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31日福建日报网事版(12版)主要稿件:
福建将多措并举 补齐养老“短板”
东南网漳州站联合南靖靖城摄制微电影《守望一线》杀青
湖北千余学生上“吃苦课” 是否必要?
福建将多措并举 补齐养老“短板”
“互联网+养老”、“医养结合”、品牌化、专业化
福州市金太阳老年综合服务中心护理员正在给老人洗脸。
东南网10月31日讯(本网记者 林先昌 文/图)10月26日,在福州鼓楼区水部街道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一场名为“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的活动正如火如荼进行着,场面温馨、欢乐。
数据显示,目前我省有532万老年人口,80岁以上失能、空巢、政府兜底的老人总数在200万人左右;到2020年,老年人口预计达到615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5%。福建省老龄办分析,未来福建老龄化发展不仅规模大,而且流量大,养老担子将显著加重。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今年10月是全国第八个“敬老月”。日前,省民政厅、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出台关于《养老事业补短板2017年行动方案》,成立养老事业补短板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统筹协调,补齐养老事业发展短板,开创养老工作新局面。
护理专业人才紧缺
“能不能派助老员陪我去趟医院?头痛又犯了。”10月25日上午,福州市金太阳老年综合服务中心“968885”应急救助电话响起,家住台江区福机新苑的陈老伯在电话里说。
此时,信息平台显示出陈老伯的姓名、健康状况、家庭地址、家人联系方式等信息。随后,工作人员很快派助老员前往其家中。
金太阳已实现24小时全天候应急救助一拨通平台呼应与落地服务相结合,推行“互联网+养老”新业态。目前,金太阳在福州市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等近200个社区设立居家养老服务站,在洪山镇等筹建3个老人日托所,为居家老人提供养老服务。
“目前,整个行业遇到一个痛点就是专业护理人才紧缺,一线护工招不到,年轻人不愿意干。”福州市金太阳老年服务综合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苗盛说。
据媒体报道,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最早开设老年服务管理专业的学校,自1999年以来,已累计培养1100多名毕业生,但是从事这个行业的学生连五分之一都不到。
业内人士分析,从事养老服务的职业社会认可度不高,待遇和升职空间都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
“针对养老产业人才紧缺问题,发展专业教育,将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纳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规划,积极开展养老服务学历教育,加快培育老年医学、康复、护理等方面专业人才。”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谢宏忠建议,要完善激励机制,完善职业技能等级与养老服务人员薪酬待遇挂钩机制。
走紧密型医养结合之路
近日,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养中心内,近百位老人及嘉宾相聚在这里,为100周岁的抗战英雄葛云飞庆生。
该养护中心是福建首家专业化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除了给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娱乐活动、医疗救助、康复治疗、专业护理、药品管理、健康管理、专家巡诊、智慧养老等,还注重提供精神慰藉服务。
“我们提出紧密型医养结合,注重打造品牌专业化,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水平。康复医院、护养中心还承担着科研、教学等任务,要规范化管理,形成更好品牌。”福建医大附一康复医院院长(护养中心主任)念华明认为,未来医养结合一定要走紧密型发展路子,依托相应机构,例如当地县级医院、中医院、卫生院等,合作建成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机构,实现医疗资源共享,模式可复制推广。
记者从省民政厅获悉,福建省积极推动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合作共建,扶持引导养老机构、医疗机构一院一策、自主选择医养结合的具体形式,通过“养中有医”“医中办养”,逐步提高医养结合水平。到2020年,力争每个县(市、区)都有1所以上的护理型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比例达30%以上。
省民政厅副厅长赵荣生说,为有效推进老龄产业加快发展,以满足老年人的多元服务需求,福建在放开市场准入,放大要素保障,激发社会活力,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养老领域等方面做出了诸多重大突破,包括用地保障突破、运营模式突破、医养结合突破、补助政策突破、准入门槛突破和税收优惠突破等,有效破解了当前福建省养老事业、产业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为进一步扩大福建省养老服务供给,推动养老服务业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东南网联合南靖靖城摄制微电影《守望一线》杀青
东南网10月31日讯 (本网记者 张少伟 陈惠华) 近日,漳州南靖县靖城镇首部微电影《守望一线》拍摄完成。
影片由靖城镇党委政府、东南网漳州站联合摄制,主要围绕“和谐征迁”这一主题进行创作,以该镇一线征迁党员干部为原型,讲述了干部心系群众,排除万难,解决征迁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故事。
南靖县靖城镇党委书记简天意表示,希望通过微电影这种现代化、碎片型传播的影视表达方式,增强村民对于征迁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让更多人看见靖城的变迁,更好地展示靖城干部群众精气神的良好形象。
湖北千余学生上“吃苦课” 是否必要?
东南网10月31日讯(本网记者 郑思楠)寒风中徒步七小时,仓库里打地铺睡四晚,洗澡只能用冷水……近日,湖北一高中1200多名学生连续5天体验这样的生活。据悉,该校这个特色社会实践活动始于1990年,已经坚持了28年。每年的体验内容略有不同,被老师和学生们称为“吃苦课”。
“‘吃苦课’能让学生了解社会、学会关心他人、提高自理能力。”该校校长周鹏程说,这个磨炼之旅也是为了激励学生学以致用,将书本常识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提升了他们的综合能力。
此事一经曝光就引发网友的热烈讨论。
网友评论>>>
@全力以赴的蓝天:学校的做法很赞,但也希望学校平时也要坚持学生体质训练,不要集中一个时间段强化锻炼。
@舞象即逝:心理作用,外人看来这种活动完全扯淡,但是参加过的人会坚信这种活动给自己带来了改变。
@benbenkakaooo:我喜欢这种集体活动,现在出来工作了,都是形单影只了。
@李东琴lucy:吃苦你可以选择真的去吃苦,但是这样“营造”出来的吃苦真的好吗?
@牧心元一:真的十分有意义。第一是吃苦,第二是深入农村、社会底层看一看。只有亲身经历了才知道其中的滋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