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正文
分享到:

创新点睛,开启绿色发展新篇章

2017-10-09 09:28:2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房小奇  我来说两句
作为我省生态文明的先行区域,南平市用创新之光点亮绿色发展路,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提供了南平路径。

在绿色发展路上,南平以绿色为底,以创新为径,在理念、模式、产业上进行探索创新,着力点绿成金

武夷风光 邱汝泉 摄

东南网10月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赵锦飞 吴柳滔)9月26日,在中联部福建主题宣介会上,作为福建省的代表之一,南平分享了绿色创新发展的故事,获得大家的高度关注。围绕创新驱动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色”+“创新”,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富民强市,实现绿色惠民。

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培育加快绿色发展新动能和开辟实现绿色惠民新路径,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中的三个重要意义。作为我省生态文明的先行区域,南平市用创新之光点亮绿色发展路,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提供了南平路径。

武夷新区红花绿树相互掩映。 陈长德 摄

理念创新的故事:走出捧着“金饭碗”受穷的老路子

在南平,有个故事流传很广:上世纪90年代,一位日本友人到武夷山旅游,对武夷山的生态环境赞叹不已,他对南平的同志说,如果武夷山在日本,可以养活近一半的日本人。当时南平的同志感到不可思议,为什么同样的山、同样的水,就变成能够养活一半日本人的“金山银山”?

故事发人深省。大而不强,是南平一些主导产业现状的真实写照。南平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旅游业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去年旅游收入463.57亿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10.5%,但是产品业态单一,存在国际游客比重低、游客过夜率不够高等结构性问题,好山好水并未做好文章。南平的困境也是国内许多城市发展的共同困扰。我国一些地方生态优美,但是经济发展不起来,百姓生活水平还比较低,始终摆脱不了贫困的帽子。南平市主要领导说,问题的症结在于创新思维、创新理念、创新实践不够,以问题为导向,需要打破路径依赖和思维定式,以更高站位、更新理念谋划发展,把资源转化为资本、资金,变资源优势为发展胜势,才不会捧着“金饭碗”受穷。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引领着发展实践。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创新驱动为动力,南平市从观念、理念上进行大解放,多点供给侧改革思维,绿色产品也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把脉消费端的需求变化,优化供给结构,减少无效供给、低端供给,把一手生态好牌打出好局。

建阳城市新绿 林盛瑀 摄

农业是推动青山变金山的破题之举。从农业大市变成农业强市,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主动对接消费新需求,生产出更多适销对路的优质农产品。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6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07家,粮食、茶叶、水果、蔬菜、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有口皆碑。福建武夷纯然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峋说,以绿色为核心竞争力,企业深耕福建、长三角市场,让好产品卖出了好价钱。“南平的绿色农业要提质升级,对接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的高端消费需求,作为这些城市的‘厨房’,这样的体量才能强链、延链,带动一二三产融合。”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朱四海博士说。

思路一变天地宽。

以新理念来谋篇布局,南平旅游业发展也迎来新机遇。“十二五”期间,南平累计接待游客超1.1亿人次,年均增长17.3%,态势喜人。但是,旅游业面临从“传统消费”到“特色消费”“品质消费”的需求升级,新需求呼唤新供给,目前南平旅游业的产品和业态比较单一,缺乏新产品、新业态、新元素,水和文化的文章没有深入挖掘。南平的水资源很丰富,10个县(市、区)中心城区都依山傍水,少则一条、多则三条河流穿城而过,全市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76条,人均拥有水资源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4倍。

由此,南平市围绕全域旅游,以水补山,以山带水,在国内首创“水美城市”建设,将流域治理、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城市改造等结合起来,既完善城市功能,又丰富旅游产品,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需求,让各类游客都能在南平找到好去处。目前,南平共谋划实施“水美城市”项目12个,计划到2020年基本建成,打造绿色发展新名片、新优势,为国家水利部推广“水美城市”建设提供样板。

与时俱进,因时而新,理念科学,思想破冰,南平的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开辟新境界。

武夷新区江边公园 张正松 摄

产业创新的故事:探索生态经济发展新路子

位于闽北偏远山区的顺昌县郑坊镇,靠着好山好水引来了金凤凰——欧浦登(顺昌)光学有限公司。被青山绿水环抱的1万平方米厂房,洁净度达到100级,几乎直接达到了无尘车间的要求,生产高端电子产品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样的电视面板、手机屏生产项目,顺昌基地的产品良率比昆山、深圳基地提高5%~8%。今年7月26日,全球首条固态全贴合智能平板生产线在顺昌欧浦登投产,生产线采用固态胶全贴合、高透防眩玻璃等4项发明专利技术,填补了国内外空白。

欧浦登点绿成金的故事在闽北广为人知。这家山区民企立足生态,进军不被大家看好的数字信息产业,闯出了一片天。青山变金山,需要产业作为重要支撑。精准选择产业,发挥比较优势,走出山区特色的发展路子,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是南平这样的生态优越区域后发崛起的追求。

南平借梯登高,邀请中国工程院等院所的20多位院士专家出谋献策,选准与生态资源、人文历史相得益彰的现代绿色农业、旅游、健康养生、生物制品、数字信息、先进制造、文化创意等七大产业,逐个研究编制发展规划,反复深入论证,绘好青山变金山的“施工图”。邀请高层次的专家团队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是南平一项创新性革命性的工作,我们将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近日,顺昌欧浦登公司的无尘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在对产品进行检测。该公司目前拥有玻璃精准膜贴合、触摸屏等数十项发明专利、实用和外观专利。 朱宇摄

围绕七大产业布局,南平蹄疾步稳。制造业是立市之本,形成了食品加工、竹木加工、机电制造等主导产业。去年,这些主导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50亿元,对南平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75%。目前,圣农、“五南”(南孚、南缆、南纺、南纸、南铝)这样的“大块头”向绿色制造进军,正加快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圣农准备投资160亿元再造一个圣农,南铝、太阳电缆、南纺等企业增资扩产项目加快实施,撑起了南平发展的脊梁。

与此同时,充分挖掘绿色发展优势潜能,生物及新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风起云涌,成为南平发展的新增长极。今年,24个项目列入省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70.91亿元。国内领先的大数据、云计算服务商——浪潮集团在南平投资50亿元布局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石墨烯产业园将落户延平区,打造上下游紧密结合、闭环完整的石墨烯智能大制造平台及其产业链业态。

“通过做强存量,做优增量,构建绿色制造新体系,打造闽北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使绿色制造成为推动南平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南平市经信委总经济师翁建清说。

顺昌虹润精密仪器有限公司内,工人正在作业。多年来,虹润公司坚持科技创新,拥有500多项国家专利及100多项软件版权登记,研发了小型机器人自动点焊机、精雕机工装夹具制作系统、自动校表系统、条码扫描系统。该公司产品还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军工生产、核电高铁、采矿冶金、石油石化、食品医药、机械电子、装备制造、农业环保等领域。 朱宇 摄

南平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轻重工业比例趋于协调,第三产业挺立潮头,正成为南平发展的新亮点。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增长,2012年至2015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达15.93%,列全省第一位,打响了闽北特色文化品牌。未来,南平将打造以武夷新区和延平新城为两大中心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圈。健康养生产业方兴未艾,生态武夷、健康武夷、文化武夷将深度融入,产业将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朱四海认为,南平产业版图有的放矢,聚焦三种服务对象:旅游者,追求高质量生活的老年人,精英群体。“特别是精英群体,这是建设新南平的生力军,以高校系、阿里系、海归系和浙商系为代表的浙江创业‘新四军’值得南平借鉴学习。随着交通条件的日益改善,以及生态条件的日益优越,吸引精英群体完全有可能。”

新产业焕发新动能,七大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在南平山水画廊之间展开新的产业画卷。

光泽县丰圣智能温室蔬菜种植示范基地的工人在全程无害化智能玻璃温室采摘小西红柿。该基地从荷兰引进的温室控制系统可实时将温度、湿度、光照等数据传到电脑终端,由计算机精确进行日常管理。这种智慧设施保证了小西红柿四季不断产,年产量比普通地栽高出8至10倍。黄杰敏摄

模式创新的故事:增创绿色发展新优势

在光泽,作为中国最大的肉鸡生产加工企业,圣农集团“生态鸡”名声在外,截至目前已经7次成为国内外重大赛事会议的指定鸡肉供应商。去年,农业部通过圣农公司肉鸡无高致病性禽流感生物安全隔离区评审验收,这个牌子拿到后,1吨鸡肉的价格上涨1000元,1年就多出10亿元的利润。

圣农鸡肉增值靠的是青山绿水品牌的力量。品牌是企业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是能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无形资产。

为此,南平从制度上破冰,用良好的激励机制和政策环境,谋划了绿色发展创新大会暨绿色农业项目资本对接会、绿色发展创新大会暨旅游项目与资本专场对接会,打造新平台,让环境、品牌、金融、技术、人才等要素一起碰撞出火花,优化要素配置效率。“紧扣绿色和创新,搭建了产、学、研、用结合,项目、金融、技术、人才对接的平台。”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指出。

南平太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二厂一座单体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相当于18个国际标准足球场大的“巨无霸”车间里,一派繁忙景象。公司近年来不断进行产能扩张,已发展成为我省规模最大、生产能力最强、产品品种最齐全的电线电缆企业,产品涵盖1000多个型号、2.5万个规格,具备为国内外各级重点工程提供全方位配套的能力。 罗光耀 摄

两场对接会吹响了南平市点绿成金的集结号,各种要素在这里汇聚。首场对接会现场签约现代农业招商项目26项,达成融资合作项目57项,对接技术需求50项,28家大型商超、30家电商企业与73家农产品生产企业“联姻”;第二场对接会现场签约旅游产业项目26项,总投资317亿元,超过50亿元的“高大上”项目就有两个,并与中国科学院曼谷创新合作中心等签订4个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武夷大旅游转型升级。

引入专业人做专业事,统一品牌运作,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检验检测,统一营销推介。定标准,提品质,创品牌,完成茶、竹产业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年内还将完成锥栗、肉鸡、食用菌3个产业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与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福建省品牌建设促进会合作,实施“武夷”品牌建设工程,全市共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5件、中国驰名商标25件,改变了过去农产品质优价低、有口碑无名牌的局面。

南平市领导说,模式创新是创新创业的高端形态,是改变产业竞争格局的重要力量。南平通过模式创新,既打响武夷品牌,又矫正要素配置扭曲,增创绿色发展新优势。目前,南平还在谋划生物工程、高新技术等专场对接会,不断深挖绿色生态资源的市场价值,让绿色惠及更多群众。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扭住创新牛鼻子,绿色南平走出一条有别于沿海地区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子,不断书写着绿色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华章。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