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摘游带热乡村游,助力泰宁产业扶贫。 邱灿旺 摄 多元匹配,拓宽致富源 脱贫的关键在增收。三明围绕增加贫困群众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积极探索推出了多种帮扶模式,打造不同的致富“钥匙”,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让每一个贫困户都能脱贫。 为此,三明市认真实施好精准扶贫“五项工程”(家门口扶贫就业增收、试点示范、乡村教育助学、就业技能培训、乡村扶贫担保)和开展精准扶贫“三大行动”(强镇帮扶贫困乡、科技特派员帮扶、贫困空壳村村集体增收)。这样的综合改革创新做法,目前在全国尚属领先。 以家门口扶贫就业增收工程为例。农村人口致贫的主要原因是文化程度不高,就业渠道窄。为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清流县依据贫困户的生活技能,通过适当的方式,让贫困户得到相关的收入,摆脱贫困。 位于清流县灵地镇的宏畅牧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肉羊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公司。县扶贫办将其列为家门口就业工程公司之一,通过“公司+贫困户”的模式,无偿帮助当地贫困户改造羊舍,将肉羊领回去养,以实际增长的重量按市场价格回收。公司负责人黄友志说,根据在册贫困户的需求,公司一年提供2批肉羊,以每批10头羊为例,一年就可养20头。按照每头羊半年增长20公斤,市场价格毛重15元一公斤计算,贫困户年收入可达1.2万元,即可实现脱贫。 又如,贫困户手里大都有“林、地、房”等资产,却“守着财富不脱贫”。为此,三明通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引导贫困户利用宅基地使用权和林地、耕地承包权等资产,盘活“沉睡”的资产,特别是采取入股分红方式,引导贫困户将耕地、林地等折价入股到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实行“保底收入、盈利分红”。 建宁县黄埠乡以增加贫困人口资产性收益为目标,在7个空壳村(贫困村)开展电资源收益扶贫试点,将乡水电站技改后的新增收益确定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其中新增收益的60%为村集体收入,40%用于贫困户分红,让贫困户和贫困村双增收,真正实现脱贫不返贫。 真扶贫扶真贫,为了让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让贫困户有真正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三明市正在精准施策,合力攻坚,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努力让每个贫困户都能走上与自己相匹配的致富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