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2月2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智岚) 对疾病过度担心催生的市场 乳腺癌发病率,正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已成为女性的第一杀手,它不仅带来生命威胁,同时也破坏了女性曼妙的形体,给女性带来双重的伤害。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各种乳房保健按摩服务和产品,悄然兴起于各式养生馆、美容院和各大电商平台。似乎按一按,所有问题都能解决。 记者走访美容、催乳师,发现良莠不齐的“按摩师”正在用各种方法“打造”女性的胸部,对医学知识的缺乏导致女性对乳腺疾病、乳房下垂、母乳不够等问题的过度担心,从而将“乳房按摩”推向狂热。 “美容院会不定期地请一些所谓的专家,想见专家需要提前预约,专家会专门为您诊断身体,而且全是免费的。”美容院常客许芳女士说,“胸部诊断之后,就适时推荐保养套餐。一瓶瓶小精油让人爱不释手,包装极其精美,养生顾问会告诉你这东西多么健康,客户用过之后乳腺增生痊愈了,把医院的医生都惊着了。疗程有3种,基础的4998元10次,治疗型的9988元10次,巩固型的13888元10次。我买了治疗型的,但是做完以后,我的乳腺增生也没见好,因为是美容院的熟客,不好意思找她们退钱。” 小嘉哺乳结束后,胸部萎缩,来到福州一家全国连锁的美胸机构。“该机构和我签订了承诺合同书,前后做了一年多,效果不大。后来,店长就推荐我买一种泰国产的精油配合做按摩。我怀疑后来发现的乳腺增生,就与使用高浓度按摩精油有关。”记者了解到,前来美容机构咨询按摩的顾客,除了哺乳期后寻求形体恢复的女性外,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包括90后女生,想要身材更好。只要有需求,就一定有市场,各类美容、美体机构,变换着方法满足顾客需求。疏通经络、揉开胸部结节、排出残留乳汁的宣传几乎成为胸部按摩的标配,按摩师普遍以“揉出了分泌物”“排出毒素”“畅通了经络”为噱头进行推销。 定期检查是最佳乳腺保养方式 陈女士在美容院做了胸部经络疏通按摩,对方称可以丰胸、打通胸部经络,消除乳腺增生。3个月过去,陈女士发现乳房皮肤发红,乳头内陷,皮肤破溃,多孔且乳汁溢液,最后确诊为乳腺癌。医生表示,一些女性发现乳房有包块,没有去医院,反而到美容院进行揉捏按摩,相信通过按摩可以让包块减小甚至消失,但事实并非如此。 张女士在美容院按摩乳房时出现茶叶色液体,后经检查也是乳腺癌早期。张女士想状告美容院,认为自己的乳腺癌是美容院按出来的,靠按摩预防乳腺疾病是误区。 不少女性都认为全面的胸部保养,可以预防乳腺癌。这样的说法有科学依据吗?记者走访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乳腺外科林舜国主任。 “目前,没有直接的证据说明按摩会导致乳腺癌,也没有数据表明胸部保养,可以预防乳腺癌。”林舜国主任谈道,“预防乳腺癌的最佳方式是定期的检查,而不是去做按摩。” 我省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为42/10万,位列女性肿瘤疾病第一位。林舜国认为,乳腺癌是可以早发现早治疗的疾病。一些患者往往是不注意自己的乳房健康才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在前期发现乳房问题,可以做局部切除手术,既可以治疗病症,又能保持女性良好的体态。针对乳腺癌的早期预防,建议女性朋友每个月给自己做一次常规的检查,检查乳房是否对称,是否有肿块和不适的反应,如果发现有问题,应及早到医院检查治疗。40岁左右的女性朋友以及有家族病史的女同胞每年做例行检查。此外,乳腺癌的发病因素与生活习惯也息息相关,要保持愉悦的心情,不要过度紧张,适时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少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另外,不要给孩子过多的能量摄入,这样会造成孩子的早熟,增加诱发孩子乳腺癌的发生概率。 缺乏自我保养正确手段 许多女性在美妆时尚服饰搭配这些方面,耗费了大量财力精力和注意力,却不太主动关心自己的生理健康。其中少数有护理意识的女性,却又不小心踩在“假精油”和“大力按摩”的深坑上,自此彻底放弃对自身的关注,又回到女性护理的空白领域。 许多女性因为缺乏常识加上过度紧张,才容易被各种不靠谱的美容机构、专家顾问忽悠。美容院里的项目种类繁多的,每一个项目都称是专家研究设计,对女人极好,让你变美变健康。肩颈按摩、肝肾保养、美胸按摩,各种名目的面部护理、全身油压、淋巴排毒、来自瑶族的药浴…… “辛辛苦苦工作,都一把年纪了,还不能为了保养自己多花点钱?”林萍说道。她是厦门一家公司职员,连续加了几个夜班后,回家路上被美容院的广告吸引了。为了缓解疲劳,她连做了几天红外线按摩。在被医院诊断出背部神经受损后,才意识到,自己完全是花钱买罪受,光是治疗就花费了近万元。可美容院对此却矢口否认,坚持认为与美容院无关,后来经过调解,美容院一次性赔偿医疗费、营养费等共计1.5万元。 “对自己好一点”也要有科学依据,理性消费,才不会被忽悠。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