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3日,郭炜兰(右)骑在一根1米多长、碗口粗的擀面杖上,上下跳动,用身体的力量将另一端的面团压成扁条形,这就是“骑木杖”擀面。
在福建省南安市蓬华镇蓬岛村,有一家经营了上百年的手工面铺子,95年出生的女大学生郭炜兰是铺子的第四代传人之一。
为了照顾父母,大学毕业后,郭炜兰放弃了省内一家互联网企业的高薪挽留,选择回到家乡,帮助家族经营这家手工面作坊,向父母和哥哥学习手工面制作,其中就有曾祖父流传下来的“骑木杖”擀面手艺。这种“骑”出来的面条,劲道足、有嚼劲,被乡亲们称为“屁股面”。
尽管回乡没多久,郭炜兰已经掌握擀面的七八分火候。如今,在政府的对接下,郭炜兰在学习手艺之余,还将精力用在产品推广上,通过互联网平台将她家的手工面和其他村民的农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平均每个月网上营业额已经超过6万元。接下来,她希望运用在大学所学的知识和在互联网企业实习的经验,帮助村里更多人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
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1月3日,郭炜兰(左)在哥哥郭炜龙的指导下学习切面。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1月3日,郭炜兰为远道而来的食客端上面条。新华社记者宋为伟 摄

1月3日,郭炜兰(左)帮助父亲郭金星盛面。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1月3日,郭炜兰(右)在网上查看订单,父亲郭金星在一旁切面。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1月3日,在福建省南安市蓬华镇蓬岛村,郭炜兰(左)帮助哥哥郭炜龙(后)制作手工面。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