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今日要闻 > 正文

【网事】“福建影响力”案例讲述精彩故事

2018-07-24 10:17:48 冯旭 林峰峰 林杰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赵舒文  
分享到:

2018年7月24日福建日报网事版(9版)主要稿件:

改革开放40周年“福建影响力”案例讲述精彩故事

“限塑”十年 尴尬犹在

德化文明网上线 壮大文明传播力量

改革开放40周年“福建影响力”案例讲述精彩故事

扫码浏览专题

创新小载体宣传大道理 从产地到餐桌闭环追溯

“福建影响力”案例讲述精彩故事

东南网7月24日讯(本网记者 冯旭)晋江法院开辟茶桌调解室,让久拖不决的民事纠纷在袅袅茶香中达成一致;仙游农民签下中国第一份林地承包合同……自“改革开放40周年‘福建影响力’案例征集”活动启动以来,全省各地踊跃参与,众多案例讲述了精彩纷呈的福建改革故事,展现了全省上下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所作的探索创新。

深入农村的宣讲

“快板一打响连天,十九大召开暖人间,十九大究竟说了啥,大伙儿认真听我讲……”台上是清脆的快板声、押韵的白话文,台下是围坐的乡亲、乐呵的神情。快板、评书、三句半、双簧等趣味盎然的节目一个接一个上演,村民们在笑声中知晓十九大精神。

这个来自柘荣县宣传部的案例讲述了当地“创新小载体宣传大道理”的故事。柘荣县针对山区实际,1990年初就从花钱少、简单易行的乡村小小黑板报办起,一年年脚踏实地,逐步逐项在各乡村大办农村宣传文化阵地。2002年起,他们运用漫画等形式,在农家院墙建起宣传文化墙。2013年初,乡村小板凳宣讲队在当地诞生,运用小载体宣讲大道理,传递正能量,让党的方针政策深入基层。

改革开放40年,福建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离不开农村群众的努力,也离不开党政部门的指导,以及领导干部的决心和魄力。如晋江市国土局提交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晋江模式”案例,莆田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报道组提交的“东埔镇移风易俗”案例等,均体现了这一点。

舌尖安全的守护

买菜不怕买得不明不白,即便已经离开摊位,也可以扫描交易小票上的二维码释疑——这个二维码里不光有商家的名称、位置、电话等信息,连食品的进货时间、抽检结果、检测报告等内容也一目了然。这种“一品一码”全程追溯体系,用信息化手段为农(水)产品贴上身份标签,形成从产地到餐桌的闭环可追溯管理,有效保障餐桌食品安全。

来自福建省食药监局的案例,讲述了我省为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进行的探索。18年来,治理餐桌污染成为我省致力打造的为民办实事项目,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持省长挂帅、社会共治,完善应急处置机制、推进可追溯体系建设,为群众拉开了一张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监管的“食品安全大网”。

吃饭、看病都是天大的事。为了保证广大人民群众能放心吃饭、安心看病,我省进行了积极探索。除了连续18年治理“餐桌污染”,还有平潭综合实验区积极引入台资农业,三明市首创医药、医保、医疗“三医联动”的综合改革,莆田市涵江区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体系等种种举措,都在各地提交的案例中得到了生动体现。

相关消息

泉州、平潭、三明领跑案例征集

东南网7月24日讯(本网记者 冯旭)“改革开放40周年‘福建影响力’案例征集”活动渐近尾声,各地党政部门发力冲刺。目前,主办方收到的案例总量已突破120份,泉州、平潭、三明三地领衔前三名,提交总量占据全省案例半壁江山。

七月以来,泉州地区开始爆发实力,迅速以三成占比攀上冠军宝座。其中,来自晋江各部门的案例贡献了主要力量。平潭综合实验区一气呵成交出19份案例,成功超越一度领先的三明,暂列第二。莆田地区也不甘落后,大有冲刺前三名态势。南平地区亦在摩拳擦掌,准备的一批案例正在精心打磨,即将提交。

目前,来自九市一区的案例总量已占据全省总数的85%,所余15%来自省直机关。据悉,省发改委等部门正在积极筹备,欲在最后阶段精彩亮相。

活动主办方提醒,案例征集活动结束在即,请有意参与的单位抓紧申报。

“限塑”十年 尴尬犹在

市民拎着大大小小的超薄塑料袋。东南网记者 林峰峰 摄

福州鼓楼某小区内的垃圾桶,几乎塞满了外卖垃圾。东南网记者 林峰峰 摄

东南网7月24日讯(本网记者 林峰峰 文/图)201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塑战速决”,呼吁全世界齐心协力对抗一次性塑料污染问题。而早在2008年,我国就已拉开减少使用塑料购物袋、抵制白色污染的序幕。如今“限塑令”已落地十载,效果几何?日前,记者进行了实地走访。

商超:“限塑”变“收费”

10年前,一纸“限塑令”规定全国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然而效果十分有限。近日记者在福州走访发现,出门自带购物袋者极少,多数消费者宁愿花几角钱购买塑料袋,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形同虚设。

每天下班后,市民杨先生都会顺路到福州屏山苑的永辉超市购买新鲜蔬菜、肉类。在超市的果蔬区和生鲜区,连卷的平口塑料袋随处可见。就算只买几个土豆、几颗西红柿,杨先生也会逐一用塑料袋分类装好后称重封口。一圈下来,杨先生的购物车内已经塞了七八个装有食材的平口塑料袋。而买单时,并未携带购物袋的杨先生,花2角钱购买了超市提供的塑料袋。“一般不会自带购物袋,为了方便宁可花钱买。”杨先生告诉记者。

“对于消费者而言,在用塑料袋时首先考虑的是它的便捷性,免费还是付费反而是其次。”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副会长阚小冬分析,“塑料袋使用方便,而目前市场上又没有更好的替代产品,这就使得有偿使用塑料袋的‘限塑’效果大打折扣。”

小摊铺:超薄塑料袋随意用

在福州一些农贸市场、临街商铺、街边摊点等“限塑令”的死角,超薄塑料袋“零成本”使用情况依然令人咋舌。

在福州蒙古营公交站旁的一家早餐店,记者看到成捆的塑料袋直接挂在门上,任由顾客自行取用。一位顾客打包一份早餐一共用了4个塑料袋,最后又顺手取了一个袋子套在外面。

位于福州华屏路的龙峰农贸市场,每一个摊位前也都挂着几捆超薄塑料袋供顾客免费使用。而穿梭在市场里的顾客,几乎每人都手提几个装着食材的塑料袋,一名老太太甚至单手提了10个袋子。

“不用塑料袋用什么?我们这种小摊子如果收取塑料袋的费用,估计顾客连菜都不买扭头就走。”其中一家摊位的老板告诉记者,1斤塑料袋(约200个)批发价是6.5元,平均每个成本连4分钱都不到,她一天要用掉1000多个塑料袋。

面对“限塑令”的尴尬遭遇,阚小东表示:“超薄塑料袋低廉的使用成本,远低于超市、商场的收费塑料袋,商家减少使用塑料袋的动力不足,‘限塑’效果自然就不尽如人意。”

2份外卖使用了12个一次性塑料制品。东南网记者 林峰峰 摄

福州龙峰市场内,所有摊位前都挂着成捆的塑料袋供顾客免费使用。东南网记者 林峰峰 摄

外卖、快递:塑料制品耗量惊人

随着外卖的快速发展,“限塑令”也随之面临新的挑战。据公开数据显示,美团外卖、饿了么、百度外卖三家外卖平台全国日订单量约在2000万单,而伴随使用的一次性塑料制品更是数目惊人。

在福州湖前路某小区门口,记者看到,一位送餐员在送的两份外卖使用了2个塑料袋和10个一次性塑料餐盒,而该小区内的垃圾桶则塞满了外卖餐盒和废弃塑料袋。

“送餐员一天需要配送30至50份外卖。”饿了么福州站相关负责人介绍,仅福州市一天的外卖配送量就将近50万单,相对应的是大量的一次性塑料垃圾。

除此之外,网购也已成为塑料袋使用量的“幕后推手”。市民谢女士是典型的“剁手党”。“我经常上网购物,每天都要扔一堆塑料包装袋。”谢女士告诉记者,为了避免运输途中破损,商家还经常在纸箱内填充厚厚的泡沫塑料。而在走访过程中,记者还发现,仅韵达快递在福州鼓楼区的一个物流网点,每天就要使用将近2000个快递塑料包装袋和1大卷泡沫塑料垫。

快递行业的异军突起,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改变着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消费格局。国家邮政局发布的《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2008年至2016年,我国快递业塑料袋使用量从82.68亿个增至约147亿个。急剧增长的塑料袋使用量,使“限塑令”的效果被逐渐弱化。

德化文明网上线 壮大文明传播力量

东南网7月24日讯(本网记者 林杰 通讯员 邱振堆)日前,由中共德化县委文明办主办、东南网承办的德化文明网(dhwmw.fjsen.com)开通上线。

德化文明网作为德化文明办的门户网站,设置“头条”“要闻”“上级精神”“文明创建”等18个栏目,是宣传全县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是传播文明、引领风尚的重要阵地。

今年2月,德化县被中央文明办授予“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称号,入围新一届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行列,网站的正式上线将进一步壮大全县文明传播力量,扩大精神明建设工作的影响面,为广大市民参与文明创建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为宣传德化、传播德化作出贡献。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