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八闽传真 > 正文

“海峡通婚第一村”泉州围头:见证两岸一家亲

2017-12-17 20:16:23 刘益清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瑶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12月1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益清)冬日围头,阳光煦暖,海风不冷。

在紧邻疏港路的八二三战地和平公园,一位年逾古稀但身材矫健、精神爽朗的老人,每逢双休日,总是热情地为来自两岸各地的游客义务当讲解员。

围头位于晋江围头半岛最南端,三面环海,距台湾大金门岛仅5.2海里,是大陆距金门最近的渔村,被海内外誉为“海峡第一村",这里是1958年8月23日海峡炮战的爆发地,也是两岸通商桥头堡、两岸通婚第一村,上世纪90年代以来,130多位“围头新娘"嫁到台湾,亦有8位“台湾新娘"落户围头。

围头村党支部书记洪水平对记者说: “从战争走向和平,从冤家变成亲家,围头始终是两岸变化的见证者、晴雨表。”而这个变化过程中,洪建财既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亲历者。

1958年炮战期间,还不到16周岁的洪建财,和围头父老乡亲一起踊跃支前,每天冒着硝烟,给海岸炮兵扛运炮弹、装弹药,被《人民日报》称为“炮战小老虎",成为闻名全国的少年英雄。1992年,他的女儿洪双飞在工作交往中与一位台湾小伙陈应超相恋,当时不少亲戚包括母亲蒋美丽,都因担心两岸再起战事,反对她嫁到台湾。老英雄洪建财,虽为人开明,但起初也有疑虑,刚好,1992年10月,两岸两会在香港商谈,发表了双方坚持“一个中国”的“九二共识”,对政治气候敏感的洪建财,终于顶住压力,支持女儿嫁给相爱的台湾小伙。他对人家说: “过去的战争只是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小插曲,两岸终归是一家人,要延续一家亲的历史!”

洪建财的决定,被后来的媒体称为“历史性的决定”!洪双飞,也成了1949年后,打开围头与台湾通婚之门、嫁到金门的第一个围头新娘。自那后,25年来,已有137名围头新娘、8位台湾新娘,圆了两地的跨海婚姻梦。

46岁的围头新娘吴美云,出嫁前是一名代课老师,有一年,她公公来大陆游玩,经邻居介绍认识了她。可能觉得教师这份职业还不错,老人家就想着为家里未婚的长子牵线。“在电话里聊了一个星期,我就跟老公翁丁强订婚了。现在我们一家人定居高雄,儿子已是大四的学生,一家人在两岸来来去去,由于语言、风俗相同,生活都很习惯。”吴美云如是说。

在洪双飞迈出历史性脚步后的前十七年里,都是围头新娘嫁到金门、澎湖、高雄等台湾地区。随着大陆经济快速崛起,先后超越德国、日本,跻入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海峡西岸的实力、魅力日益提升。2009年,围头小伙子吴聪明,迎娶了高雄新娘庄丽玲,结束了围头女单向嫁往台湾的历史。随后,平均每年都有一个台湾新娘,落户围头。围头被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誉为“海峡通婚第一村",可谓名副其实。

“我又回家了,家乡的感觉就是好。”2016年3月8日,嫁到金门11年,在金门经营民宿,又把民宿带到了围头的洪明亮,和嫁到金门的姐妹们一起,回来参加围头“三八节”拔河赛,她激动地说,金门虽然也过“三八节”,但氛围并没有家乡浓厚,这次她是和几个姐妹一起过来的,这样的活动让她们感到很亲切、很开心。

那天,在村党支部书记洪水平倡导下,为加强围头新娘和家乡的沟通交流,村里启动了“围头新娘微信交流群”。

“‘围头新娘’现在已经成为两岸交流的一条重要的亲情纽带,建立‘围头新娘微信交流群’,就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加强沟通交流,增进大家的亲情、乡情和友情。”洪水平这么说。微信交流群启动后,村里定期向海峡姐妹发布家乡最新发展动态,捎去家乡问候,让围头新娘在海峡对面也能及时了解到家乡的发展变化,增进两岸交流。

为促进围头新娘家庭和睦幸福,围头村还曾请来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主席陈日升用闽南语,给围头新娘作了一场“海峡两岸婚姻家庭”的讲座,教育围头和台湾新娘扮好“慈母”“孝女”“贤妻”的角色,为两岸和平发挥正能量。

“家和福建美,家和两岸亲,家和万事兴。亲戚越走越近,亲戚越走越亲。”在去年围头举办的第四届两岸返亲节上,福建省妇联副主席李凤鸣赞赏说,围头与台湾之间的跨海通婚及举办七夕返亲节等活动,富有女性特色,饱含浓郁亲情,彰显了两岸同胞同根同源、血脉相连、情同手足的深厚情谊。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