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联合梯田 邱慧敏 摄 打出护绿重拳 绿色发展,传统工业企业同样可以有作为。 今年5月,三钢(集团)公司与广州微碳投资公司签订碳排放配额托管协议,并在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成功备案,这标志福建碳市场首笔碳排放配额托管业务正式落地。此次托管协议涉及福建省碳排放配额360万吨,是目前国内碳市场中单笔最大的碳排放配额托管。 作为城市钢厂,环保事关三钢生存。多年来,三钢一手抓环保,一手促发展,许多环保举措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今年前6个月,三钢实现利润21.24亿元,同比增长246.22%。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排污权交易、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改革得到中央肯定。先行先试需要勇气,更需要担当。三明迎难而上,用敢于较真碰硬的改革,为生态文明建设添彩。 2016年度市级监管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已出炉。全市398家参评企业中,有11家被评为环保诚信企业。评价结果同步通报金融、发改、经信、工会等部门,与企业评先评优、信贷、项目申报等直接挂钩。连续三年的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撬动金融杠杆,倒逼行业自律。 而排污权交易,则撬动市场杠杆,力促企业自主减排。老工业基地难点多,那就换个思路:排污要花钱,减排能挣钱。排污权交易制度最早在三明试点。核定排污权,厘清企业存量,引导企业盘活排污权资产,出售、抵押或租赁排污权。目前,全市排污权出让成交总额已达1.65亿元,位列全省第一。 三明还引入保险杠杆,推行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并把全市工业园区也纳入投保范围。对应投保却未投保的企业,降低其信用等级,限制其信贷支持、申报环保资金项目,并从严从重处理其环境违法行为,把环境污染风险和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要我改”变成了“我要改”,成就了生态环保领域综合改革的“三明样本”。在此基础上,三明又实施市级及以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审批改为备案制、豁免购买排放小微污染物建设项目的排污权、免予部分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三项新改革。 “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以问题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以提升环境质量为核心,三明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各方面、全过程。2013年以来,三明市委召开30次常委会或专题会、市政府召开66次常务会或专题会研究部署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重点工作。2013年以来,策划实施1257个项目,努力实现“水净、河清、天蓝、地绿、居怡”。 “十二五”期间,三明全市各年度节能目标责任考核成绩均在全省前三名,2016年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至0.741吨标煤/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