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时政 > 正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省精神文明建设综述

2018-07-18 07:40:09 谢婷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赵舒文  
分享到:

文明创建放光彩

近年来,我省坚持以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为着力点,扎实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行业)、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文明的种子深入人心,城乡环境面貌和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在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评选中,我省莆田市、龙岩市、石狮市、晋江市、武平县、沙县等6个参评城市全部入选,获评率100%,获得“满堂红”。厦门市、福州市、三明市、泉州市、漳州市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设区市全国文明城市占比居全国首位,厦门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福州市连续三届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平潭综合实验区、福清市、长泰县、惠安县、泰宁县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称号,宁德市、闽侯县、德化县、永春县、永安市、武夷山市、上杭县晋级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形成了层次分明、梯度发展的创建格局。全省各地,一座座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文明城市,成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

通过创建文明城市,各地解决了一大批民生难题,办成了一大批民生实事,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不断增强。

城市更文明,乡村更美好。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我省修订文明村镇测评体系,注重融入“推动农村厕所革命”“补齐贫困地区精准脱贫的精神短板”等重要内容,开展“五古丰登”示范点、家风家训乡贤文化馆、乡村学校少年宫等建设活动,极大改善了当地村民和学生的生产、生活、学习条件,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省级文明村镇502个、文明单位2158个、文明社区159个、文明行业(含景区)117个、文明校园517个、文明家庭100户。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已形成城乡联动、全域覆盖、全民参与、梯次递进、结构合理的良好态势。

创新是文明创建的源头活水。我省始终把保持常态长效作为精神文明创建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建立多种长效机制保障文明创建实效。建立暗访督查机制,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全省93个市、县(区)的环境卫生、窗口服务等实地动态考察,引导各地重平时、重长效;建立结对帮建机制,积极发挥全国文明城市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约谈退出机制,对在创建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市、县、区文明委负责人进行约谈,对存在的问题要求限期整改。

新风正气树起来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为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大力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环境,省委文明办会同省法院、公安厅、银监局等10部门,制定印发了《福建省贯彻落实〈“构建诚信 惩戒失信”合作备忘录〉的实施意见》,明确对失信被执行人采取禁坐软卧、禁售飞机票、贷款和工商登记制约等全方位联合惩戒措施。

与此同时,建设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形成覆盖全部社会主体、所有信用信息类别、所有区域的信用信息网络,我省征信系统已覆盖2500万自然人。

作为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在全省各地蔚然成风,“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日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截至目前,福建志愿服务网注册志愿者380多万人,其中通过实名认证的250多万人,注册志愿服务团体44849个,开展志愿服务项目178289个、总时长3200多万小时,“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传遍八闽大地。

把移风易俗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我省各地坚持正确导向,找准载体抓手,突出党员引领,强化群众自治,扎实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深入开展,取得良好成效。

福州市长乐区推出移风易俗工作“十项措施”,在完善“一队一会一约”“三员”队伍履职、办酒场所巡查等方面严抓落实,建立健全婚丧喜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和台账式管理;莆田市涵江区梧塘镇大力转变厚葬薄养之风,整治“活人墓”,推广养老惠老措施,开展绿色祭祀主题活动;晋江市永和镇不比排场比公益,禁止各村大操大办“普渡”,并鼓励利用这些节点开展篮球赛、广场舞等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各地通过建组织、立规矩,让移风易俗这项软任务变成了硬约束。

如今,我省农村红白事比阔气讲排场的少了,厚养薄葬、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生活方式科学文明健康的多了……文明乡风沐浴下的八闽大地,社会风气愈加良好。

新时代、新征程,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方向,我省将继续与文明同行,谱写新福建建设更加出彩的新篇章!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