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今日要闻 > 正文

网事:垃圾分类普及 离我们有多远?

2017-11-07 10:11:33 冯川叶 谢玉妹 卢超颖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房小奇 赵舒文  
分享到:

2017年11月7日福建日报网事版(9版)主要稿件:

垃圾分类普及 离我们有多远?

评论:普及垃圾分类 重在涵养文明习惯

垃圾分类普及 离我们有多远?

泉州丰泽新村小区今年设置的分类垃圾桶,很好地引导居民根据不同垃圾类型进行投放。东南网记者 谢玉妹 摄

东南网11月7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 谢玉妹 卢超颖)日前,泉州市确定12个垃圾分类试点单位,重点推行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的分类。这项工作目前已在布局当中。

此前,厦门在全省已率先开始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目前岛内的思明、湖里两区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已有1397个,占岛内小区总数的99.7%。

我省垃圾分类整体工作现状如何、试点工作中有哪些可供借鉴的模式、存在哪些不足、各方声音如何……本网多路记者进行了一番走访调查。

厦门 岛内99.7%小区已达标

厦门是我省首个为垃圾分类立法的城市。9月10日起,《厦门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办法》明确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对分类投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等方面做出细化要求,同时提出了“奖惩”机制。根据《办法》要求,随意抛弃、倾倒、堆放生活垃圾的,单位将被处以最高5万元罚款,个人最高将面临1000元罚款;而未分类投放垃圾的,个人最高将被罚款500元。这意味着,厦门垃圾分类工作迎来法制化、规范化的全新阶段。

今年6月,厦门岛内两区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岛外扩大试点,逐步推开。垃圾分类工作紧扣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四大环节全力推进。

记者从厦门市垃圾分类办获悉,目前,厦门岛内的思明、湖里两区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已有1397个,占岛内小区总数的99.7%;岛外建成垃圾分类示范点29个;全市120个市直机关、12家市属国有企业、85家星级饭店已全部推行垃圾分类。每天分类出厨余垃圾近400吨、收运餐厨垃圾近200吨,均实现资源化利用,并达到国家第五批餐厨垃圾管理试点城市的任务要求。

记者了解到,针对部分居民垃圾分类意识较差等问题,湖里区探索党员包片包干等工作模式,广泛发动老人协会、社工组织、学生社团等社会力量,成为垃圾分类督导员、志愿者,做到入户分类宣传。同时,要求垃圾督导员开袋检查,对分类不佳的住户做好登记并定期回访。

对于餐厨垃圾末端处置亟待完善等问题,厦门市垃圾分类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厦门各区共分发分类垃圾袋近亿个,分类垃圾桶近20万个,市环能公司配置了77辆厨余垃圾转运车辆和6辆有害垃圾转运车辆,基本能够满足垃圾分类收集转运需要。

据悉,下一步,厦门市将推进垃圾分类智慧平台建设,实现监管、服务、办公数字化。使用专用喷码垃圾袋投放垃圾,便于源头追溯。另外,还将争取把生活垃圾分类主体纳入信用体系。

 

泉州 12个小区试点垃圾分类

“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乱扔是垃圾,分类是资源”……近日,记者在泉州鲤城区海滨街道金山小区等地看到,无论是宣传牌,还是LED显示屏,随处可见垃圾分类宣传标语。

今年初以来,金山小区开展了一系列的垃圾分类宣传引导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越来越多的群众自觉参与垃圾分类,社区也变得愈发干净。

在泉州丰泽区丰泽街道丰泽新村小区内,记者也看到了干净整洁的小区内放置着不少标有“垃圾分类”的垃圾桶。这个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旧小区,早在今年6月份便开始实施起了垃圾分类。居住在丰泽新村小区的李小姐告诉记者,目前社区正在加大力度宣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此举让居民们提高了环保意识,大家逐渐也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

“除了在LED屏、楼道口等显著位置做垃圾分类宣传,我们还与辖区学校、老人协会合作推广垃圾不落地及垃圾分类。”丰泽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杨婷婷介绍,目前,丰泽新村小区已购买了15组分类垃圾桶,每组包含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餐厨垃圾、有毒垃圾四种类型。下一步还将建设垃圾分类智能化回收平台,并实施垃圾分类和保洁一体化服务管理,更好地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金山小区和丰泽新村小区只是泉州12个垃圾分类试点中的两个。据泉州市垃圾分类办负责人介绍,试点小区(单位)可以采取不同模式,制定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为泉州市今后推广积累经验。根据今年8月份印发的《泉州市开展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实施方案(2017—2020年)》,到2020年,泉州将实现垃圾“小分类”,对生活垃圾中的废旧织物、废旧玻璃和废旧木材等低值可回收物进行精细分类,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使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同时,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和有害垃圾回收试点工作,提倡生活垃圾“干湿分离”。

福州 探索垃圾分类市场化

日前,福州市台江区书香大第的居民都领到了一份“礼物”——2个崭新的垃圾桶。这两个垃圾桶配2种垃圾袋,用来区分干、湿垃圾的。接下来,工作人员还会入户发放智能卡,指导居民相关操作。

记者从福州市城管委获悉,福州垃圾分类正探索市场化,通过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有资质、有经验、有业绩的企业,负责试点单位垃圾分类收集运营和管理。

记者了解到,福州市计划选择五城区13个小区和单位进行垃圾分类试点,力争在明年6月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接下来,福州将进行立法规范,全面铺开垃圾分类工作。与此同时,红庙岭餐厨垃圾处理厂建设正在全力推进,该项目计划明年底投用。届时,福州市的垃圾分类处置能力可以得到大幅提升。

 

专家建议

福建省环保协会副会长郑棣健:垃圾分类知识进课堂,加强宣传普及

“垃圾分类工作任重而道远。可喜的是,这几年来我们看到政府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这项工作。”福建省环保协会副会长郑棣健关注垃圾分类相关工作长达10年之久。她说,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她认为,加大力度推广垃圾分类就是这样一项为人民谋福祉的工作。

郑棣健说,垃圾分类工作需要政府重视投入、企业积极配合、百姓提高意识等,通过立法、行政、经济等多手段多方共同推进。从目前的情况看,垃圾分类工作,各个城市的水平参差不齐。而从垃圾分类工作的推广情况来看,厦门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厦门对垃圾分类的立法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厦门的许多做法经验都可借鉴推广。”郑棣健介绍说,福州的一些社区也联合省环保协会进行垃圾分类的知识普及宣传和体验活动等。这些活动也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喜爱。此外,福州在垃圾分类立法方面的工作也正在酝酿当中,目前正在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调研。

“让市民更加了解垃圾分类,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这项宣传工作非常重要。”郑棣健建议,垃圾分类也要从娃娃抓起,可以让垃圾分类知识走进课堂,让环保成为孩子们的重要一门课程。

网友建议

垃圾分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去年,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对我省固废垃圾处理进行了专题询问。专题询问网友提问征集中,不少网友对垃圾分类十分关注。

网友“卡林”说,目前许多街道、小区等地都设置了分类垃圾桶,分别是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但是,什么垃圾是可回收的,什么垃圾是不可回收的,很多人还是不懂得区别。

网友“福可可”则注意到,无论市民是否分类投放垃圾,环卫部门在清理垃圾桶时,还是会把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混在一起。“这样一来,市民进行分类投放就没有意义了。”他说。

网友“飞云”建议,可以通过一些有趣、丰富的形式进行垃圾分类知识推广,同时可通过互联网、智能手段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

评论:普及垃圾分类 重在涵养文明习惯

本网记者 林旻煜

距离福建全省垃圾分类普及还有多远?这个问题不只是时间问题,也是实操问题。从方案规划到具体执行落地,从个别试点到普遍推广,方方面面,都考验着施政者的智慧。

以全省率先进行垃圾分类试点的厦门为例,究其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得较为顺利的原因,一是对垃圾分类立法,用法制化和规范化维护管理的刚性,二是普及策略上从岛内向岛外有序铺开。宣传的给力乃至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也是重要因素。应该指出的是,看得见、有成效的措施背后,其实存在着看不见的民意基础在支撑。厦门在普及垃圾分类之前,市容市貌也是远近闻名的出色。想必与很多地区相比,厦门民众对于市容维护的自觉性本就比较高。而一个地域的民众如果普遍环保意识不强,市容市貌维护很大程度上依靠于清洁工,想做好垃圾分类普及工作是很难的。专家提出,垃圾分类工作要从娃娃抓起,让垃圾分类进课堂,想必就是知晓习惯和环境的重要作用。

垃圾分类的普及情况好坏、程度高低,是市民生活习惯、素质涵养、市政管理等多种因素相互交织作用的结果。厦门作为试点,垃圾分类普及工作开展得较为顺利,对全省工作局面的打开具有破冰作用。这一方面可以激发我们的斗志和信心,提供一些普适性的经验,同时也要提防误读“厦门经验”,导致轻视困难和挑战。

垃圾分类处理并非新事物,但长期以来,不少国内试点城市的普及工作仍然没有大的进展,甚至出现反复,仔细剖析原因,大多可以发现是人的因素在起作用。摆放分类垃圾桶很容易,推广垃圾分类不简单,这是一项细水长流的工作,关涉到一个城市的文明塑造和涵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