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 正文

区域锐评:绿色赶超 项目就是“牛鼻子”

2018-01-08 08:53:16 赵锦飞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房小奇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1月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赵锦飞)新年伊始,南平决定今年在全市开展“项目突破年”活动,以更大的力度、更高的效率、更实的举措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力争新增“五个一批”项目1500个,实施省市重点项目428个。

作为我省后发区域之一,南平正以绿色为底,以创新点睛,致力于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现实路径,选准七大绿色产业,让产业发展与青山绿水相得益彰。如此,跨越赶超就有了产业支撑,发展就有了“新筋骨”。但是,产业宏伟蓝图擘画好了,不能画饼充饥,还需要将产业发展细化为一个个具体项目,推动绿色产业发展项目化、可落地,这是实现跨越赶超的必由之路。

众所周知,南平的产业短板在于没有“大块头”,除了圣农集团外,并没有值得称道的产业龙头,散兵游勇多,成气候的少,难以形成产业集群。此外,由于不具有沿海地区的交通、信息等优势,大项目难招商、难落地,一直是南平发展的瓶颈。一言以蔽之,这不仅是存量经济的问题,也是增量经济的问题,不精准对焦、解决问题,要想跨越赶超无异于缘木求鱼。

以项目为载体,是稳增长的源头,也是调结构的抓手,正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存量经济需要优化,精准梳理产业链条的缺失环节,延伸拉长产业链条,是南平产业提档升级的破题之举;同时,增量经济需要做强,科学谋划一些新的大项目、好项目在南平落地开花,带动大投入、促进大发展,也是南平产业进阶升级的务实之举。

去年,南平市精准发力,始终以项目为“牛鼻子”推进绿色发展,突破项目的“量”和“质”,盘活存量,用好增量。首先,新动能需要一段时间培育,脚踏实地做优存量符合南平实际,梳理产业链条的缺失环节,以项目运作来延链拓链补链,精准定位、定向、定点,带动产业整体水平。南平有一些优势骨干企业,如南铝、闽瑞环保等企业,虽不是“大块头”,但也是“小巨人”,问题在于没有完整的产业链条和配套集群,因此大而不强。由此,南平有针对性梳理策划和对接引进了一批链条延伸项目,促进产业高端化、集聚化发展。如松溪县就围绕闽瑞环保,引进了上下游7家企业集群集约发展,打造该县历史上首个60亿元的产业集群;南平铝业向下游延伸,新上了南铝轻量化车厢项目,太阳电缆引进杭州高新橡塑公司合作开发上游的高新电缆高分子绝缘材料。

其次,今日项目层次决定明日产业品质,矢志不移做强增量,天上不会掉馅饼,等靠要行不通,已经落后人一截的南平也等不起,精准策划项目是关键,全方位、多层次谋划落地一批具有前瞻性、拉动力强的重大新项目,向更高质量发展,实现弯道超车,是南平后发崛起的务实之举。去年前10月,南平市创新理念、多措并举,新引进总投资超亿元项目626项,总投资超10亿元项目51项,一大批好项目、大项目落地生根,撑起了南平发展的脊梁。其中,既有常态抓对接,举办10场项目资本对接、招商推介活动,让环境、品牌、金融、技术、人才等要素一起碰撞出火花,优化要素配置效率;又有务实抓招商,专业招商、第三方招商等方式精准对焦,推动了总投资50亿元的浪潮大数据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南平;还有重点抓突破,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走向,做好项目策划生成和对接争取,总投资215亿元的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目前已落地建设;立足南平生态优势和山水特色,在全国首创“水美城市”建设,谋划实施12个总投资300亿元的水美城市项目。

数据表明,实现项目建设“量质齐升”,解决了南平重大线性工程基本建成之后的项目接续问题,有效扩大投资需求,前三季度建阳、建瓯等5个县(市、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先后位居全省前十名,南平在全省“五个一批”项目正向激励综合考评中位居第二名。项目高效推进,锻造了南平绿色发展“强引擎”,产业转型升级蹄疾而步稳,产业质量稳步提升。去年新增产值超亿元企业75家,前10月,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0.4%,生物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7%,数字信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7%,发展后劲十足。

以产业为支撑,南平走出了以项目为抓手实现绿色赶超的路径,为实现绿色赶超注入了澎湃动力。初步统计,去年全市生产总值1632.5亿元、同比增长7.6%。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