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福建省会,福州开通地铁引起了八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热议,由此带来的商机是否得到合理开发?
东南网10月3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郑璜)近日,沉寂多年的福州东街口商圈重新收获了诸多关注的目光,升级后的东百中心正式开业。这个因地铁建设而衰败许久的商圈,能否随地铁通车重现荣光?
便民服务进驻、综合体改造……福州地铁商业初现。尽管方兴未艾,这里已成新的商家必争之地。
“战术上痛苦,但战略上必须”
7月底,首批见福便利店亮相福州地铁1号线多个站点。这是福州地铁首次引进商业模式,未来有望实现每个站点一家便利店。而福州地铁是全省首条地铁,其示范意义更无需讳言。
这些位于地铁站出入口的店面面积都不大,商品种类较地面店也比较少,但可购买榕城一卡通,并提供充值、零钱兑换、手机充电等服务。店员告知,饮料和小食品销售最好,即时、小容量、应急性消费占了多数。
“我从来没指望能在合约期限内盈利。”厦门见福连锁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利直言。他认为,一个城市的地铁文化包括地铁商业氛围的形成,需要5—10年的时间沉淀。他说:“从经营角度看,在5年合作期限内,几乎可以确定是亏损的,但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这仍是一笔划算的投资。”张利看中的是地铁的大量人流和高曝光率,在地铁站点里的这些便利店,广告效应和示范效应不可小视。对见福这样后进入福州市场的企业来说,这有利于抢占制高点。
“这是一个战术上痛苦、但战略上必须的选择。”张利说。
尽管面积有限,出于安全等需要,地铁便利店对经营品种范围也有比较严格的规定,但见福仍致力于根据客户需求调整商品结构,以满足顾客快节奏下的实用性需求。
张利已经有了新的设想,上班路上,顾客可以预定好晚餐的成品或者半成品,待到其下班回家出地铁时,就可以取到了。张利告诉记者:“我们希望不仅只是售卖商品,更要以地铁为载体,提供便利的生活方式。”
地铁元素融入传统商圈
与从无到有的地铁便利店不同,东街口商圈与福州地铁的“纠葛”由来已久。
这里曾是福州的地标,也承载了许多人对这座城市的记忆。2011年,为支持福州地铁建设,这里成了大工地。待到地铁一号线通车后,福州的商圈格局早已洗牌,其他商圈已纷纷崛起,东街口一枝独秀的局面一去不复返。
升级后的东百中心是一个拥有约17万平方米的大型综合体,仅一期已经引进了65家独家品牌,而二期南街项目也计划于明年7月和福州市民见面。
“此次的升级改造乃是东百集团60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商业调整。不论是空间改造、业态规划还是品牌升级,都实现了质的飞跃。”东百集团总裁助理兼东百中心总经理聂慧表示。
如果要找出东百中心和其他商业中心的不同,那么地铁元素的融入无疑是其中之一。
东百中心B2层轻餐小食、歇脚休息的场所与地铁相连通,客流共享,南街项目的最大亮点也将是对地铁地下空间的充分利用。新南街与地铁相结合,分地上、地下两大部分:地上部分设计以现代建筑风格为主,形成历史街区与新建区的过渡;地下部分为贯穿南街东西向的地下商场,从地铁南门兜站步行直达东街口站。
业内人士指出,与地面商业按照楼层和主力店招商布局不同,地铁商业的业态与品牌要符合客流的流动随机性消费,快捷轻便是地铁商户经营的重点,品牌选择上,有其自身特点,一味求高端并不适合“随手”消费。
规模效应有待形成
“地铁一响,黄金万两”。地铁作为现代城市重要的轨道交通工具,不仅担负着人流运转与输送的使命,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更是直接拉动了所到之处、必经之地的商业消费,成为商家新的必争之地。
“从境内外地铁运营规律和经验来看,依靠票务收入来维持地铁运营比较不现实,必须拓展商业资源作为支撑。”福建农林大学教授、东南商务管理研究院院长许安心认为,福州地铁1号线开通后,联手大型连锁机构布局沿线站点,为乘客提供一系列便民服务,是值得肯定的尝试之举。
他认为,地铁商业作为福州全新零售业态,应更注重精细化经营,比如根据地铁站点的位置、人流量、顾客喜好等因素,对销售品类进行动态更新调整,深度挖掘消费群体的增值需求,待福州地铁串联成网,将发挥更大的商业价值。
不过,许安心也指出,福州商家进驻地铁要真正形成规模效应,还需要等多条地铁开通。从目前的规划看,其他地铁线路需要在2019年之后才能陆续开通,“最快也要在2020年之后才能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形成地铁经济圈”。
来自福州地铁集团的消息,地铁1号线(一期)车站便民服务设施招商工作正在进行,共分为连锁洗衣店、连锁甜品站、连锁饮品店、连锁熟食店、教育机构类、通信电子类、自助拍照机等七个业态。未来,乘客在地铁车站内就可以享受吃甜品、买熟食、洗衣服、自助拍照等一系列便民服务。
“作为福州市重要的民生服务项目和新兴交通载体,福州地铁将结合自身多元业务,不断探索便民服务的新渠道和新途径。”福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车务中心副经理朱江斌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