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社会 > 正文

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获得者王绍据:33年,真情扶贫

2017-10-12 08:51:29 黄枫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房小奇   我来说两句

2016年9月,王绍据(右二)应人民网邀请,做客“新长征扶贫圆桌会”。(资料图片)

坚持

自从向党报披露下山溪自然村的贫困状况后,王绍据无时无刻不在关注这里的扶贫进展。多年来,他一直利用手中之笔,不断发掘、总结经验和教训,并提出建议,加以引导。

当村民们脱贫信心不足时,王绍据撰写文章《烂泥也能糊上墙》,帮助鼓劲立志;当村民们的牲畜发病时,他带来科技书籍传播饲养知识;为了解决孩子们的上学问题,他请求县教育局为这里兴办初小班;他还帮助培训一名民办教师兼赤脚医生,缓解村民们的看病难题……

“然而,为下山溪‘输血’多年,成效甚微。后来,我偕同地区民政部门负责人多次进山调查研究,得出结论:这里的自然条件过于恶劣,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我写下《十年贫困帽,为何摘不掉》的长篇通讯,提出了‘换血’刨穷根的新思路,建议进行异地搬迁。这个建议得到时任宁德地委、行署主要领导的支持。经过县、乡、村三级班子讨论,形成一致意见,将下山溪自然村搬到赤溪建制村所在地。当时搬迁集资,我带头捐出两个月的工资。”王绍据说。

1995年5月,下山溪自然村搬迁至赤溪村,遇上用水、用电、建厕等诸多问题。那时,王绍据已任闽东日报社总编辑,尽管工作繁忙,但他还是挤出时间,驱车200多公里,赶至村里参与商讨解决办法。

“鉴于各级财政拮据,我回到报社四处‘化缘’,总算筹到一笔资金,帮助各家各户安上门窗玻璃,拉上电线、装上电灯。接着,我又冒着酷暑,两次带领村主任赶到省扶贫协会,争取到一笔现金,用于建设公厕。看到村里不少孩子交不起学费,我把自己获得中国新闻奖的6000元奖金全数送到学校,为18个适龄入学的孩子解决学费问题。”

6000元钱在当时是一笔巨款,而那时王绍据一家7口人仍挤住在不到50平方米的旧宿舍里,他的妻子原本想用这笔钱改善住房。但王绍据认为,帮助贫困孩子读书更紧迫,让下一代人有文化知识,才能斩断贫困链,最终说服了妻子。

下山溪自然村异地搬迁后,如何让群众通过“造血”脱贫致富?王绍据又多次来到村里,与镇村干部一起谋发展,商量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这个曾经闻名全国的特困村后来成了“中国旅游示范村”,村民人均年收入比扶贫前的1984年增长了65倍。

痴心

2008年,王绍据退休后,仍担任社会工作,他积极邀请省扶贫协会、省诚信促进会领导到赤溪村调研,帮助加强顶层设计与规划,让村民们拓宽致富门路。

听说赤溪村学校操场建塑胶跑道缺资金,他赶到市教育局特批来10万元;得知村里一些老人患慢性疾病难治愈,他联系好友组织市医院老中医到村里义诊……这些年来,赤溪村的大事小情,王绍据都牵挂于心,倾力相助。

为了传扬良好风尚,去年2月10日(农历正月初三),王绍据带着全家人来到赤溪村。他从退休金中掏出6000元,为赤溪小学2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颁发了奖学金,并让孙子在颁奖仪式上谈参与助学活动的感受。去年“六一”节前,王绍据通过宁德市诚信促进会,努力促成诚信教育进学校,使赤溪小学评选出15名“诚信之星”。

去年2月19日,在视频连线上,王绍据等人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赞扬和鼓励。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全面总结了赤溪村从“输血”“换血”到“造血”3个历程的7个方面经验。他花28天时间撰写10万字的《赤溪——中国扶贫第一村纪实》一书,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被中组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图书馆联合评为第三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优秀教材。

王绍据还忍着腰椎突出的疼痛,应邀为宁德市政协文史委主编40万字的《滴水·筑梦》一书,详尽叙说扶贫开发历程的“宁德模式”。去年6月、9月,他先后两次接受人民日报社、人民网邀请,晋京做客“强国论坛”和“新长征圆桌会议”,介绍精准扶贫工作体会。为了探讨怎样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去年国庆节期间,他自费到浙江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调研,认真总结那里发展林下经济、林产权抵押贷款、碳汇交易等成功经验,采写成《叶子变票子,鼓起钱袋子》的调查报告,在去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上全文刊登。一年多来,他为贵州、四川、青海、云南等省内外来宁德市委党校举办的有关扶贫培训班、研修班举办讲座42场次。今年8月,他还应邀到贵州省毕节市等地讲座,传播“宁德模式”的扶贫经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