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旅游> 正文
分享到:

感受三百年畲寨的文化传承

2018-01-05 09:42:5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房小奇  我来说两句
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近日公布“清新福建·百镇千村”,官畲村入选“福建省二十佳旅游特色村”。这个省级生态村,除了自然景观优美,最大特色在于其人文底蕴和淳朴民风华安县新圩镇官畲村挂在半山腰。

官畲村航拍图

东南网1月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琳斌 通讯员 黄建和 唐小玲 郭碧桃 文/图)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近日公布“清新福建·百镇千村”,官畲村入选“福建省二十佳旅游特色村”。这个省级生态村,除了自然景观优美,最大特色在于其人文底蕴和淳朴民风华安县新圩镇官畲村挂在半山腰。

一进村,就能感受到浓浓的畲乡风情:村里的住房外墙统一装饰畲村标志“双凤朝阳”和畲族织纹图案,畲族风情广场、畲族文化长廊、畲族文化陈列馆等建筑掩映在绿树丛中。站在风情广场往山下看,只见九龙江从山中盆地蜿蜒而过,周边青山叠翠,云雾缭绕,风景宜人。

生态文化:一部村规民约的演变

在风情广场中央,一棵枝繁叶茂、三四个人才能合抱的桂花树引人注目。据说这树几乎与官畲村同龄,大约有300年历史。

“这树保护得这么好,真是难得。”记者赞叹。

“山上还有更粗、更大的树。为了保护山顶的水源,我们这里有一条从建村开始就有的村规民约,就是任何人都不能以任何理由砍一棵树。”村支书蓝金福说。

为防止有人偷砍树枝,等干枯后再捡回家,大约在10多年前,村民们一致同意在村规民约中加上一条:干枯的树枝也不能捡回家。

“我们村是省级生态村。这个牌子是怎么来的?就是这样严管出来的。”蓝金福说。

2009年前后,村里通了自来水。因为免费,有的村民用水大手大脚。村委会组织村民讨论,大家决定在村规民约中再加一条:节约用水。

官畲村原来是个穷村,不少村民靠借赊度日,被戏称“光赊村”。从2003年开始,村民利用这里的红土地和水质优良、森林茂密、云雾天气多的生态优势,种植优质铁观音茶,产品远销各大城市。现在全村茶叶面积1600多亩,茶叶加工厂80多家,畲寨茶业专业合作社升级为国家级农民合作示范社,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18950元,家家户户都盖了新房子。

但村民开荒种茶,影响到山林的保护。为此,村里成立协调小组,规定哪块地可以开荒,哪块地不行。同时,村委会再次召集村民开会,大家同意在村规民约中补充一条:不属于保护林区范围的其他小山包,也必须确保“戴帽子”,靠近山顶的灌木丛和原始林一样不能动。

全村总体山地4000亩,如今划定保护的林地就有1600亩。

凤凰台上,畲乡歌舞跳起来。

畲家文化:一首畲歌的传承

在古色古香的凤凰台上,42岁的雷圣明忙着指挥一群畲族姑娘跳舞、走秀,拍摄旅游宣传片。

“畲族歌舞表演队有20多人,大家平时干农活,有空就集中起来排练。游客想看,就给他们表演。”雷圣明介绍。

原来,这个村落大约在350年前由漳浦迁居至此。由于地处深山,民族图腾、畲语、畲歌、畲家婚俗、请火节、打枪担等原汁原味的畲族文化得以完整保留,畲家民歌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此,官畲成为闽南畲族文化重要的研究基地,2014年9月被评为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81岁的蓝贤老人告诉记者,过去,以歌代言是畲民最喜欢、最常见的一种文化娱乐方式,在田间地头,总能听到畲民们即景抒情、随题应答的歌声。在记者的请求下,老人当场唱了一首:“蝴蝶成双翅膀翘,彩带一条束郎腰。太短娘女接上织,太长连娘一起绕。”

为了保护、传承宝贵的畲家传统文化,这些年,蓝贤老人多方收集,先后整理出版了《畲家民歌》和《畲家民歌续集》。平时,他教村里的年轻人学唱畲歌,还到镇里的小学教唱。30岁出头的蓝发明,2009年开始跟着蓝贤和其他老人学习,现已成为畲寨有名的歌手。

“这项文化遗产后继有人,我很高兴。”蓝贤老人欣慰地说。

村支书蓝金福对村民广播。

和谐文化:一个喇叭的作用

在官畲村,“书记的喇叭”鼎鼎有名。

村调解员蓝阿周笑着告诉记者:“我们村支书威信高,有事一喊喇叭,大家都会听他的话。”

蓝金福介绍,过去他手提扩音器,在村里各处走,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村规民约,通知和村民有关的各种事项,以村里的实例劝告村民和睦相处等,但总有村民反映没有听到。后来他在“桂花王”上挂上一个大喇叭,他一喊话,全村都听得见,效果很好。有一回喇叭被雷打坏了,凤凰台建后好,他就将喇叭移到台上。

每到种茶季节,蓝金福就天天通过喇叭喊话,劝导大家信守承诺,使用生物农药,施用有机肥,手工采茶等;到卖茶青时,他又通过喇叭,劝导村民不要把次茶掺到好茶中,不要砸了品牌。

有一年正月十二,村里举办请火节,来参加活动的有上千人。一位现役军人遗失了钱包,当他倍感沮丧时,村民指点他去找蓝金福。蓝金福立刻通过喇叭喊话:“有国才有家,军人为我们保家卫国……”这一喊果然奏效,很快,村里的蓝清水老人拿着钱包走上凤凰台。经清点,钱包里的东西一样不少。

记者在村里看到两块牌匾,一块是华安县人民法院授予的“无讼村(居)”,一块是新圩镇关工委授予的“创建‘零犯罪’村活动示范点”。

蓝阿周告诉记者,他当了这么多年的调解员,难得遇见几次村民纠纷。遇到纠纷,一般他带领大家重温一下村里定下的“规矩”,大家就很快和好了。

官畲村自古以来民风淳朴,村民热心支持公益事业。2004年,村里修建5公里水泥路,征地200多亩,村民纷纷无偿让出自家的茶园地,没有一人提出要钱。这两年,村里建设停车场和旅游接待中心,又有20多户村民主动让出自家的茶园、杉林、竹林等。

“当然,村干部带好头很关键。我们村有一条铁的规矩:村干部外出办公事,一分钱都不能报销,不管什么理由。你怕吃亏,你就不要当干部。干部有了好作风,村民看在眼里,就会带动好民风的形成。”蓝金福说。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