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闹市区的林森公馆。
东南网7月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树红霞 文/图)
建筑是活着的城市历史。有故事的老建筑如何存续?漫步被誉为“万国建筑博物馆”的福州老仓山,记者与一幢幢有故事的老建筑不期而遇。
让人欣喜的是,这些老建筑,正以新的姿态讲述着这座城市的历史故事,延续着城市文化血脉,在传统与现代、保护与活用的维度之间觅得出路。
老洋房里的童趣阅读
6月30日,周六,行走于仓山区对湖街道程埔头七星巷,记者被一座青砖黑瓦的西洋式建筑留住了脚步。原来,它就是变身为绘本馆的省级文保单位林森公馆。
径直往里走,只见一楼几个阅读区,数十对家长和孩子正手捧绘本席地而坐,家长绘声绘色地讲,孩子饶有兴趣地听。
在二楼手绘室,故事妈妈讲故事的活动刚刚开始。
“小嘴巴。”“闭上了。”“小眼睛。”“看老师。”……伴随这样的一问一答,故事妈妈邓恩铃带着一群3至6岁的孩子,走进美国作家艾比·哈隆创作的绘本《拉尔夫会讲故事啦》。
“你们想知道拉尔夫是如何从一个字都写不出来,到后来成为故事大王的吗?”邓恩铃从绘本封面引出的看图说话,一下子把孩子吸引住了。其间,她抛出一连串的问题,让孩子们脑洞大开,不时将小手举起,站起来给出五花八门的回答。
分享完故事,邓恩铃还和孩子们一起动手做拼接毛毛虫和用五边形、六边形组成大球的游戏。
“你看我儿子,眼睛瞪得大大的,这股认真劲真少见。”郑好的妈妈告诉记者,她家住金山一带,4岁半的儿子是这里的常客。“故事妈妈真有办法!我儿子很爱动,调皮得不得了,没想到一坐下来像换一个人似的。”
这是结构工程师邓恩铃在林森公馆的第三次分享。前两次,她带来的是《十二只小狗》和《我的情绪小怪兽》。连续三场活动,大人、孩子们个个都是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在林森公馆,像这样的故事妈妈还有很多,他们在文化气息浓郁的老建筑里撒播阅读的种子。
“每周六是绘本馆固定的‘故事时间’。”仓山区图书馆馆长王文娴告诉记者,“故事时间”备受家长和孩子们的推崇,主讲人有教师、大学生志愿者,还有社区里的爸爸妈妈。
“我们的阅读并不是照本宣科,还有丰富的拓展环节,比如音乐、绘画、角色扮演等,希望运用感官刺激提升孩子们的认知能力。”邓恩铃说,林森公馆原本就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来这里就应该听到不一样的故事。
故事妈妈讲故事。
不一样的蜕变之路
在福州,谈及曾任民国政府主席的闽侯县人林森,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可对于林森公馆,知道的人并不多。
林森公馆建于20世纪20年代,建筑面积约1050平方米,为三层砖木结构、柱廊式风格的近代西洋式建筑,分为主楼、副楼,副楼每层仅有一个房间,窗门原本都装有带花纹的玻璃,故该楼俗称“花玻璃”。
“林森公馆是林森回到福州时的主要居所。1943年林森去世后,公馆仍由林家人居住,后经辗转,收归国有,移交仓山区房管所。2009年,被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福州仓山区博物馆馆长林松青说,2012年仓山区投入100多万元进行修缮,在保留其外观旧貌的同时,活化文物使用,打造成公共文化空间。
林森公馆再次走进人们的视线,始于2015年12月。这座藏在闹市中的老洋房被开辟成儿童绘本阅读空间,并作为仓山区图书馆分馆,免费对外开放,成为全省第一家公益性的绘本主题馆。
青白墙体、复古窗户、花色玻璃、别致花灯、舒适座椅,重修后的绘本馆不但留住了老洋房的味道,还增添不少童趣。
“不出意外,这个百年建筑很快热闹起来,成为孩子们的周末好去处。”王文娴说。
根据不同阅读对象,林森公馆开设有电子书工坊、0—3岁阅读区、4—6岁阅读区、7岁以上阅读区、语言·文字阅读区、科普百科阅读区、户外休闲阅读区、多媒体播放区、手工绘画区等。
“借助5万余册儿童绘本和定期举行亲子活动,不断赋予老建筑公共服务功能,既保护了文物,又焕发出生机。”王文娴说,一到周末,林森公馆就被童声与读书声包围。
由于参与者众多,为保护老建筑,林森公馆采取持牌入馆限号参观的措施,以减轻负荷。门口还立有温馨提示牌,上书“不穿尖跟高跟鞋进入”等字样。
作为活用文物的典范,林森公馆在保护历史文化符号的同时,实现了文化遗产全民共享,2016年荣获福州市最美阅读空间称号。
林森公馆分为主楼、副楼。
一种活态保护探索
对老建筑最好的保护就是再利用。林森公馆是福州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让它不但“活”在都市风景里,而且不断演绎“老树发新芽”的奇迹?
“今后,林森公馆主楼三楼、副楼计划打造成新民国文化论坛、林森生平事迹展示及读者活动三大区域。”林松青说。
事实上,幸运的不只是林森公馆,善待历史文化遗产的仓山区正开动脑筋,积极探索文物建筑与公共文化服务相结合的新模式,力争将文物建筑发展成为公共文化服务阵地,让民众获得更多的学习、观赏、娱乐、休闲的权利,在共享中受惠。
“眼下,福州正全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在创建过程中,仓山区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充分利用本区域文物保护单位多的特色,走出一条合理利用文物保护单位、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新路,不仅让文物建筑‘活’了起来,使文物保护单位得到‘活态’利用,而且让文物走进百姓生活。”仓山区文体局局长刘雄飞说。
比如,设在省级文保单位汇丰银行福州分行内的文化馆,长期举办文化公益培训和非遗夏令营活动;设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独立厅”的烟山清风书场,定期举办“赞廉”“学廉”的评话表演;设在省级文保单位蔡忠惠公祠的博物馆常设展览,充分发挥博物馆公共文化的服务功能;市级文保单位鲁贻图书馆,被开辟为仓山区文联办公及展览场所,常年举办各类书画展;市级文保单位广东会馆,被仓山区第二中心小学开辟为教学、教研活动室及道德讲堂等,丰富了学生课外生活。另外,仓山区还将省级文保单位陈氏五楼、市级文保单位濂江书院开辟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要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文物惠民、利民的好处,就必须让‘高大上’的文物建筑放下高雅殿堂的身段,走出高墙接地气,让死的文物活起来,变身成为集公共社会教育、科学文化知识传播、群文活动开展、南台文化渊源研究为一体的重要场地。”林松青说。
绘本馆童趣十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