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办理产权登记审批由246个工作日压缩到现在的主流程40个工作日,提交申请材料从373项减少到76项,厦门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取得良好成效,今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改革试点城市之一
东南网6月1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世雄 潘抒捷 通讯员 叶建立)
近年来,厦门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通过“一张蓝图”统筹项目实施、“一个系统”实施统一管理、“一个窗口”提供综合服务、“一张表单”整合申报材料、“一套机制”规范审批运行,使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办理产权登记审批,由246个工作日压缩到现在的主流程40个工作日,提交的申请材料从373项减少到76项。
今年5月2日,厦门被国务院列为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城市之一。6月5日,住建部在厦门召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培训会。作为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取得良好成效的城市,厦门在会上介绍有关经验。
一张蓝图 统筹项目
由于地方规划的管理体制是部门分治、集权管理,各类规划存在不一致、不协调的差异。对国内一些城市而言,往往面临一个问题:空间矛盾、规划打架,导致后期审批的反复。
作为28个多规合一全国试点市县之一,2014年6月,厦门全面启动多规合一改革。当地以《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提出的城市理想空间形态为指引,衔接基础数据、用地分类标准和用地边界,统一各类图纸坐标系,形成覆盖全市域城乡的一张蓝图。
“厦门据此搭建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统一管理空间规划数据,接入288个部门协同完成项目策划生成工作。”市行政服务中心副主任陈玉辉说,制定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运行规则,对一张蓝图的管理、各类型项目策划生成规程及监督管理体制进行了规范,明确项目策划生成工作“谁发起、谁牵头、谁协同”,以及“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做”。
4月2日,作为牵头单位,同安规划分局就厦门轨道交通6号线官浔站配套项目预选址与市土地开发总公司、市经信局、同安国土分局、同安环保分局、轨道集团进行第一轮协调。协调中,同安国土分局提出有条件同意,原因是该项目占用限制建设区62平方米,需要该部分进行剔除后,方可办理用地手续。4月9日,按国土部门意见,规划部门及时调整选址边界,在次日的第二轮协调顺利通过,快速推动项目落地。
事实上,不只是划拨项目落地协同,招商项目同样如此。去年,通富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与海沧区政府签订共建集成电路先进封测生产线的战略协作协议。海沧经信局与海沧安监局、市规划委、市经信局、市环保局等多个部门紧密配合,23天就完成了一期地块挂牌出让,不到60天完成了配套设施在其他地区没有体会到的快速与便捷。
经两轮审批制度改革,厦门市工程建设项目从策划到落地明显提速。去年,厦门302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66亿元,超额完成340亿元投资计划。
一窗受理 并联申报
京东亚洲一号厦门同安物流园是厦门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4日,项目开发报件经理潘丽芳来到市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建设项目配套的市政工程设施建设审批事项。“我们只用两个月就办出施工证。”她说,按以往做法,项目的质量监督手续和施工许可证无法同时送件办理,在厦门却可以做到。
无法同时送件办理,实际上是传统审批模式中前置手续过多的问题,存在于工程规划许可办理、用地批准手续、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等各环节。对此,厦门有了再造流程的思路和考量:推动工作导向从部门审批需求向业主办理需求转变,打破部门藩篱,形成程序简约、时限明确、管理规范的并联审批体系。
2014年8月,厦门依托多规合一业务协同管理平台,同步开发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并根据改革推进不断升级改造。“各部门分头受理,部门系统独立,审批信息碎片化,就无法有效监管审批行为,可能出现随意补件、恶意退件的现象,群众获得感差。”陈玉辉说,通过这一审批管理综合系统,实现一窗受理、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全程监管,把并联审批流程固化到每个项目审批过程中。
厦门安居集团有限公司是专营保障性住房及公共租赁住房相关业务的公益性企业,近期开工建设马銮湾保障房地铁社区及五缘湾医疗园区配套公租房仁和公寓。“这两个项目从策划生成到正式开工,仅用3个月。”公司规划部作为项目前期报件员的连小莉说,审批时序调整,不少审批事项取消或合并变成职能部门的内部流程,部分审批事项手续更简化,提高了审批效率和精准度,加快了项目落地、开工。
陈玉辉说,并联审批阶段实行“一表受理”,统一收件、同时受理、内部流转、并联审批、限时办结。“我们只需填写一张表格,提交一套申报材料,行政服务中心就会分配给各部门审批,完成多项审批。”潘丽芳说,一个窗口落实了并联审批申报,由“1对N”变为“N对1”,减轻了企业负担,一张表单大幅精简申请人需准备的申报材料,提高了审批效率。
据介绍,厦门市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办理产权登记审批,由过去的246个工作日压缩到现在的主流程40个工作日;以前所需的申请材料是373项,现在减少至76项。
一套机制 规范运行
如何提高部门执行改革的积极性?厦门依托特区立法权,推进多规合一立法,让改革有法可依;各部门根据改革分工,制定改革配套文件,夯实改革运行基础;从简政放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强中介监督管理等方面公布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配套文件,从制度层面保障改革顺利推进。
“厦门在工程建设审批领域率先推行负面清单制,公布了修建性详细规划、建筑景观艺术评审、日照分析、三维建模、水土保持审批、环保审批准入特别限制措施等6份审批负面清单。这就保障了清单之外再无审批,也不得限制相关行业准入。”陈玉辉举例说。
今年4月,厦门市政府办公厅印发进一步深化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改革方案(试行),对符合各片区(产业园区)清单式管理的建设项目,以及明确的31类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民生工程项目,一律实行环评文件审批告知承诺制。5月29日,市环保局受理《芦澳路(马青路-翁角路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申请,当场出具审批决定,节省审批时限22个工作日。
再如多图联审,实行“技术审查与行政审批相分离”模式,将消防、人防、市政、园林、防雷等专业技术审查统一委托施工图审查机构进行审查,解决“多头审、多头改、多套图”的问题。厦门将房屋建筑工程的消防设计审查(或备案)委托施工图审查机构一并审查,消防部门依据图审机构出具的施工图审查合格意见书出具行政批文,审批时限进一步压缩。
陈玉辉说,这些举措消除部门因改革措施于法无据而被问责的顾虑。同时,通过建章立制,将创新成果加以固定,确保改革的长效性和执行力。注重改革措施的合法性,确保改革在法律框架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