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福州11月14日电 题:“一生就做好这一件事”,他坚持43年在农村办了个图书馆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闫珺岩 刘娟 距离最初办起免费图书馆的时间,已经过去了43年。 1974年夏天,刘石江还是个18岁的青年,刚刚从县城的高中毕业回到农村,意气风发地办起了一个“煤油灯下的图书馆”,把村民们从牌桌上聚集到了煤油灯下读书。 如今,刘石江已年过六旬,鬓发斑白的他和妻子一起“留守”在村子里,为有需要的老人、孩子们固守着一间藏书7000余册的图书馆。 刘石江打定了主意“一生就做好这一件事”,他的坚守打动了网友,引起了媒体关注,面对慕名而来的读者,刘石江说:“我的生命已融入图书馆,不管面临什么困难,我都会一如既往地办下去。” 身在乡野 心向“明月” 去往福建寿宁县竹管垅村的路弯弯曲曲,盘山而上。刘石江的图书馆就深藏在这海拔600米的群山之中,山上的云雾笼罩着低矮的土木瓦房,贫穷也像云雾一样,困扰着这里的人们。 物质的匮乏,带来的是精神的匮乏。农闲时,村民们除了打牌,鲜有别的娱乐方式。刘石江家的农舍,成了填补村民们精神需求的“高地”,阅读之风在此兴起。 见到刘石江时,他正和妻子忙着整理书籍,身材不高的他几乎“淹没”在书堆里。 刘石江家二层小楼的六间房里,有三间装满了书。书架上不仅有农业技术书,也摆放着《二十四史精华》《三言两拍》等文史经典。 “书能让人长智明理,无论对城市人还是村里人来说都一样重要。不同的是,大城市里要读到书很容易,但在农村接触书的渠道就少一些。”刘石江感叹,乡村太需要图书馆了! 刘石江会木工,靠着这项技能攒下了一些家业,他建起了乡里的第一座两层砖混楼房。乡亲们好奇地问他从哪儿学的,他掏出几本专业书说,“就靠这个。”村民们循着他的法子开始跟着书“自习”,把农业种植等技能提高了一个档次。 还有不少贫困户常到他的图书馆,寻思着能不能从书里找到一些致富的方法,刘石江都会热情地向他们推荐茶叶种植等实用书籍。一些贫困户依靠科学种茶,逐渐脱贫。 刘石江家也种茶,现在图书馆的日常运营都靠着夫妻俩每年2万元的茶叶收入在维持。妻子柳德声不识字,一起干农活“养活”这份事业,一双手因为采茶而长满老茧。 “口袋里只要有几块钱,都会被他拿走去买书,一件漂亮衣服也没给我买过。”妻子忍不住抱怨,“但孩子们总劝我说刘石江做的是有意义的善事,是值得的。” 虽有抱怨,但图书馆只要有人来,柳德声还是会热情地倒上一杯热茶,脸上挂满笑容。 “要不是妻子支持,我也坚持不下来。”刘石江面带歉意,他特意找出了两人结婚时的照片,照片里两个年轻人面对未来满怀憧憬。 |
相关阅读:
- [ 11-14]凝聚业界共识 引领行业发展——图书馆从业者畅谈公共图书馆法
- [ 11-10]高校图书馆应有序开放
- [ 11-09]以画现史 福中医图书馆举办艺术展
- [ 11-07]南平市图书馆参与“奋进新时代·共创文明城”大型公益活动
- [ 11-03]福州市图书馆新馆年内开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