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 正文

画好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

2017-09-30 08:49:52 潘园园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房小奇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9月3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潘园园)作为少数民族散居省份,我省拥有少数民族人口79.6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16%。全省有19个民族乡(畲族乡18个、回族乡1个)、1个省级民族经济开发区(福安畲族经济开发区)和567个民族村。“我省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呈大分散、小聚居格局,畲族人口全国最多,同时还是全国回族发祥地之一。”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厅长黄进发介绍。

围绕“努力把福建建设成为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窗口”的总体目标,历年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健全完善少数民族工作体制机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强力推进全省民族工作。多年来,我省各民族团结和睦、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

让少数民族村摘掉“穷帽子”

为摘掉“穷帽子”,我省连续19年开展挂钩帮扶民族乡村工作,由19个省直单位、19个沿海发达县(市、区)分别挂钩帮扶全省19个民族乡,同时由市、县(区)将挂钩帮扶政策延伸到全省19个民族乡以外的432个民族村。2012—2016年,共落实帮扶民族乡资金4.15亿元,扶持项目509个,拉动社会投资14.62亿元。据统计,2016年,全省民族乡农村经济总收入265.2亿元,乡财政收入5.34亿元,民族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68元,其中,少数民族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33元。民族乡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增速连续五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黄进发介绍,对发展相对滞后的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贫困户,我省在精、细、准上下功夫,确保全省民族乡村与全省同步实现小康。据调查摸底,全省220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中,少数民族村120个,占全省少数民族村21.16%,2015年底全省45.2万个建档立卡扶贫对象中,少数民族人口11039人,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1.39%。此外,实行“一户一策、一户一挂钩、一户一帮扶”措施,有效推动少数民族贫困人口脱贫致富。2016年,全省少数民族贫困人口6782人实现脱贫,脱贫率达61.44%。

为实现“造血”富民,2012年,我省提出在全省民族乡村实施特色经济扶持增收工程,因地制宜,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龙头产业。每年集中上千万元资金,扶持100个民族村实施“民族乡村特色经济发展扶持增收工程”。据统计,2012—2016年,我省共集中资金4997万元,扶持民族村完成项目500多个。2016年以来,我省加大扶贫小额信贷扶持力度,扶持1041户少数民族贫困户发展生产,覆盖面达27.45%。

在各类帮扶资金带动作用下,全省19个民族乡和250多个民族村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产品,民族乡村经济实现赶超发展。全省分三批选定89个民族村开展特色村寨建设,其中42个村寨分两批被国家民委授予“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称号。如,宁德市赤溪畲族村由30年前的“中国扶贫第一村”,变成如今“百姓富、生态美”的小康村,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充分肯定。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通过人民网视频连线赤溪村村民,再次传递亲切关怀。

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地融入城市

近年来,我省各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逐渐增多。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省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达83.2万人。

为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地融入城市,我省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通过发挥社区资源和优势,搭建多样化的交流平台,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族群众在城市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了美好姻缘。

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民族宗教厅连续10年部署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在全省形成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良好氛围。同时,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六进”活动,先后培育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8个,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5个。针对城市民族工作的实际情况,在全省范围确定20个社区开展试点工作,其中6个社区通过检查验收被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社区。如,三明市梅列区列东街道高岩社区与列东中学西藏班学生结成对子开展各种形式的联谊活动,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厦门市思明区筼筜街道官任社区建立健全社区民族工作机制,制订了详细的少数民族工作台账,被评为全国学习型社区。

同时,我省还积极探索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全省共设立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管理中心(所、站)2316个,为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流动人口提供集计生、劳动、工商、公安等多部门多业务为一体的集约化服务。比如,在福州、厦门等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较多的城市,通过依托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专门服务点、开设专门服务窗口,不断提高服务管理水平。

让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发展

为打造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窗口,近年来,我省积极保护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精心组织实施中华畲族宫等11个少数民族文化精品项目,一批少数民族文化得到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如《海歌山魂凤凰情》《“山哈”结婚难离哩》《畲乡童谣》等畲族歌舞节目,多次在国际性、全国性、全省性艺术比赛中获得大奖。通过举办福建少数民族文化交流周、少数民族文化进校园和乡村巡演活动,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建设和推广工作等,在全社会树立和展示少数民族文化的良好形象。

两岸团结一家亲。近年来,我省以“三月三”畲族文化节、海峡两岸民族乡镇发展交流会、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丰收节等活动为载体,开展闽台少数民族经济、文化领域交流合作,积极打造闽台民族文化交流品牌。3个县(市)被国家民委授予“海峡两岸民族交流与合作基地”称号。

近几年,我省围绕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支持泉州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交流。如,通过“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伊斯兰文化陈列馆”,积极向海内外宣传“海丝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在福建的传承发展;阿曼苏丹国与泉州交流频繁,历任驻华大使都先后对泉州进行了友好访问。

黄进发表示,下一步,福建将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以建设小康同步、公共服务同质、法制保障同权、民族团结同心、社会和谐同创为总任务,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为总要求,通过不懈地创新思路、主动作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进一步把福建建设成为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先行区域、示范窗口、稳固基地,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福建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