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三大有氧运动之一,自行车运动和相关赛事近年来在我国蓬勃发展,受到各方的广泛关注与参与。日前,“2017最具影响力自行车赛事排行榜”正式发布,我省共有四项赛事入围百强—— 车轮下,一路风景一路“钱”景 东南网7月2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肖榕)近年来,自行车这一原本在国内并不受关注的运动似乎迎来了“春天”,不仅比赛的数量快速增长,赛事规格和参赛阵容也在逐年提升。可以说,这些赛事已经为国内的自行车运动带来了量变。 据统计,2017年全国范围内举办的自行车赛事活动超过4000场,其中具备一定规模的约有800~1000场,自行车运动俱乐部超过10万家,经常组织活动的有1万多家,参与自行车锻炼和运动的人口达到近千万人。 赛事是产业基础 在这份由人民体育、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联合发布的榜单中,我省的环泉州湾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和福州·永泰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同时挤入前十,分列第六和第七位。此外,宁德霍童溪国际山地自行车邀请赛和中国·宁德自行车爬坡赛分别名列第46位和第81位。 作为排行榜前十的新秀,在2016年排名第22位的环泉州湾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在2017年进行了全面升级,赛事正式升级为UCI2.2级别。赛事级别的提升,吸引到了更多有实力的参赛阵容。 2017环泉州湾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的参赛车手由来自欧洲、亚洲、大洋洲和非洲等的18支顶级车队组成,加上近80万元人民币的赛事奖金,综合评分使得该项赛事一举跃至第六名。 一边是专业性赛事的风头正劲,另一边则是全民健身的风生水起。 从尝试,到模式,宁德蕉城已经成功举办三届山地自行车赛事活动。初步树立起一个“金字”体育品牌——霍童溪山地自行车赛作为蕉城的固定赛事,也成为蕉城体育和文化、旅游产业联动发展的重要纽带。 据悉,蕉城去年投资近千万元建设霍童山地自行车5公里专业赛道和省内首个自行车趣味公园。 中国铁人三项协会副主席、厦门森地客户外有限公司董事长侯凤祺在谈到职业赛事与业余赛事时指出:“两种赛事针对的参赛人群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它们都与旅游资源结合,实现‘赛事+旅游’,既推动当地旅游和经济的发展,又极大地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 市场潜力巨大 自行车从交通工具向休闲运动的转型,骑行者们也更加注重骑行文化骑行消费。 随着运动休闲小镇的兴起,运动嘉年华、旅游推介、特色农产品展销、亲子活动等骑行主题活动络绎不绝,成为更多骑行爱好者的盛大节日,也激活了体育产业的消费热潮。 正因为如此,自行车赛拥有着巨大消费潜力。在骑行中,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行车赛更是将“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完美结合。 侯凤祺认为,户外运动一直是体育产业中最具经济带动效应的一个领域,“以美国为例,户外运动带动相关产业实现了7300亿美元的价值,占到全美GDP的5.54%,这说明国内市场拥有无限的上升空间,作为户外运动中的重要项目,自行车运动大有可为”。 今年初,国家体育总局、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卫生计生委、旅游局等11个部委联合发布《自行车运动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从2018年—2020年,我国自行车运动产业规模力争达到1500亿元,各级各类自行车赛事活动达到5000场。 融合发展是趋势 从近几年自行车运动的发展趋势来看,泉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院长许月云认为:“自行车赛事呈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变,核心参赛人群数量在增加。近年来,各地尝试发展‘赛事+旅游’新兴体育旅游模式,赛事有逐渐向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集中的趋势。” 她认为,福建山多、海岸线长、风景秀丽,十分适合开展山地自行车运动。立足我省优势,大力发展山地自行车运动,实现体育和旅游相结合,对于我省推进全民健身、建设“健康福建”,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擦亮“清新福建”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我省目前有近120万人的自行车骑行爱好者,各县骑行协会、俱乐部达到180多家,同时在福鼎柏洋、龙文郭坑、蕉城霍童修建了三条专业赛道。近几年来,我省自行车运动组织围绕“清新福建、骑游八闽”主题主办或参与承办了近30场自行车赛事和活动,对融合“体育+旅游”起到积极的作用。 业内人士认为,自行车赛事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巨大,可以带动周边旅游产品、消费金额的大幅度提升。许月云建议:“未来应该以自行车赛事再叠加其他更多的赛事去打造一个户外旅游的目的地。” |
相关阅读:
- [ 04-25]平潭举行第五届两岸职工自行车赛 700名选手岚岛竞逐
- [ 11-09]环福州·永泰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福州赛段 乌克兰车手成最大赢家
- [ 05-22]280名选手角逐国际山地自行车赛 在江滨溪谷丛林间骑行
- [ 04-23]千名骑友平潭竞技第四届海峡两岸职工自行车赛
- [ 09-26]武夷山自行车赛塞尔维亚车手重伤身亡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