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雕像 融合发展,文化与生态撑起旅游大业 2017年,湄洲岛接待海内外游客563万人次,同比增长10.4%,全社会旅游收入35亿元,旅游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湄洲岛管委会主任林韶雯说:“围绕打造世界妈祖文化中心核心区,我们做大做强妈祖朝圣与滨海生态旅游两个品牌,对妈祖文化、滨海风光等旅游资源进行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管理,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 湄洲岛旅游发展的大格局正在形成,北部妈祖朝圣区、中部湖石淉生态休闲区、南部黄金海岸休闲度假区与白波湾休闲度假区各具特色。全岛海岸线长30.4公里,分布着13处总长20公里的金色沙滩和连绵5公里的海蚀岩,还有各类风景名胜20多处。妈祖文化、滨海风光、渔村风情、海鲜美食是湄洲岛独特的旅游资源。 湄洲岛实施“文化+”“生态+”“旅游+”跨界融合发展战略,把文化与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文化+”战略,以妈祖品牌提升为核心,营造朝圣氛围,巩固湄洲妈祖“祖”的地位; “生态+”,从2012年以来,湄洲岛不断加大力度建设国家级海洋公园,进一步保护性开发独具特色的滨海生态资源。如今,黄金沙滩、莲池沙滩、鹅尾神石园景区等著名景点,渐渐露出美丽容颜。 湄洲岛实施“旅游+”跨界融合发展战略,做精特色菜系,培育特色民宿,开发文创业态,丰富娱乐产品,形成“吃在湄洲”“住在湄洲”“购在湄洲”全产业、全天候旅游产品体系,推出观光渔市、夜景水秀、大型妈祖文化演出、海上运动中心等旅游项目,让游客欢畅游湄洲。 采访札记 找准时代发展新坐标 □黄雪梅 “‘发挥妈祖文化等民间文化的积极作用’的表述,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表明弘扬妈祖文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莆田市发改委主任王世文说。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福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院执行院长黄茂兴介绍,他每次到湄洲岛调研,都发现有新变化。湄洲岛打响妈祖朝圣与滨海生态旅游两个品牌,实现朝圣岛、生态岛、旅游岛“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确实找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为了落实“把湄洲岛保护好”的重要嘱托,2017年12月,莆田市出台了《关于切实保护湄洲岛的若干意见》,提出“新八条”,政策再支持,人才再倾斜,资金再加码,同时推动立法保护生态环境,确保湄洲岛以更新的发展理念、更严的生态标准实现更高水平发展。 新时代,新作为。为了建设“美丽中国示范区”“中国生态文明示范基地”,湄洲岛正努力创新体制机制:一是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机制。坚持规划引领,划定全岛生态保护红线、绿线和海空控制线等“三线”,坚守生态底线不可逾越,坚决制止和严厉打击破坏自然生态行为。二是实施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机构设置向生态倾斜,设立生态保护委员会,加强执法部门的整合和执法人员的下沉,形成强大的管理合力。三是深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现重点领域、重要区域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初步建立多元化补偿机制,促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四是探索激活全局的试验机制。借鉴复制自贸区政策、经验,在对外开放、商贸合作、旅游金融等领域探索新路径,重在综合执法制度、市场监管制度和投资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开展试验。 “站在新时代,生态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坐标系中,处于横坐标的基础地位。湄洲岛以‘一地三岛’建设为方向谋发展,是找准了时代发展的新坐标!”黄茂兴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