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时政 > 正文

响应与感悟

2018-07-23 07:22:41 陈增光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赵舒文  
分享到:

前一段时间,省委下发了《关于在全省进一步兴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热潮的通知》。近日,省委又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汇报会,于伟国书记强调,要持续兴起“大学习”新热潮,把学习宣传贯彻新思想不断引向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我省落地生根。这是省委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完全符合中央精神和福建实际,反映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愿望和迫切要求。作为老同志,我们要积极投入“大学习”热潮中,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新思想的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着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带着感情往深里走,带着问题往实里走,带着责任往心里走,努力学得更好一点,悟得更深一点,收获更多一点。结合当年工作经历和学习的体会,谈几点认识。

第一,谈一点感悟:人民情怀的时代高峰

在学习中,最大的感受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老百姓始终不渝的一腔深情和挚爱,最大的收获是进一步加深了对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认识和敬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是“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字字千钧、掷地有声。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是使命担当的深沉责任,传递的是暖暖的情意,表达的是真挚的为民情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一词出现多达203次;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只有4000余字,就有80多次提及“人民”;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有篇1000多字的文章《把心贴近人民》,提到“人民”竟达43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时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员”,“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这些响亮的声音、动情的话语,不断回荡在神州大地每个角落,深深印刻在人民心坎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在治国理政的生动实践中,坚持把人民放在最高的位置,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主体地位作用。从黄土高坡到雪域高原,从西北边陲到云贵乡村,总书记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把最深的牵挂转化为最大的担当,为的是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每年春节来临之际,总书记都会到贫困落后地区,到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慰问困难群众和家庭,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困、促民生。总书记与老百姓一起围坐,面对面、手牵手、心贴心,一起打糍粑、炸年糕、磨豆花的场景,都留在了我们每个人的脑海里。

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闽东的生动实践,我们记忆犹新。在宁德担任地委书记时,总书记就强调“以百姓之心为心”,“做人民公仆,为人民办实事”。当年总书记带领地委班子坚决反腐倡廉、严惩违法乱纪、大力整顿干部违纪违法建私房,为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了为官做人、为民担当的标杆。针对有干部提出清房问题牵涉面太大和怕得罪人等错误认识,总书记斩钉截铁地指出,“你们是愿意得罪两三千名的干部,还是闽东二百七十万的人民?”总书记把坚持群众路线看作是“干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大力培育“把心贴近人民”的工作作风,大力倡导和推行干部“四下基层”工作制度,经常深入一线调研,破解发展难题,增进民生福祉:顶着严寒上周宁县、冒着酷暑去下党乡,不怕嵛山岛的台风暴雨,不畏仙山牧场山高路险,进老区、访畲村,登上连家船、察看茅草房,一顶草帽、一条毛巾、一双解放鞋走家串户与群众拉家常,扛起锄头、撸起袖子、踏进臭水沟与干部群众一起修水渠……这些感人至深、荡气回肠的故事,至今还在闽东人民之间传诵。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深切爱戴。这种为民情怀和使命担当,为我们树立起了一座时代的高峰、一面精神的旗帜。我们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亲民为民爱民的崇高风范,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更加自觉地把群众路线体现在为民办实事好事的具体行动中。

第二,谈一点思考:必须找准找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结合点

习近平扶贫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这一思想,来源于总书记数十年来从农村到县、市、省、中央一心为民的扶贫情结,一以贯之的扶贫实践。在主政闽东时期,围绕闽东如何摆脱贫困,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积极“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提出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注重效益”的指导思想,“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等扶贫理念,指导闽东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并造就福建迎来了以高质量发展实现赶超目标的大好态势。

当前,扶贫开发已经进入攻坚期、决胜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乡村振兴要求推动产业振兴,这离不开现代农业、乡村工业以及第三产业的拉动。脱贫攻坚,从输血变造血,同样也离不开产业振兴。乡村振兴要求推动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特别还要求推动村级组织建设振兴。脱贫攻坚也是如此,只有打造千万个坚强的村级党组织,培养千百万优秀基层干部,脱贫攻坚才有可靠保证。可以说,乡村振兴与精准脱贫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关键是找好结合点、打好组合拳。

学习贯彻新思想,贵在联系思想工作实际,针对当下的工作找方向、找出路、找方法。近年来,省委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全力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明显成效,创造了许多宝贵经验,一些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省扶贫基金会、省扶贫开发协会(以下简称省扶贫“两会”)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指导下,各项工作承前启后、开拓创新,为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发挥了独特作用。我们在调研和工作中发现,在推进乡村振兴与脱贫开发结合上,我省已经有一些成功典型。就宁德而言,有党建促脱贫振兴新农村的福鼎市硖门畲族乡柏洋村,有“中国扶贫第一村”的赤溪村,寿宁县下党乡,还有省扶贫“两会”帮扶的屏南小梨村、蕉城区八斗村、周宁县首章村等。它们都走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路子,取得显著成绩。当前,就是要大力宣传这些地方的经验,引领更多典型成群、连片,尽快实现全面小康,为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助推鼓呼,这样我们社会帮扶工作就能帮到实处、扶到根本上。

第三,谈一点愿望:大力弘扬滴水穿石精神,为脱贫攻坚添砖加瓦

闽东扶贫的生动实践和累累硕果,既属于闽东历史,也将载入中国史册,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扶贫思想的科学性和实践伟力,充分彰显了“滴水穿石”精神的巨大力量。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网演播室与赤溪村村民视频连线时高度评价赤溪村多年来扶贫成果,指出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弱鸟先飞,你们的实践印证了现在的扶贫方针,就是扶贫工作要因地制宜,精准发力。今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了评论员文章《一张蓝图绘到底,三十年铸一剑成》,文中说:“闽东的三十年历程,证明的是思想、传递的是力量、增添的是信心、提供的是历史眼光。”读着这篇文章,我们感到无比亲切和激动,感到备受鼓舞和教育。因为,我们许多老同志都是闽东扶贫脱贫的亲历者,也是见证人。

我们当年入党,干革命、做工作的初心是永远紧跟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退休后,我们这批老同志到省扶贫“两会”奉献余热,初心是弘扬践行滴水穿石精神,为全国、全省的脱贫攻坚,凝聚社会力量,为深入推进精准扶贫添砖加瓦。我们奔走贫困乡村、寻方问计,四处筹集资金,为不掉一户一人而努力;我们精心策划,创办刊物《滴水缘》,都是为了践行这一初心。经过实践,我们的收获不仅在帮扶上取得了一定实效,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加深了对滴水穿石精神、对习近平扶贫思想的深刻内涵、深远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滴水情深,传承弘扬。我们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坚持弘扬、践行滴水穿石精神,学习新思想,奉献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激发热情、继续前行,为新思想在八闽大地落地生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一份光和热。

(作者系福建省政协原副主席)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