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正文
分享到:

沙县小吃的新时代来了吗?

2017-12-14 08:30:0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房小奇  我来说两句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全国中小餐饮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一元进店、二元吃饱、五元吃好”的沙县小吃,缺乏统一标准和管理,经营模式陈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被逼到转型升级的风口浪尖。

消费升级时代来临,餐饮市场群雄逐鹿,在公司化、标准化、产业化以及文化底蕴的开发等方面,困惑与挑战同在

沙县一品鑫食品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在包柳叶蒸饺,成品将通过冷链物流送往全国各地。

东南网12月1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宇熙 方炜杭 通讯员 肖首洲 刘静云 文/图)从事小吃经营5年多的徐贤涛最近犯了愁:县里鼓励小吃业主加盟沙县小吃集团。加盟,要重新装修门店,有专门的原料配送,还能获得贷款支持;不加盟,一年也能有十几万元收入。

是维持现状,还是加盟升级?这也是6万多名沙县小吃业主面临的选择和困惑。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全国中小餐饮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一元进店、二元吃饱、五元吃好”的沙县小吃,缺乏统一标准和管理,经营模式陈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被逼到转型升级的风口浪尖。

该怎么转?一方面,加强顶层设计,沙县以2016年“沙县小吃及图形”集体商标成功注册为契机,推进沙县小吃公司化运作、标准化实施、产业化发展;另一方面,市场自发调节,涌现出一批沙县小吃餐饮连锁企业。

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论是传统“夫妻店”,还是特许店、直营店,各方面的沙县小吃从业者交出的答卷多种多样,但目标却是一致的——告别低端,呵护好共同品牌,向着标准化、品牌化、规范化前进。

连锁势如破竹

提档升级是大势所趋,但理应不止一种模式。

一个门面、一块帘子、一张上下铺,便是许许多多沙县小吃“夫妻店”的全部,徐贤涛的父母也不例外。

作为第一批“走出去”的沙县小吃人,1997年起,徐贤涛的父母从当地高桥镇官庄村出发,先后到厦门、泉州、温州、上海等地经营小吃店。20年来,就是靠着这一个个扁肉、一碗碗拌面、一天天起早摸黑,徐贤涛在城里买了新房,开上了小车。

“早上5点多起床买菜,一直忙到晚上两三点才能休息,爸妈以前甚至忙通宵,我爸的腰病越来越重,一年忙到头,赚的都是辛苦钱。”徐贤涛告诉记者。这也是许多在外打拼的沙县人的常态。

2011年,徐贤涛在武夷山景区开了一家小吃店,还和老乡合伙在安徽淮北和江苏徐州开了两家小吃店,年入30万元是常态。

“加盟装修费用高,30~40平方米的店,自己装修每平方米300元左右,按加盟店标准装修的话,价格是两倍,每年还要交一定的服务费。”徐贤涛坦言,更喜欢自己当老板,担心加盟模式会“束手束脚”。

尽管如此,他也意识到了“升级”的重要性。“这些年,借着‘沙县小吃’牌子开店的人越来越多,口味参差不齐,生意越来越难做。和父母辈的观念也不同了,我们选址更看重消费人群,对装修和环境更重视,每年春节前,都要重新装修店铺。”徐贤涛说。

一些小吃业主尝到了加盟的甜头。

在上海市嘉定区江桥镇鹤友路的沙县小吃1号加盟店,崭新的招牌挂着沙县小吃新商标,店内装修精致,桌椅整齐干净,2名店员穿着统一服装,正在厨房内忙碌。

今年6月,沙县人郑金珠决定加盟沙县小吃集团,重新装修的连锁店8月开业,日营业额增长40%左右,主要客户除了建筑工人,还多了不少附近的白领和周边的居民。

郑大姐也没以前那么累了。每天晚上9点前,她通过APP下单所需的原材料。第二天一早,集团上海子公司——沙县金沪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就将炖罐包、原材料包、调料包等送达门店,省时省力。

数据显示,老店升级成加盟店,营业额有了不同程度提高,尤其是在上海、杭州、苏州等地,门店平均营业额增幅达到50%以上。去年10月26日至30日,沙县县政府在合肥、上海召开沙县小吃餐饮连锁现场会,推广两地子公司在配送体系、公司运作和管理方面的经验。

“随着新商标注册成功,目前,沙县小吃集团已在全国成立20家餐饮连锁子公司,发展连锁示范店800多家,且这个数据每天都在增加。加盟店正成为沙县小吃转型升级的主力军。”沙县小吃产业提升发展工作小组总指挥长罗光华说。

在转型的浪潮中,还有一支不容忽视的生力军,即“淳百味”“李记”“聚旺”等品牌直营店。他们的尝试,也证明沙县小吃产业的转型,不只有一种模式。

以“淳百味”为例,2009年,沙县人张万和在福州台江开了第一家淳百味小吃店。次年,福建省淳百味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引入直营店模式,实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目前,“淳百味”在福州、厦门、杭州等地发展连锁门店100多家,成为福建省首家突破百店的中式快餐连锁。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