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如燕(右一)在教学生评话表演。
城市变迁 受众面日渐萎缩
30年前,福州评话伬唱节目《小夫妻三戏星期七》曾唱进中南海,获得听众一致好评。然而,和许多传统地方曲艺一样,福州评话伬艺如今也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曲艺呈现不景气现象是全国各地的共性。福州评话和伬唱出现滑坡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强淑如告诉记者,随着城市的发展,不少老街巷被改建,听评话伬唱的观众在搬迁中分散了。曾经每场至少几百人的听众,如今只剩几十人,而且大部分都是老人家,受众面越来越小。
对于福州伬艺传承的现状,强淑如有些无奈:“目前我们单位伬艺方面的演员不到10人,加上业余的也就十几个,这是多大的危机啊。”
福州评话也面临着同样的危机。“现在的年轻人会讲福州话的不多,更别说听懂福州的谚语、俗语、歇后语了。听不懂怎么理解其中的乐趣?没有听众,讲得再好,也没有用,渐渐就没人来学了。”陈如燕话语中透出深深的无奈。陈如燕和强淑如告诉记者,最大的心愿就是将评话和伬唱传承下去,只要有人愿意学,她们就愿意教。
传承培育 期待星火能燎原
近些年,福州市一些学校开展了非遗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活动,为孩子们演出福州评话、伬唱等节目。强淑如告诉记者,她和陈如燕每周三都会去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给学生上课。但目前开展此类乡土教学的学校并不多,而且没有形成常态化,更没有一套完整的教材。要想让评话和伬艺再放光芒,估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省市各级政府在保护和传承上做了很多工作,也加大了对地方曲艺人才的培育。可尽管免费招生,依然很难招到学艺者,即使有年轻人来学,能坚持下去的少之又少。
据了解,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政协文史资料“存史资政”的作用,进一步繁荣和振兴福州地方戏曲,福州市政协文史学宣委、福州市文广新局等单位联合发起《叙事——福州闽剧评话伬艺保护传承的集体记忆》史料征编出版工作,将以韵味深远的福州非遗声音,迎接2019年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的到来。
希望在若干年后,还能听到福州评话与伬唱的天籁之音。这是陈如燕和强淑如的心愿,也是所有为传承不断探索的各方的期望和目标。
扫码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