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周末,在试点小区开展“绿色爱心日,资源大回收”活动。 社会组织和政府部门 双管齐下 位于南街街道的名湖豪门小区,在2017年11月开始进行生活垃圾干湿分类试点,厨余垃圾由福州市城管委委托企业转运。2017年底,省环保志愿者协会培训小区业委会成员成为垃圾分类志愿者,由小区物业、在地和外围环保志愿者组成的志愿者团队,成为政府之外推动小区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力量。 6月12日,小区门口的见福便利店里,店员清点发票后,告诉省环协工作人员:“到今天为止,用绿色积分购买的商品累计190多元。再过10多天,要过来再次结算。” 在小区的物业公司办公室,赵主任清点完物业费、停车费发票,告诉记者:“这其中有1500多元,是居民用‘绿色积分’兑换的。” 每周周末,省环协组织小区志愿者,一起开展“绿色爱心日,资源大回收”活动。与物业公司、小区便利店合作,把居民回收的纸皮、塑料瓶等可回收物兑换成积分,用于物业费、停车费、便利店消费等用途。“目前连续开展16期废弃资源大回收活动,共回收纸皮2848公斤、报纸296公斤、塑料167公斤、旧衣服206公斤,有效实现了干垃圾的减量。”小区业委会代表、垃圾分类志愿者郑老师说,“多方协力,垃圾分类真不难。” “名湖豪门小区的居民多为教师、事业单位人员,环保意识较好,物业公司的支持度也比较高,在这样的小区里推行垃圾分类,接受度较高,但正确率还需要提升。在这方面,志愿者团队扮演了关键角色。”省环保志愿者协会的黄厚新说。 在参加垃圾分类试点的几栋楼下,门厅外的广宣屏幕每隔一会儿就播放一段垃圾分类的视频,视频的主角是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在介绍垃圾分类的好处和方法。这些小小志愿者都来自小区的居民家庭。 “我们成立小小广播站,每栋楼选一个孩子作为小志愿者,拍摄小视频予以传播,带动更多家长参与垃圾分类。”郑老师说,他们还邀请环保达人开展环保手工DIY小课堂活动,让小孩参与旧物再创造。邀请大学生志愿者进入小区的划片小学湖滨小学,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小课堂活动,带动整个家庭参与生活垃圾分类;设计“诚信积分表”,由志愿者每天计算居民的垃圾分类参与情况,把积分公布在各栋楼的一楼…… “马上过端午节了,我们准备在小区广场举办包粽子等民俗活动,也要把垃圾分类宣传结合进去。”郑老师说,培养一种生活习惯,人的支持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截至目前,名湖豪门参与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的居民知晓率达到96%,分类正确率超过20%,100%居民认可志愿者团队。 记者手记>>> 值得期待的开始 在采访中,鼓楼区环卫处的工作人员坦言,在2017年之前,鼓楼区也曾多次尝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很可惜都没有持续下去。这其中有种种原因,也让他们积累了经验:政府购买服务大多为政府主导,但生活垃圾分类这一项工作,却是由居民主导的,如果没有居民的主动参与,仅仅依靠企业或政府,确实难以为继——单靠政府强制施行,执法成本太高;单靠企业经济刺激,也不可能持续太久,因此,要在提升居民意识的过程中,逐步完善法规和做法。三者缺一不可。 于是,在政策支持、厨余垃圾处理厂即将建成的大好时机下,鼓楼区开始了多方合力的尝试。引进社会志愿者组织,培训在地志愿者,长期驻点提升居民的参与意识;鼓励各个企业参与设备的设计与运行管理;同时也在社区、街道开始了工作人员的培训。虽然道阻且长,但这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