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4月2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智岚) 老年消费者成保健品“重灾区” 因听信商家包治百病的宣传,王阿姨在某健康食品商行购买肽杞口服液,但是她吃后并没有任何效果反而引起血压升高。她要求商家退货款2万元,商家不同意,于是她向武夷山市消委会投诉。 经了解,王阿姨购买的肽杞口服液售价高达5000元一份,商家确实存在夸大功效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的行为。经过消委会工作人员的耐心调解及批评教育之后,商家同意退还王阿姨货款2万元。 日前,省消委会在其发布的《2017年度全省消费投诉情况分析》中指出,保健品消费,已经成为消费投诉新热点。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空巢或独居老人增多,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信息不对称、认知能力弱、身体机能下降等特点,通过虚假宣传、设置消费陷阱等手段骗取钱财。很多老年人发现上当受骗后,因缺少相关购买信息和未留存必需的相关证据,维权困难重重。 保健品消费乱象丛生 近年来,国内一些保健品外包装上大多刻意标注出“高大上”药材名称,有的保健品商家甚至打出了少数民族的旗号,如蒙药、藏药、苗药等。还有一些保健品商家直接拿“同仁堂”等作为担保,还有部分经营者为了推销保健品,以所谓“专家”或患者名义“现身说法”,用不科学的论述夸大功效,刻意混淆保健食品与药品的概念区别。 另外,针对老年人群体进行“特殊销售”,利用老年人治病或保健心切,渴望得到专家、医生指导的心理,采取低价旅游、免费体检、免费咨询、养生讲座等方式以虚高的价格推销产品,特别是所谓的中药、中成药和保健食品。 不少老年人对保健品的理解存有一定偏差,他们将保健品当成药品来服用,对产品的期望值很高。事实上,保健品属于食品,不是药品,在治疗疾病方面,保健品不能替代药品,患上疾病还是必须到医院等专业机构进行正规的对症治疗。 根据《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对保健品和一般食品进行了严格区分,强调保健食品在标签和说明书上,都必须醒目标识“本保健食品不得替代药物治疗”等相关规定。 省消委会有关人士提醒广大消费者:购买保健品时,一定要认准国家正式批准文号。正规厂家出品的保健品都会有国家正式批准文号,买时一定要看是否有“国食健字”或“卫食健字”的批号,然后去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上查一下有没有这个批号。 |
相关阅读:
- [ 04-27]不法分子组团忽悠老年人购保健品 诈骗手段有变化
- [ 04-18]福建省食药监局通报第16期食品抽检结果 4批次保健品不合格
- [ 04-04]把补钙保健品当家常便饭?过量可能得不偿失
- [ 03-14]福建立案查处462起食品、保健品相关案件 最大金额案超1000万元
- [ 02-24]食药监局:凡称能防治疾病的保健品,一律别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