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莲花山木栈道 李艺爽 摄
东南网3月1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杰 戴敏 通讯员 温连光)
近日,中国电科长汀闪烁及激光晶体项目在长汀稀土工业园区奠基。这个龙岩市首个生产性军民融合项目,是中电科集团贯彻落实中央军民融合战略,推进企业支持龙岩、长汀老区经济建设投资兴建的项目,2019年下半年达标达产后,年产值可达2亿元,税收1000万元。
龙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兴市、人才强市三大战略,全力打好项目落地、脱贫攻坚、生态环保三大战役,取得累累硕果:龙岩列入国家军民融合特色产业示范基地,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全国林改探索树立标杆……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龙岩正不断发挥新优势,继续向打造创新型工贸旅游强市目标稳步迈进。
畅丰汽车车间里工人正在工作。 邱妤 摄
产业兴市增添新动力
龙岩将军民融合作为发展壮大新动能的重要方向和抓手,充分发挥苏区优势,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做大做强军民融合产业集群。
为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加快发展,龙岩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纲的军民融合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军民融合专题会议制度,编制《龙岩市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十三五”规划》,重点发展专用车、光电、新材料等三大军民融合主导产业。
在政策扶持上,出台《龙岩市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八条措施》,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并把军民融合投产企业列入《龙岩市成长型中小微工业企业三年培育计划》。2014年起,龙岩连续4年举办军民融合项目对接会,连续3届邀请军工代表团参加“11·8”海峡两岸机械产业博览会暨中国龙岩投资项目洽谈会活动,2015年还承办了全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高端论坛暨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年会,不断推进军民融合产业。
与此同时,龙岩大力推动民品参军。近年来,全市新增20多家企业进入军队物资供应商库、新办理11本军工“四证”。
龙岩市军民融合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地企业民品参军已初见成效,其中福建侨龙应急装备有限公司通过“无偿使用、无偿培训、无偿伴随服务”的做法,将移动式供、排水车供应武警部队。截至目前,已供应应急抢险装备95台,销售额达1.48亿元;福建龙岩喜鹊纺织有限公司作为军队物资供应商库企业,累计中标金额达5000多万元……
据统计,仅2017年,龙岩实现与部队、军工企业新签约建设项目29个,总投资129.3亿元,军民融合项目新开工16个、新投产9个。今年1月,龙岩再迎国家级“金字名片”,入列国家军民融合特色产业示范基地,成为我省唯一的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截至目前,龙岩与部队、军工企业累计签订158个合作项目,已开工37个军民融合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1.2亿元;成功转移转化41项军工技术合作项目;全市46家企业生产的八大类产品供应部队、军工企业,实现民品参军34.2亿元……军民融合已经成为当地经济新的增长引擎。
龙马环卫车间内停满待发货的环卫车。 戴敏 摄
文明之花绽放红土地
整洁的地面,独立有序的摊位,配套完善的市场工具,如今,新罗区韭菜园市场曾经的“脏乱差”已被“洁齐美”所代替。
韭菜园市场于1991年投入使用,“脏乱差”一直是市民反映较多的问题。作为新罗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项目,去年2月,韭菜园市场开始改造升级。“改造之后,这里地板干净了,摊位整齐了,还有共享冰箱。”市场内摆摊多年的摊主陈梅芳说。
2017年11月,龙岩喜获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荣誉的背后,是一项项惠民利民的创城福利:2015年以来共有17个道路项目实现完工通车,中心城区道路通行能力大幅提升;新增公共停车泊位4000个以上,有效缓解了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创新实施背街小巷市场化管理,831条背街小巷实现保洁全覆盖……
回顾3年文明创建路,龙岩市发扬“干革命走前头,搞生产争上游”的苏区优良传统,坚持“创城惠民、创建为民”的理念,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让百姓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让全民素质有效提升……一座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文明城市,在闽西大地崛起。
保持创建常态长效,成了龙岩下一个目标。去年11月20日,龙岩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文明城市建设常态长效机制的意见》。从全力推进物业缺失小区规范化管理、文明督导常态化、“街长巷长”全覆盖等多方面推动文明创建工作再出发。
“在珍惜荣誉的同时,我们更要珍惜全市人民创城实践中探索形成的一系列有效经验做法,始终坚持价值引领、文化自信,始终坚持人民中心、共建共享,始终坚持市区一体、全民参与,始终坚持驰而不息、常态长效。”龙岩市委副书记、市长林兴禄说。
龙岩市华莲路连接南环西路下穿通道的开通,减轻了市区道路拥堵状况。 李艺爽 摄
美丽宜居呈现新面貌
春节前夕,位于新罗区龙门镇的罗龙西路路面拓宽改造工程主车道正式通车。这一龙岩有名的拥堵路段在迎来大改造后,终于告别了逢节就堵的历史。
“总投资1.8亿元,全长约2230米,宽40米,双向六车道,采用改性沥青砼路面。”龙岩市城投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改造完成后不仅将大大缓解该路段路面压力,同时占道经营现象也将得到根治。
“现在河的两岸都有栈道,我和老伴每天饭后就沿着栈道走一圈,真舒服。”退休老人钟琴所说的,便是中心城区龙津河东岸(东风桥—莲花桥)的滨河绿道,栈道于今年春节前正式通行。自此龙津河两岸景观进一步得到提升,中心城区主要人文自然景观以及公园绿地也都可通过滨河绿道全线串联,形成一个不断线的生态休闲系统。
龙岩市在推进宜居美丽龙岩建设上再度发力。在轰轰烈烈的城市交通治堵行动中,拥堵节点改造、“上天入地”等一系列城建工程助力改善龙岩城市交通。
评论
全力打好 两张优势牌
福建日报记者 戴敏
2017年对龙岩来说是收获颇丰的一年,自“长汀经验”之后,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会在武平县召开,林改“武平经验”旋即在全国得到进一步推广。
中央和我省高度重视闽西老区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福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为龙岩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机遇。如何打好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这两张优势牌,成为龙岩未来发展的着力点。
龙岩市充分认识到自身优势,近年来,从保护与利用开发两方面着手,促进新龙岩建设。绿色生态方面,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年年被列入龙岩为民办实事项目,“清水翻身仗”“青山修复战”“净土保卫战”三大环保战役如火如荼进行中。
红色文化保护上,龙岩也有大动作。3月1日,全国第一部由设区市制定的保护红色文化遗存的地方性法规——《龙岩市红色文化遗存保护条例》正式实施,让龙岩红色文化遗存保护有法可依。
红绿结合,方能发挥最大资源优势。目前,龙岩已提出围绕打造文旅康养之城、全国性养生养老中心,强化资源整合,提升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发挥独特的红色文化优势,深入挖掘古田会议精神内涵,推进古田红军小镇等项目建设,开发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大力发展红色教育培训产业;深入推进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打响“清新龙岩·养生福地”品牌。
拥有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两大优势的龙岩,打好“红色”“绿色”这两张牌,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新龙岩,值得期待。
龙岩石锣鼓湿地公园 刘艳晖 摄
故事一
最幸福的时刻
福建日报记者 李凌生 通讯员 林斯乾
从2014年被诊断为结肠癌患者,陷入人生最大的困境,到经营着2000多平方米的养鸡场,成为村里脱贫典型,赖喜云只用了三年时间。
从上杭县白砂镇樟黄村驱车沿着土路上山,约20分钟后,就来到山坡顶部,赖喜云的养鸡场就坐落在这里。一大群鲜红鸡冠、金黄毛发的河田鸡在林子里追逐、刨食,不时扑腾着翅膀。
“白天满山跑,一到晚上就自动回到鸡舍。”47岁的赖喜云皮肤有些黝黑,留着短发,说话时脸上总带着朴实的微笑,“我现在每个月还要到医院检查两次。”若不是他拿出厚厚的病历单,很难想象这个说话中气十足、眼神充满自信的中年汉子是一名癌症患者。
在村民眼中,赖喜云是当地的励志典型。23岁那年,赖喜云在一家水泥厂做工,一次事故让他失去了右手两根手指。他没有自暴自弃,一直乐观、坚强地面对生活挑战。开过货车,经营过小炒店,虽不算富裕,但日子也算过得和和美美。
2014年冬天,因为下腹部有轻微疼痛,赖喜云进医院检查,结肠癌的诊断结果如晴天霹雳震懵了4口之家。“一次性就花掉了30万元医疗费。”赖喜云说,因为治病,家里的积蓄一下子被掏空,还欠下10多万元外债,整个家庭一夜致贫。
2016年,赖喜云一家被建档立卡为省定贫困户,除了各级政府的扶贫资金,他所在的白砂镇政府还根据政策为其争取到医疗、教育等相关补助。
针对因病致贫现象,上杭县出台实施健康扶贫保险。根据政策,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生病住院时,除享受以前的医疗保险政策保障外,还可享受商业医疗保险。赖喜云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大大降低。另一方面,通过贫困户子女享受“四免一补”、国家助学金等政策,他的两个女儿获得不同程度的教育补助资金。
白砂镇扶贫办主任钟育芳告诉记者,赖喜云脱贫意愿非常强烈,身体好转后积极投入生产,当地政府和挂钩干部与其充分沟通后,为其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白砂镇为赖喜云牵线搭桥,引进华润五丰农业公司与其合作,发展林下养鸡产业。为解决启动资金问题,扶贫部门还帮助赖喜云申请到5万元免息小额信贷以及50万元低息创业贷款。2017年6月,赖喜云在公司的指导和支持下,建成河田鸡养殖场。
如今,赖喜云的大女儿卫校毕业后进入龙岩一所社区卫生院,小女儿正在读高一,每逢节假日,两个女儿都会到鸡场帮忙。在赖喜云看来,一家人共同为未来奋斗,是最幸福的时刻。
故事二
最幸福的时刻
福建日报记者 李凌生 通讯员 林斯乾
从2014年被诊断为结肠癌患者,陷入人生最大的困境,到经营着2000多平方米的养鸡场,成为村里脱贫典型,赖喜云只用了三年时间。
从上杭县白砂镇樟黄村驱车沿着土路上山,约20分钟后,就来到山坡顶部,赖喜云的养鸡场就坐落在这里。一大群鲜红鸡冠、金黄毛发的河田鸡在林子里追逐、刨食,不时扑腾着翅膀。
“白天满山跑,一到晚上就自动回到鸡舍。”47岁的赖喜云皮肤有些黝黑,留着短发,说话时脸上总带着朴实的微笑,“我现在每个月还要到医院检查两次。”若不是他拿出厚厚的病历单,很难想象这个说话中气十足、眼神充满自信的中年汉子是一名癌症患者。
在村民眼中,赖喜云是当地的励志典型。23岁那年,赖喜云在一家水泥厂做工,一次事故让他失去了右手两根手指。他没有自暴自弃,一直乐观、坚强地面对生活挑战。开过货车,经营过小炒店,虽不算富裕,但日子也算过得和和美美。
2014年冬天,因为下腹部有轻微疼痛,赖喜云进医院检查,结肠癌的诊断结果如晴天霹雳震懵了4口之家。“一次性就花掉了30万元医疗费。”赖喜云说,因为治病,家里的积蓄一下子被掏空,还欠下10多万元外债,整个家庭一夜致贫。
2016年,赖喜云一家被建档立卡为省定贫困户,除了各级政府的扶贫资金,他所在的白砂镇政府还根据政策为其争取到医疗、教育等相关补助。
针对因病致贫现象,上杭县出台实施健康扶贫保险。根据政策,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生病住院时,除享受以前的医疗保险政策保障外,还可享受商业医疗保险。赖喜云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大大降低。另一方面,通过贫困户子女享受“四免一补”、国家助学金等政策,他的两个女儿获得不同程度的教育补助资金。
白砂镇扶贫办主任钟育芳告诉记者,赖喜云脱贫意愿非常强烈,身体好转后积极投入生产,当地政府和挂钩干部与其充分沟通后,为其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白砂镇为赖喜云牵线搭桥,引进华润五丰农业公司与其合作,发展林下养鸡产业。为解决启动资金问题,扶贫部门还帮助赖喜云申请到5万元免息小额信贷以及50万元低息创业贷款。2017年6月,赖喜云在公司的指导和支持下,建成河田鸡养殖场。
如今,赖喜云的大女儿卫校毕业后进入龙岩一所社区卫生院,小女儿正在读高一,每逢节假日,两个女儿都会到鸡场帮忙。在赖喜云看来,一家人共同为未来奋斗,是最幸福的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