”活动,把“水美城市”建设作为工作落实的重点之一,计划本月底开展“水美城市”项目检查活动,推动项目提速增效。

丰富旅游业态

因水而兴,是南平“水美城市”建设的新内涵。

作为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市,南平水资源在全国设区市中屈指可数。但这些年,开发青山文章有余,挖掘绿水资源不足。去年南平市第五次党代会后,当地开始谋划“水美城市”建设,以水补山,以山带水,打造绿色发展新名片。

“南平很多山有名气,仅仅让游客看山,旅游产品单一,基本是一日游。南平水资源独树一帜,要做足水文章,推进全域旅游,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需求,让各类游客都能找到好去处。这也是南平加快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全新实践。”重新审视自身,南平理清了发展思路。

为了做活水文章,建瓯市谋划了分5年实施的“三江六岸”城市景观提升PPP项目。该市水利局局长吴宗云说,以水为脉,水与城相互支撑,通过路网、桥梁等岸上与岸下建溪、松溪河道治理,打造一流的滨江生态园林城市。

“以建瓯特色文化为底色,通过建设茶酒文化园、朱子文化园、竹博园等景观节点,将旅游景点连成串,实现旅游兴市。”吴宗云说。

建阳因水而美,在城区西南侧麻阳溪谋划万亩考亭水美城市,将朱子文化、建盏文化等融入其中,策划实施朱子文化园·考亭书院等17个项目,扮靓西区生态城。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朱四海认为,绿色是南平的最大优势,水生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水美城市”建设为抓手,完善城市功能,提高了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

“‘水美城市’项目不仅是美化城市,更把产业发展、特色文化等各种元素融合其中,这些区域都是城市未来发展的经济走廊带。以水补山,以文化为魂,以生态为基,增强闽北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带动旅游产业再上新台阶。”南平市领导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