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5月30日讯(本网记者 林峰峰)今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福建省环境状况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2017年福建省环境状况公报》。福建省环保厅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郑彧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福建日报记者:刚才您发布了2017年福建省的环境质量状况,作为生态环境的“优等生”,目前福建省还存在哪些环境质量高位运行的短板?针对这些短板,接下来,我们环保厅将采取哪些举措?
省环保厅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郑彧:刚才,我已向大家介绍了2017年全省环境质量状况,从总体上看继续保持了优良水平。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福建省环境质量还存在一些短板。比如,受不利气象条件和本地源、外来传输共同影响,福建省臭氧污染问题逐步显现;部分地方小流域水质问题仍较突出,主要流域个别断面水质未能稳定达标。分析其污染来源,既有工业源,也有生活源、农业源。这既说明了污染成因的复杂性、复合性,也说明了污染治理的艰巨性、长期性。
解决这些问题,核心仍在治理,关键还在行动,既要治标更要治本。去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下,我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
比如,针对臭氧污染问题,我们制定实施了《福建省重点行业VOCs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完成600多个治理项目,同时加强了区域联防联控。前不久我们专门制订了《臭氧污染防控指南》,根据各地气候、地形和产业结构等不同,针对性提出应对措施。下阶段,要对标空气质量标准,全面启动打赢蓝天保卫战作战计划,坚持臭氧和PM2.5协同控制,突出重点,精准施策:一是深入实施《福建省臭氧污染防控指南》,指导各地增强臭氧污染防治的科学性、针对性和靶向性;二是继续狠抓治理、提升、监管,开展大气污染超标因子达标专项行动,分因子分重点行业建立台帐并落实治理措施;三是推进区域大气联防联控,推动区域空气质量整体提升。四是实施精细化应对措施,打通从监测预警、会商研判、污染管控、督查落实到评估提升的各个环节,实现快速响应、有效应对。
在流域水环境治理上,将继续围绕环境质量,进一步下沉工作重心,推进实施“一企一策、一源一策、一河一策”。要持续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为民办实事项目和“小流域治理”投资工程包,通过省级财政每年5亿元的小流域“以奖促治”专项资金,带动市、县级财政投资不低于20亿元,其中将重点实施溪流沟池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工程,“提升一条、销号一条”,紧抓不放,坚决按照省政府部署,今年底前全面消除省级考核的劣Ⅴ类小流域水体,消灭牛奶溪。在主要流域整治方面,对不能稳定达标的断面,将实施“红黄蓝”分类预警,强化通报提醒、督查考评,以高压态势督促各地制定实施水体限期达标工作方案,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水质稳定达标。此外,我们还将紧盯长效机制,会同各级河长办,完善河道专管员制度,进一步健全“有专人负责、有监测设施、有考核办法、有长效机制”的河流管理新机制。
抓好生态环保工作,需要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关于近年来福建省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一些具体举措,刚才我已经作了介绍。下阶段,我们将强化污染防控“一事一预警”机制,常态化实时向地方党政领导推送环境预警信息;同时将结合中央环保督察、省级环保督察、党政同责考核“三大督察”,完善问题台账、任务台账、责任台账,强化调度、通报、督查,进一步压实责任、加快治理、改善质量。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省委常委会会议随即进行了传达学习贯彻。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和省委的部署,与有关部门携手进一步提高环境治理水平,集中力量攻克环境质量的短板问题。不靠天帮忙,更靠人努力!我相信,在全省上下的努力下,“清新福建”的名片会越来越亮,群众的环境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越来越强。
福建电视台记者: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三大战役之一。今年福建省将如何结合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打好这场攻坚战?
省环保厅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郑彧: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始终把抓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作为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一个重大举措。
去年,中央环保督察一结束,福建省就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坚持举一反三、标本兼治,重点以实施“三抓三促五整治”为抓手,也就是抓好污染治理的清新水域、洁净蓝天、清洁土壤“三大工程”,抓实生活污水治理能力、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危险废物处置能力“三大能力”提升计划,深化淘汰落后产能、建筑饰面石材行业、“散乱污”企业、畜禽养殖污染、环境安全隐患“五大专项”整治,将督察整改工作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机结合起来,切实解决福建省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同时,福建省还将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情况列为党政领导生态环保目标责任考核和省级环保督察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压实整改的主体责任。目前,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72项整改任务已完成27项,其余45项都按序时进度持续推进,整改工作已进入最后攻坚冲刺阶段。
4月25日和5月2日,于伟国书记和唐登杰省长又分别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要严格落实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结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对照督察整改任务,逐条对标,挂牌督办,确保整改到位。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结合中央环保督察问题的整改,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打好这场攻坚战:
一是把督察问题整改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抓手,会同有关部门全力推进蓝天保卫战、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水源地保护攻坚战、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九龙江口和厦门湾综合治理攻坚战等7个专项治理行动。
二是全面梳理薄弱环节,逐一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通过定期会商、集中办公、联合验收等,确保整改任务落实到位一个、对账销号一个。
三是实化网格监管,进一步推动整改工作重心下沉,全程发挥问题反馈、技术支撑、决策支持和效果评估等作用。
四是把中央环保督察、省级环保督察、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结合起来,形成“三合一”督察清单,持续跟踪,动态调整。同时,建立健全考核机制,通过调度通报、公开曝光等手段,层层传导压力,确保整改质量。
五是加强信息公开,定期公布督察整改任务推进情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倒逼问题解决。
人民网记者:我们注意到,近年来我们省的环境执法在全国的名次都是比较靠前的,请介绍一下,当好“清新福建”的神圣守护者,我们都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
省环保厅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郑彧:确实,近年来,我们省的环境执法成绩一直位居全国前列。2013年以来,福建省环境污染行政处罚案件1.97万件、处罚金额5.9亿元,办理刑事移送案件656起。2017年全国环境执法大练兵,福建省有9个单位获评全国表现突出集体,10名执法人员获评全国表现突出个人,获评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总数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在刚刚召开的全国环境执法工作会议上,生态环境部翟青副部长为福建环境执法工作大力点赞,我们数了一下,他在表扬过程中共16次竖起了大拇指。
这些成绩,与这几年我们在执法机制、方式手段、战术战法等方面不断创新密切相关。
首先,强化龙头带动。我们常设9个省级执法督导组,通过驻点督查、机动巡查、重案协查、交叉执法等方式,全省一盘棋,全力打造严谨规范、敢拼会赢、高压监管的执法新常态。
其次,用好技术手段。通过移动执法规范化、网格监管信息化和在线监控精细化,提升精准执法水平,实现阳光执法、规范执法。
第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创新战术战法。随着环境执法越来越严格,一些企业的违法排污行为也越来越隐蔽,比如偷设暗管等也是“深思熟虑”,还有利用时间差和环境执法人员“打游击”等等。面对这些新挑战,不仅我们总队常常与企业斗智斗勇,我们各地执法队员在实践过程也开创多种战术战法。
比如,针对违法企业躲猫猫的情况,我们采取了“五个结合”的执法方式,即昼查与夜查、晴天查与雨天查、上班日查与节假日查、驻点督查与机动巡查、面上排查与重点突查相结合。白天检查没有问题,就晚上来查,泉州晋江市执法人员在凌晨4点突击检查,查处一牲畜屠宰场偷排废水的违法行为。晴天检查不排污,就雨天来查,三明市执法人员克服台风天气的影响,冒着倾盆大雨赶赴现场,成功查处某纸业公司超标排放废水的违法行为。上班日检查没有偷排,就节假日来查,漳州南靖县执法人员在国庆假期连续执法,顶着暴雨,通宵奋战11个小时,成功查获某企业私设的偷排暗管。
有些污染企业认为自己刚被查过,短期内不会再被查,我们就创新了“杀回马枪”的战术,执法人员再次突查,而且还是在非上班时间。此外,我们还有“集中摸排”“顺滕摸瓜”等战术。比如说,厦门集美区执法人员顶着烈日,连续打开16个雨水井盖,持续奋战十几个小时,终于锁定私设隐秘暗管将废水偷排入风景湖的违法企业。漳州龙海市执法人员在某山地排查时闻到酸性气味,循味追踪,查处一家直排酸洗废水企业。泉州晋江市执法人员地毯式排查不放过细微疑点,查获一家隐藏在猪圈内、门内门外堆满猪饲料做伪装的“黑电镀”。
还有一些企业躲到深山野地,以为没人会来,结果我们龙岩武平县环境执法人员一天之内穿越闽粤赣三省交界近500里山路,在省际“三不管”地带连续端掉数个非法造纸、非法电子垃圾焚烧、非法熔铝窝点。
这些年的执法成效来之不易,除了上述战术战法的创新外,归根结底还是在于我们锻造了一支环境执法铁军。他们有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有着“不破楼兰终不归”的决心。
这里,我再给大家分享一个我们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查获漳州一家企业利用涨退潮直接向九龙江偷排废水的案例。这家酸化油生产企业在位置上有个比较特殊的地方,三面临江,只有一条村道通向工厂,如果走正门很容易惊动厂方,较为可行的方案就是趁着夜间退潮时机,沿着滩涂靠近该厂,并且在企业排放废水时,第一时间采样。省环境监察总队的执法人员在查处这家企业时,在对岸整整蹲守了近半个月,摸清企业利用涨退潮和排污规律后,凌晨2点划船过江,在退潮后齐腰深的淤泥里沿着岸边趟了近800米,摸到厂方非法排放口,终于抓住企业违法排污的现行。
当然,在我们环保系统,类似的案例并不少见,不仅执法,包括我们许多环境监测和管理人员。比如说监测人员,为了采个样品,他们不仅要携带沉重的仪器爬上几十米高的烟囱,或者下到十多米深的河流深涧,还要连夜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通宵监测。
事实证明,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只要守纪律就能有底气,底气足就能严查敢干,敢查会拼就能取得好成绩。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打造一支生态环境保护铁军,让人民满意、让群众放心。同时,也请大家继续关心、理解、支持、监督我们的工作。
福建新闻广播记者:党十九大提出,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今年环境日的主题“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也很好地契合了这一点,那么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我们政府、企业、公众都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共同守护碧水蓝天?
省环保厅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郑彧: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清新福建”,是全省人民的永久期盼和共同愿景,既需要政府强化主责、主动作为,更需要企业和社会积极响应、共同参与、合力推进,通过横向上“联起来”,纵向上“动起来”,发挥“1+1>2”的作用。
在政府层面,要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让各级领导干部提升建设生态文明、推动高质量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勇担“关键”之责;要加大全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和信息公开力度,进一步提高全民环境意识,让大家了解环保、参与环保、支持环保;要推动学校的环境教育,将环保理念潜移默化、持续不断地深入到课堂内外,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环保意识。
在企业层面,排污单位要学法用法守法,切实增强环保意识,切实规范自身环境行为,切实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具体而言,既要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和各项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大投入,提升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水平,做到污染“治”得到位;又要加强运行管理,严格落实环境管理要求,同时依法开展自行监测并主动公开污染排放等信息,接受群众监督,做到“管”得到位。
在个人层面,每个公民既是环境的受益者,也是污染的潜在贡献者。需要我们从细微之处做起,从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做起,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和共享单车等方式出行,促进资源节约、节能减排。同时,我们欢迎大家通过12369环保投诉热线,对各类违法环境行为进行举报、监督,共同守护绿水蓝天。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民众参与到各类环保志愿活动中来,并宣传带动身边的人,让生态文明理念进一步在八闽大地落地生根,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新华社记者:请介绍一下福建省“生态云”平台的建设情况。
省环保厅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郑彧:早在2000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生态省”建设和“数字福建”建设的战略思想。福建省环保厅把二者有机融合,从2002年建设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至今,已陆续建设了30余个环境信息化系统,对环境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015年以来,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我厅按照“大平台、大整合、高共享”的集约化建设思路,建设了福建省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是全国首个建成的省级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并作为“数字福建”的典型应用案例,在今年4月召开的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进行专题展示。
该平台构建了一纵一横的数据整合共享体系,纵向向上打通生态环境部、向下穿透至市县级环保部门及相关企业,横向汇聚了相关厅局及互联网等数据,实现与22个省直相关单位数据共享。目前,该平台已汇聚了生态环境业务数据、物联网监测数据(水、大气、辐射、污染源、机动车环保检测等)、互联网数据、遥感数据和数值模型计算数据(大气预报等)五大类型数据超过78T(未含视频数据),总计超过80亿条,日增容量约1T。
该平台初步构建了环境监测、环境监管、公众服务三大信息化支撑体系。在环境监测信息化应用上,可以按环境要素开展综合分析,为打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支撑;在环境监管信息化应用上,通过跨业务系统的数据整合,可以形成污染源“一企一档”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污染源精准化监管水平和环境预警应急能力;在公众服务信息化应用上,建设面向企业、公众的统一门户,可以集中开放数据服务,强化信息公开,引导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参与的多元共治的环境治理格局。
下一步,我们将在应用中不断完善、不断提升平台功能,为福建省生态环境决策科学化、监管精准化、服务高效化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海峡都市报记者:目前排污污染可能越来越隐蔽,国家对环境监测标准也越来越高,近些年我们省有没有投入或计划投入一些新型的环境监测或者辅助执法的设备?还有,能否公布一些去年的环保典型案例?像3.15那个消费维权案例。
省环保厅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郑彧:近年来,一些排污企业为规避监管,违法手段越来越隐蔽,执法难度越来越大。为解决这一难题,福建省各级环保部门在加强环境执法能力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对新型环保监测和辅助执法检查设备的投入,推进科技在环境监管和环境执法中的应用领域。全省多地购置引进“无人机”、便携式VOC快速检测仪、便携式水质检测仪、烟气测定仪等新型设备,并积极用于对重点流域、重点行业的专项检查和对涉及环境信访投诉案件的查处。
在这里,我想强调一下,这些设备对环境监测执法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我们之所以能够在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中取得良好成绩,归根结底还是在于我们着力打造环境执法的尖刀劲旅。比如说,我们的执法队伍在执法时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直观上判断企业存在违法行为,但一时半会还查不出,即使通过仪器监测也查不出来。这种情况下,我们执法队员往往不轻言放弃,不放过蛛丝马迹,经过努力最终把企业违法问题挖出来。
对于您提出的环保典型案例问题,2013年以来我厅共将794个突出环境问题列入省级挂牌督办,并责成地方严肃查处、限期整改。我们正在全面梳理去年全省的环境违法案件,准备筛选出十大案例,届时会向社会公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